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在逐渐的过程中发生变化。昨天是那样的认识,今天可能不同,明天可能又有新发现。
或许也有一成不变的,或许也有一步到位的,那都是极少的特例。一生下来不学不问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懂赏石的不世英才,石都柳州肯定没有,别的地方也许会有。
本文原来的腹稿是赏石的“四个层次”,而在撰写的过程中忽然发现,笔者忽略了一个异常厉害的小小群体,那是一个乱拳打死人的“层次”。因此可以认定,笔者原来对于“层次”的认知有着严重的局限性。
只要认识,为时不晚,是为幸事。哪怕是以后才发现之前的不足,“找补”也不丢人,至少我们没有停止探索与认识。
根据石圈的实际情况,以及上篇《把路走宽走下去》(【汇石融通】2021.6.2)的相关分析,对赏石的认知与境界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即:一级异常,二级悦目,三级赏心,四级赏石,五级玩赏。
这仅仅是笔者个人的认识,或有偏差、遗漏、不到位,有待石界哪位厉害角色“正本清源”。
一级异常
“异常”,可以理解为“不正常”,也可理解为“特别”和“异于常人”,我真心希望是后者。
石界“异常”的角色自视甚高,喜欢居高临下、出人头地,因此划分层次就把他们排在第一个吧。
“一级”最大的特色是:不用玩石,见多识广;一览众山,轻易不会相信玩石实践这玩意儿;立场灵活机动,随时一言九鼎;不讲语法,专讲道理,除了玩石无所不能。
按理说,爱石、玩石、赏石是石道中人最基本的标配,而不爱石、不玩石、不懂石,就没有了与石友交流的基础。
一些天赋异禀的“一级”者放言,其虽不玩石,却最懂什么是赏石艺术,什么是艺术赏石。他人荒谬的实践、探索、认识、理念必须接受其监督与批判。说到激动处更直接了当,造成石界乱象的根源——就是你们不听我说。
《汉马》 安徽灵璧石 藏于石非石汇客厅
春秋诸子,百家争鸣,各种学说,硕果累累,备受后世推崇,没见后人称之乱象,关键在于诸子都潜心研究,踏踏实实做其学问。
百家争鸣的盛况得益于思想的自由,但彼此尊重各自的观点、理念与学说,没有哪位学者靠“监督批判”他人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诸子都有自己的硬核——学术成果。
反观当今石界,潜心探索做学问的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笔者认为,赏石文化的建设,需要理性认识的逻辑演绎与感性认识的实践经验相结合。石界乱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好好地了解、研究、总结当代几十年的赏石实践并上升到理论,而是一些异常厉害的门外汉——缺乏并藐视实践的“理论爱好者”在立马横刀、左冲右突。
“践行者”与“理论爱好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植根实践,探索规律与原理;后者脱离实践,虚妄而横行。
异常者都有自己的“观点”,其“观点”就是别人都不对。异常者都有“理论”,其“理论”大家都没见过。真没见过其一以贯之的、系统的、从实践中来的“理论”,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没有玩石赏石的体验心得,没有对玩石赏石真切清晰的认知,也就不会形成自己玩石赏石的理念。所有自以为是的妄念与正色说教,除了道听途说就是想当然。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位想玩石头的企业家说,看了那叫啥龙的几篇文章,观点立场灵活机动,变色龙也没得一比。
一会儿高高举起“天然艺术品”的大旗,言辞激烈地反对抵制“艺术创作观”;一会儿又弃旗而逃,正色强调艺术要有人的参与创作……闪展腾挪、身轻如燕地又站到了对立面的身旁,一面极力吹捧某位“创作观”者,一面诋毁其他“创作观”人,尽管给人精神异常的印象,但他仍然自我感觉良好而威猛。唐吉诃德转世也自叹不如。
还有迷糊可爱的“理论爱好者”,既模仿他人的观点,又坚守着老旧的城门,用夹杂着听不懂的地方口音冲锋陷阵,以其个人混乱的一管之见大言“正本清源”,难脱狂妄之嫌。由于遭到威猛先生一头雾水的表扬,一夜之间就有了权威的感觉,踱着方步背着手,反而质疑起了被模仿者的人品。
而更有甚者的后来人,语不惊人誓不休,破口大骂践行者“欺师灭祖”。闻道有先后,先行乃前辈;术业有专攻,能者即为师。如今后辈骂前辈,试问玩了几颗小石头。
林林总总,我还是善良的相信,淹死鱼儿非其动机,杀鸡取卵也不过就是为了个卵,跟鸡没有多大的仇恨。
其实,就学术而言,应该不要去管别人的理念与成果,自己埋头钻研才是正道。
话又说回来,“异常”者多少还是与石头沾点边的,或走马观花逛过一些石展、市场,或一知半解读过一些赏石文章,或故意断章取义选择对立的立场——为了眼球与热度,灵活机动的立场随时为目的服务。但无论如何,毕竟他们自尊心那么强,声音的分贝那么高,如果在划分赏石的层次时忽视了这个厉害了的群体,无疑是种伤害。“一级”可是首席之地,必须坐在前排。
二级悦目
“悦目”者最大的特点在于:只关注和陶醉于奇石天成的自然条件,忽视或反对审石取势、因形赋意、情感与意韵的表达。
任何一件雅石作品,绝对离不开奇石天然形成的自然条件;优秀的雅石作品,更离不开奇石各项优异的自然因素。勿容质疑,无论优秀与平庸,石之自然条件都是玩石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众所周知,艺术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物质形式,二是精神内容。
没有物质载体的艺术是不存在的,无论建筑、雕塑、绘画、书法、舞蹈、音乐……都离不开其形式独特的物质载体;没有人所赋予的思想、意趣、情感的“作品”,不是真正意义的艺术作品。
雅石艺术的物质载体是奇石,其内容是人所赋予的思想意趣与情感。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哪怕是人们寓于石中的一点点意趣、意味,也算不上艺术作品。因此,如果只注重、只考量奇石的“形、质、肤、色、纹”,只讲究奇石的“真、精、稀”而无视思想精神,则有物质主义悦目、功利思想之嫌。
赏石物质主义,是指把对奇石这一天然物质的获取、占有和享用作为“玩石人生”唯一目标的价值观念。
可见,只满足于物质条件神奇优异的悦目,不再去思考它能表达什么、反映什么,或者面对雅石艺术作品表达的“技巧性、艺术性与思想深度”无动于衷,那么我们离艺术创作与欣赏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核心距离。
优秀的“悦目”者,由于经验丰富,对于奇石“形、质、肤、色、纹”的真伪及其构成的图形、造型的“优劣”,有着较强的鉴别能力,因此也被公认为“好眼力”。
拥有好石头的“悦目”者以“天赐神物”为骄傲,除了卖钱或收藏,基本不去思考它还有什么用。当然,这只是极少数的石友,大多数还是肯动脑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