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工资限制政策颁布后,由此引起的争议在网络上一直存在。
多数人支持这项新政,理由是中国足球泡沫化严重,适当加强管控有利于其长期稳定发展;但也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认为限投会使俱乐部陷入缺钱的窘境,尤其会对外援的引进产生消极影响,增加球队建设难度。事情果真如此吗?结合一份国际足联刚刚出炉的2020年版《 FIFA全球转会市场报告》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来分析下"限投"对俱乐部经营产生影响的问题。FIFA转会报告中有一组数据:2020年的转会费用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23.4%,减少了17.43亿美元的支出,这个数字比2017年的转会费用低了10%。由此看出,全球用于球员转会的费用实际是在下降的。俱乐部在转会市场上的投入热情呈减少态势。至于减少的原因,报告中也有所提及:"整个2020年的国际转会情况显示,1月份的转会窗口同比增长9.2%,但7月却没有高峰,新冠疫情造成了破裂的联赛,……"这说明投入的降低是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考虑到疫情的反复性,病毒还不会在短期内完全消除,其对足球运动的影响很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那么,俱乐部控制投入的做法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常态化的行为。所以,在全球足球市场疲软的大背景下看,控制投入并非是中国一家独有的想法。欧美的俱乐部为了自身利益,实际上投入都在降低。同时,这种国内外同步下调的趋势,也会大大对冲掉"限投"给国内俱乐部带来的影响。那种"限投"就使俱乐部钱完全不够花的论调恐怕也就很难站住脚了。现在内心感觉"限投"不爽的,更多可能还是在于之前花钱的随意性较大,现在突然改变方式,一时还难以适应。但现在全球大形势就是这样,需要国内俱乐部及时跟上这个变化,在投入上更理性,目的性更强。这也是俱乐部长期稳定发展的立足之本。
近五年全球转会费金额
再有一点,国内俱乐部在新形势下能否把握机会,及时调整好自己的经营思路,做好俱乐部的队伍建设呢?具体点说,在这个新政下,能不能买到好外援?再看下报告的一段表述"FIFA指出,整体转会费受到的影响比国际转会的数量要多得多,转会费用下降了23.4%,而转会数量只下降了5.4%。"结论就是,球员转会的平均单价比之以往下降不少,即球员价格普遍便宜了。那么,也就是说,如果俱乐部运作得当,找到好的外援还是不难的。当然,引援思路上肯定还是要有些转变,首先要摒弃唯大牌论的观念,抛开名气履历,只从实力或适用性角度出发,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建队方针的球员,逐渐摸索出契合本俱乐部建设的发展之路。
所以说,通过这份报告,能够感到,在要求俱乐部控制投入这个问题上,大家也许在对足协政策的理解上有一些偏差,足协政策的本意就是希望俱乐部能将之前的盲目投资转变为合理投入。就是提倡要理性建设球队。只有这样,才是中国足球长远发展的金光大道。那么,在"限投"的政策保驾护航下,同时参照国际足坛变化的新趋势,俱乐部如果真能转变思路,积极适应,还是非常有可能有所作为的。期待俱乐部能真正行动起来,为我们带来精彩纷呈的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