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体育运动

【中超球员选拔资格】中超新政一出台,真正受打击的是这些人!

“2017赛季参加中超联赛的外国选手(包括亚足联会员协会所属选手)累计有3人。参赛选手名单应至少包括两名U23国内选手(1994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其中一名U23国内选手应为首发选手。

这是在2016赛季结束后传言即将实施、又辟谣说暂缓执行、接着突然之间颁布在2017赛季实施的中超联赛新政策。

政策颁布以后,已经出现很多不同角度、不同观点的解读,有说足协武断的,有说滥用职权干扰联赛的,也有持肯定观点的,那么,这些新政到底会不会产生积极影响?有哪些历史或者经验可以佐证?又有哪些球员会受到影响?现在就来详细解读。

外籍门将禁令,对国产门将影响巨大

足协的新政,无论从具体实施还是针对性上说,都很像当年甲A时代的外籍门将禁令。

在当年甲A联赛,随着外援引进越来越正规,各队都意识到防守的重要性,有球队开始引入外籍门将。1999年山东鲁能夺冠时,26场比赛只丢了13个球,外籍门将萨沙居功至伟,加上延边的布拉基玛、四川的里丘克等诸多外籍门将表现神勇,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效仿,都在引入外籍门将,国产守门员一度全被压制。

于是,2000年年底,足协颁布新政,放宽外援名额,同时禁止各队使用外籍门将。

这一禁令的颁布,迫使各队不得不使用本土门将,防守效果的下降是非常明显的。

2001赛季,甲A单场比赛的场均进球数直接上升到2.6个,比之前几年场均多了0.2球,之后四年一直维持在高位,从2005赛季开始,单场比赛的场均进球数才开始逐年下滑,说明本土门将经过几年的锻炼,已经开始成熟。

但另一方面,当各队不得不使用本土门将时,实际上,球队并没有保守得只用老将,而是纷纷大胆地提拔新人。

单单看目前仍然在中超联赛担任主力门将、现在或者曾经入选过国家队的一些守门员,每个人都有丰富的中超联赛经验,并且,担任中超球队主力门将的第一个赛季,年龄都在23岁以下。

究竟是拔苗助长,还是给年轻人犯错的机会?

答案已经不言而喻,至少对目前中国国家队来说,在亚洲范围内,最有能力与其他球队抗衡甚至占有优势的,就是守门员这个位置。

究其原因,两大因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没有外援,国内门将竞争压力较小,不看年龄,任何表现出色的门将都不会被埋没,导致人才不断涌现,并且,从青训就开始重视门将位置的选拔。

2、各队虽然没有外籍守门员,但通常外教团队或者本土教练团队里,都会配置外籍守门员教练,高水平的外籍教练让本土球员受益匪浅,提升明显,加上充足的锻炼机会,因此,门将位置进步明显。

日本联赛惨痛经历,中超提前刹车防止悲剧

从2015年登巴•巴等人加盟开始,到2016赛季的特谢拉、胡尔克、J•马丁内斯、瓜林,再到2017年刚刚开始的奥斯卡、特维斯、维特塞尔,再对比中超国内球员连续两年身价的飞涨,80亿中超最近两年的巨变,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让人想起上世纪90年的J联赛。

J联赛自从1993年开始首届比赛,在金元政策的刺激下,从最初的10支球队迅速扩张到1998年鼎盛时期的18支,包括英格兰前锋莱因克尔、巴西球星济科、邓加、贝贝托、丹麦传奇球星大劳德鲁普、意大利射手斯基拉奇、前南球星斯托伊科维奇、保加利亚球星斯托伊奇科夫等诸多大牌球星,纷纷加盟J联赛,在当时引起轰动。

然而,当时的投资并非是一种完全理性的状态,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影响越来越大,J联赛受到巨大冲击,各队出现限薪政策导致大牌球星纷纷逃离,联赛吸引力急剧下降,平均每场观众人数从将近20000人次减少到12000人次左右。

因此,当目前中超已经处于一种非理性状态的情况下,中国足协的“三外援+U23新人”新政,更像一脚主动刹车,让处于疯狂烧钱阶段的中超甚至中甲各队,有一个暂停的思考过程,毕竟中超甚至中甲的深圳佳兆业等队的巨额投入,已经让球队的投入与收益严重背离,此时如果不主动刹车,一旦出现资本逃离联赛的情况,中国职业联赛受到的冲击,将不亚于“假球黑哨案”对联赛的冲击,毁灭性是巨大的。

联赛外援制度改革,目的决定制度

中超外援和U23的新政,很明显地释放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减少外援比重,提拔本土年轻人。

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见得荒唐,以邻国日本为例,日本足协和J联赛每赛季开始前都会对外援政策做出评估,根据想要达成的目的,修改联赛外援制度。

比如,J联赛曾经使用“3+1+1”外援政策,当时为了鼓励各球队发掘培养年轻外援,方便作为归化球员培养,采用三名“无限制条件”外援+一名亚洲外援+一名20岁以下学徒(国籍不限)。

在2013年底,日本为了提高J联赛在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力,制定了新的外援政策,从2014年开始,J1、J2联赛的球队可引进两名东南亚“协作国”(和日本签订足球合作协议的东南亚国家有泰国、越南、缅甸、新加坡、柬埔寨)球员,外援总数仍为5人。

到2016年10月,日本足协宣布,为了提高球队在亚冠联赛中的竞争力,从2017赛季开始,J1联赛的外援人数改变为无限制注册的5名外援,上场人数为3名无限制外援加1名亚洲外援。

而韩国足球职业联盟在2013、2016年两次修改了联赛规章制度,将23岁以下年轻球员的报名和参赛做了硬性规定,不满足条件的球队将受到球员名单减少人数的惩罚,也是为了达到培养本国年轻人的目的。

所以,中国足协为了达到目的,颁布新政的做法,无可厚非,只需看结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

U23新政,中超一定会拔苗助长?

实际上,中国足协的新政,只是缩减了首发阵容中一个外援名额,换成国内U23以下的球员,但要说拔苗助长,也是未必。

中超实行外援“4+1”政策是从2009年开始的,因为亚足联在2008年年末为提高亚冠联赛各参赛国的技术水平,将外援报名资格由原先的3个改为“3+1”,中国足协为了迎合亚足联的这一决定,修改了联赛外援政策。

从此之后,中超各队的外援引进逐渐演变成“1名亚洲防守外援+多名进攻和组织型外援”的模式,国内前场进攻球员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但在中后场,尤其后防线,国内球员这些年也有不错的成长空间。

以最近一两年在各种情况下入选过国家队集训名单的本土后卫为例,大多数后卫都在20岁左右的时候,已经在单赛季中超有过超过20次出场的机会。

再加上前文所述的守门员这个位置,可以预见,未来中超各队,最大概率启用U23球员的位置,仍然将会是中后场的防守位置,这些位置的特点很鲜明,可以凭借身体和跑动能力,弥补经验和技术能力的不足,尽量减少对球队的伤害和影响。

至于前场位置,则要看各队的外援策略,究竟是3前场外援还是2前场+1后场,不同策略,对国内球员的前途,将有不同的影响。

93一代,将成为新政的牺牲品?

在新政出来之后,还有一种声音认为,新政里关于U23的1994年1月1日之后出生的红线,将成为最近两年刚刚开始崛起的1993一代球员的生死线,93一代将夹在U23的新秀和更成熟球员之间,成为牺牲品。

实际上,这种说法太武断。

对于93年一代的球员,要区别对待。

从位置上看,在中后场,93年出生的很多国内球员已经有多年中超经验,2016赛季占据着各自球队的主力位置,有些球员已经有国家队经历,位置比较稳固。

(93年年龄段最具代表性的几名中后场球员)

真正可能受到冲击的,是一些93年出生的中前场球员。

这些球员资历较浅,多数球员最近两年刚刚冒头,目前在球队里的地位并不稳固,2016赛季出场次数不少,但主要是替补,上场时间也不多,位置比较飘摇。

(93年年龄段最具代表性的几名中前场球员)

假如这些球员所在球队决定提拔中前场的年轻球员,他们的位置将会在外援、本土大腕和U23的三重夹击之下,变得比较艰难,新赛季会有怎样的境遇,就要看他们自己的表现了。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