您的位置 首页 > 体育运动

【斯诺克球员评论】名宿盛赞丁俊晖罗伯逊:斯诺克国际化的旗帜,这项运动的宝贵财富

多年以来,斯诺克一直号称是一项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全球性赛事,但作为一名非英伦三岛地区选手,要达到顶尖水平则要面临更加严酷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来自澳大利亚的尼尔·罗伯逊和中国选手丁俊晖无疑是海外选手中的佼佼者。近日,斯诺克评论界泰斗级人物大卫·亨顿,在世界斯诺克官方网站上撰文,高度评价罗伯逊和丁俊晖二人在斯诺克国际化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沿着前辈的足迹

1994年的斯诺克世锦赛决赛,一直是克鲁斯堡最扣人心弦的经典比赛之一。原本似乎稳操胜券的吉米·怀特打丢了那个关键的黑球,将几乎到手的胜利和冠军拱手让给亨得利。如果当时的你只有12岁,并且还是斯诺克球迷,一定会对这样的戏剧性时刻记忆犹新。

但这却不适用于尼尔·罗伯逊。在世界另一端的墨尔本,压根就没有这场比赛的电视直播。在等待一段时间后,他才搞到了来自英国的比赛录像带。

而1994年的丁俊晖只有七岁,还没有发现斯诺克的乐趣。这两个男孩,当时距离这项运动位于英国的核心地带太过遥远,但不久以后,他们都将踏上一段神奇的旅程,证明自己是这片核心地带以外,最令人期待的顶尖选手。

在他们之前,已经有无数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球员朝圣英伦,其中有人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功——1980年,来自加拿大的克里夫·索尔伯恩(也译作“桑本”)夺得了世界冠军;来自澳大利亚的艾迪·查尔顿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著名球员之一;南非人西尔维诺和彼得·弗朗西斯科兄弟也是电视直播比赛中的常客;马耳他球员托尼·德拉戈用他的快打旋风赢得了众多球迷;再后来,泰国球王瓦塔纳和中国香港“神奇小子”傅家俊也都打出了名堂。但是在他们身后,更多球员的命运则是籍籍无名。

索尔伯恩和奥沙利文

从十岁开始,罗伯逊一到周末就会和父亲和兄弟一起打台球(美式落袋)。六个月后,父亲买下了俱乐部一半股份,年轻的尼尔就把更多闲暇时光耗在了那里,之后转而开始打斯诺克。他打球很随意,乐在其中,但确实非常擅长此道。一次周日的比赛中,他作为获胜者赢得了一罐可乐和一块巧克力作为奖品,这足以成为每个孩子的动力。从13岁开始,他练得更加刻苦。到14岁时,他成了全澳最厉害的初中生,16岁时,他正式转为职业运动员。

大洋洲冠军赛,是他父亲在自己的俱乐部举行的一项比赛,罗伯逊对那里的球台再熟悉不过了。半决赛入围者将获得一张职业巡回赛的邀请函,他成功打进前四,从此开启了英国留学生涯,初出茅庐,他兴奋异常。

一个濒临失业,一个独在异乡为异客

最初的12场比赛,罗伯逊只赢了三场,并立即降级。他卷土重来,但在20岁生日那天再次惨遭降级。回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他感觉业余爱好者和职业球员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只能去职业介绍所门口排队找工作。在他看来,斯诺克生涯已经结束了。但他热爱斯诺克,这种爱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他也知道自己并不差,能够继续努力。最终他放弃了排队找工作的行列,下定决心重返赛场。

罗伯逊赢得2003年21岁以下世锦赛冠军,得以重返职业行列。他用500英镑和一张应急的信用卡在牛津扎下根,但距离顶尖选手还差得太远。

而在此之前的2002年,丁俊晖也同样赢得了21岁以下世锦赛冠军。他八岁那年被热爱美式落袋的父亲带进一家俱乐部。在他去了一趟厕所的当儿,小丁拿起球杆打赢了比赛。后来,他发现儿子天生喜欢斯诺克,于是带着他游历中国各地,寻遍了最好的教练,为追求梦想过着拮据的生活,牺牲了很多很多。

丁俊晖15岁时赢得了亚洲锦标赛冠军,并于2003年转为职业球员。两年后,他取得了惊人的突破,也成为斯诺克运动全球扩张的转折点。

早期的中国公开赛从1999年到2002年举行了四届。2005年的时候,只签了一份一年合同。当时丁俊晖已经是职业球员了,因此必须在英国打资格赛才能参加中国公开赛。为了能在本国参加正赛,他“退出”了资格赛,然后拿了一张外卡参加正赛。

这是一个神奇的决定。他先后击败了彼得·埃伯顿、宾汉姆和傅家俊,然后横扫达赫迪,与亨得利会师最后决赛。显然,在这一周中度过18岁生日的丁俊晖已经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他其中一场比赛被主办方错误地标识在三号桌进行,大群球迷在这里热切期盼。然而当主办方更正为一号桌时,人们拥挤着从这片看台换到那片看台。甚至有两个男人为了争座位大打出手。他的新闻发布会人山人海,众多记者似乎忘记了提问,而是争相索要签名——一名令人兴奋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决赛中丁俊晖9-5击败了亨得利,从而开启了中国斯诺克的热潮。一份一年期的赛事合同之后,斯诺克职业比赛在中国遍地开花。在巴里·赫恩的管理下,中国境内的斯诺克比赛此起彼伏,奖金数额屡创新高。

这些都要感谢丁俊晖,但他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年轻而腼腆的他搬到英国,说不了几句英语,也承认经常想家。 2007年,面对全场满满当当的伦敦球迷,他在大师赛决赛中惨败给奥沙利文,随后流下了眼泪。显然他是个优秀的球员,但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依然还是个异乡人。

一个谦逊沉默,一个能说会道

这一点罗伯逊同样感同身受,他们努力为自己带来了冠军和荣耀,但与家人分离的心酸,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

罗伯逊的母亲阿曼达,2010年世锦赛半决赛对阵阿里·卡特的比赛前夕预定了飞往英国的航班,在此之前,她从未在现场给儿子观战助威。当她的飞机降落时,儿子已经打进了决赛。罗伯逊最终击败了格雷姆·多特,她在克鲁斯堡展开了一面随身携带的澳大利亚国旗,披在了儿子身上。

尽管丁俊晖在国内名声大振(甚至还有一部以他为原型的儿童电视动画片上映),但罗伯逊在澳大利亚却很少受到媒体关注,尽管自2006年以来,他每个自然年度至少赢得过一个冠军。其中包括18个排名赛冠军,以及大师赛和冠中冠冠军。

迄今为止,丁俊晖赢得了14个排名赛冠军及一个大师赛冠军,他们都曾登顶世界排名第一,而丁俊晖的履历中唯一缺少的重要荣誉就是世锦赛冠军。

在2013/14赛季,他们都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丁俊晖成为史上第二个在单赛季中赢得五项排名赛冠军的球员,而罗伯逊则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单赛季103杆破百。仅这两点,就足以证明他们“最成功海外球员”的身份和地位。

多年来,丁俊晖的英语有了很大提高,他的谦逊也让球迷们感到温暖。受到他的启发,无数的中国孩子都拿起了球杆,尽管越来越多中国选手加入了职业行列,但他依然还是中国第一。

罗伯逊天生骄傲,喜欢在游戏的世界里自得其乐。他很清楚自己是谁,也是斯诺克运动中最能说会道的球员之一。在他的妻子米勒长期饱受忧郁症之苦的时候,他一直大谈特谈自己的游戏成瘾和心理健康问题,因为他不希望妻子的困扰成为话题。

从男孩到男人,他们俩现在都已经安居乐业,成为父亲,虽然来自不同的世界,却拥有共同的野心和梦想。

两位拓疆者,来自世界不同角落

每当比赛结束颁发奖杯时,冠军的名字都会被刻在底部,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职业球员们却有更多常人无法体会的酸楚:频繁出入的机场航站楼、狭窄逼仄的小旅馆、拥挤的电梯、难以下咽的食物、孤独感、思乡之情、疑惑与忧虑,还有独自面对的漫长黑夜。

对于那些非英伦三岛球员而言,一旦远离家乡,这些酸楚就会成倍增加。罗伯逊和丁俊晖并没有浸淫于英国本土的斯诺克文化,而是通过天赋、自律和意志,跻身世界顶级球员行列。他们的存在,反过来成为斯诺克运动自身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来自全球的下一代孩子,去勇敢追逐更大的梦想。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