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充满银色的波波维奇慢悠悠地独自走进体育场时,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海上皇冠体育馆内超过一万名球迷全部起立,掌声和欢呼声持续了近一分钟。
约莫20分钟前,美国队的球员们也曾如此入场,但这是独属于波波维奇的礼遇。身处这座喧嚣的球馆之中,美国队主帅从始至终都未曾抬头多看一眼,如同那些阅尽世事的长者一样,波波似乎不愿轻易展示内心的澎湃。他的言行总令人捉摸不透,三天前与捷克队的那场赛后发布会上,在听闻弟子米切尔对上海球迷热情的盛赞后,波波维奇却如是反应。“在场上你不应该去关注这些,这会打乱球队的节奏。”熟悉马刺的球迷或许已心领神会,这是典型的波波维奇式冷笑话,是一本正经的严肃面孔之下带着强烈个人风格的独特幽默感。这甚至成了其处世哲学中最重要的组成,就像不久前他在回忆落选1972年美国男篮奥运阵容时的自嘲,“即便到现在,这也当然是让人伤心的回忆。你肯定听过很多小孩告诉说起有朝一日想作为球员代表美国队征战奥运会,但哪个正常孩子会告诉你,我的梦想是执教美国男篮。”长期饮酒落下的沙哑嗓音,执教时的暴躁性格,私下不苟言笑的严肃面孔,配上那典型的东欧姓氏,在不了解篮球的人眼里,以上这些特征或许更符合那些电影中那些来自巴尔干半岛的酒鬼形象,而非眼前这个还保持着NBA总胜场纪录的传奇教练。尽管生于美国,波波维奇身上这一切,还保留着许多父母的印迹。他的父亲来自塞尔维亚,母亲则出生于克罗地亚,而其本人的大学专业则是对苏联的研究。波波维奇曾志向于前往莫斯科当作特工,或许这也就是为何他总能将内心的种种情绪抑制于冰冷的面孔之下。至于篮球,对他而言,曾经只是热爱。
1972年入选美国男篮奥运训练营试训,是波波维奇在球员生涯距离国家队最近的一次,也是最辉煌的时刻。在美国空军学院度过青年时期的他从未进入过职业联盟,在那个时候,波波维奇上尉或许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他会以主教练的身份为国效力,甚至成为队中最闪耀的明星。
从率领“梦一队”席卷巴塞罗那奥运会震惊世界的查克·戴利,到2004年兵败雅典时的拉里·布朗,即便阵容愈发羸弱,“梦之队”的主教练始终传奇。而在如今这支星光黯淡的美国队中,还能配得上“梦之队”称号的,或许也仅有波波维奇。从其入住酒店的大唐,到美国队大巴所经之处,球迷们遍布各处,只为短暂的相遇,更有狂热者将“如何偶遇波波维奇”写成攻略,发布在篮球论坛之中。波波维奇自然不是唯一享誉世界篮坛的名帅,但这般追捧的待遇或许再难有旁人得以享受。很难说,这究竟该归结于其独特的个人魅力,还是执教风格风格。
从开场时的春风得意,到下半场多次被对手追平,昨夜与土耳其队的篮球世界杯小组赛次轮对决,波波维奇始终在场边游走,未曾歇息片刻。经历了近两个月的集训,他已将这支美国队打上了强烈的个人烙印。除第三中锋普朗姆利只在“垃圾时间”偶有登场机会外,其余球员几乎均分了上场时间。也只有在波波维奇的指挥下,才会发生米切尔连续得分后立即被换下的情节。在美国男篮的历史上,从未有一支球队像如今这般热爱传导与分享球。从队长肯巴·沃克到前场的超级新星塔图姆,这些曾在NBA屡屡砍下高分的球员,在世界杯的舞台似乎总给人一种时刻在克制进攻欲望的感受。正是这种团队至上的精神促成了马刺王朝持续逾20年的辉煌,但对于如今的美国队来说,这多少有些无奈。这是球队史上唯一一次未曾经历选择,只靠球员相继退出就已产生了参赛名单。当队中核心是有着耀眼个人数据但从未带队创造辉煌的肯巴·沃克,当世界杯赛场最耀眼的明星是来自希腊的阿德托昆博与塞尔维亚内线约基奇,置于波波维奇眼前的阻碍显而易见,就好比昨夜这场惊险的胜利。
某种程度而言,波波维奇才是这支美国队中最需证明自己的人。2002年至2004年,他曾连续以助教的身份随国家队出征,却分别经历了美国队在2002年世锦赛仅获与2004年奥运会摘铜的耻辱时刻。说是赌上教练生涯或许太过严重,但波波维奇本可不必再去冒险,他的生涯已足够辉煌,也没有多少人会去纠结他在助教岗位所经历的那些失败。但在美国男篮总经理克朗吉洛找到他后,只是若干小时的犹豫,波波维奇就给出了自己的承诺。这或许是军旅生涯铭刻在心中的国家荣耀感,又或许,在70岁的年龄,波波维奇冰冷的外表下,也从未褪去心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