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秒死亡后西域
世界常说老虎爸爸没有狗。
这句略显唯心主义的话语,有时在某些人身上,总会得到应验,班勇就是其中之一。班勇的父亲是东汉定远侯班超。作为替东汉收复西域,并驻守西域三十一年的功勋将领,班超留给儿子的不仅是显赫的家世,还有热血尚武的性格。
班勇继承的是父亲班超对西域的执着
史载:勇字宜僚,少有父风。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与兄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因罢都护。后西域绝无汉吏十余年。
史载:及孝和晏驾,西域背畔。安帝永初元年,频攻围都护任尚、段禧等,朝廷以其险远,难相应赴,诏罢都护。自此遂弃西域。北匈奴即复收属诸国,共为边寇十余岁。
班勇年少时就深受父亲的影响,行事作风颇具父亲班超的风范。作为收复西域的首功之臣,班超对西域的感情是深厚的,在班超三十一年的努力下,西域一直与东汉中央政府保持着依附关系。但是,在班超离世后,西域逐渐与东汉疏远。
班超历经三十一年在西域营造的大好局面,被东汉放弃
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西域诸国趁着汉和帝刚刚驾崩的机会,发动叛乱,频频攻打东汉西域都护任尚及其继任者段禧率领的东汉军队。此时,距离班超去世只过了五年。
东汉当时的实际执政者邓太后,考虑到国家经历大丧,加之西域路途遥远,政府的支援无法第一时间到达,遂命班勇为军司马,与其兄长班雄一起,率军西出敦煌郡,迎接和护送西域汉军返回中原,同时下诏裁撤西域都护府。班超历经三十一年苦心经营的西域大好局面,就此崩塌。
东汉放弃西域十二年后的初次尝试
被东汉放弃的西域,被虎视眈眈的北匈奴再次控制。北匈奴利用西域的地缘优势,率领部队频繁袭扰东汉西部边境,时间长达十二年之久,东汉西部边境的百姓苦不堪言。
时间来到了汉安帝元初六年(公元119年)。此时的东汉经过邓太后和群臣的努力,结束了朝堂动荡,统治动摇的局面,东汉的国力开始复苏。随着国力的复苏,西域的问题开始被朝堂重新纳入议事的日程。
史载:敦煌太守曹宗患其暴害,元初六年,乃上遣行长史索班,将千余人屯伊吾以招抚之,于是车师前王及鄯善王来降。数月,北匈奴复率车师后部王共攻没班等,遂击走其前王。鄯善逼急,求救于曹宗,宗因此请出兵击匈奴,报索班之耻,复欲进取西域。
随着东汉国力的复苏,西域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
汉安帝元初六年(公元119年)。敦煌太守曹宗,鉴于西域频繁袭扰边境的问题,命长史索班,率领汉军一千余人,屯兵伊吾(今新疆哈密境内)。这是自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以后,汉军十二年来首次进驻西域地区。汉军的进驻,让西域的车师前国和鄯善国喜出望外,不堪北匈奴压榨的两国国王,派遣使者来到伊吾,向索班等人表示归附。
车师前国和鄯善国归附东汉的行为,让北匈奴大为愤怒。数月之后,北匈奴率领车师后国的军队,攻破伊吾,将索班杀害。曹宗对于北匈奴杀害索班的行为十分愤怒,加之鄯善国国王向汉军求援,曹宗上报邓太后,请求派兵出击北匈奴,重新收复西域,一雪前耻。
放弃西域与收复西域的辩论
面对曹宗进军西域的建议,邓太后没有第一时间给予答复,而是召集朝堂大臣,并且将班勇特意请到朝堂,一起参与讨论。
史载:邓太后召勇诣朝堂会议。先是公卿多以为宜闭玉门关,遂弃西域。
班勇来到朝堂之后,首先得到的消息是,绝大多数的大臣,不赞同出兵西域,他们建议邓太后下诏关闭玉门关,彻底放弃西域。面对着满朝公卿大臣提出的放弃西域的主张,当时还只担任军司马的班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班勇建议邓太后应该收复西域
史载:勇上议曰:"昔孝武皇帝患匈奴强盛,兼总百蛮,以逼障塞。于是开通西域,离其党与,论者以为夺匈奴府藏,断其右臂。遭王莽篡盗,征求无猒,胡夷忿毒,遂以背叛。光武中兴,未遑外事,故匈奴负强,驱率诸国。及至永平,再攻敦煌,河西诸郡,城门昼闭。孝明皇帝深惟庙策,故匈奴远遁,边境得安。及至永元,莫不内属...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窴心胆,北捍匈奴,东近敦煌。如此诚便。"
班勇详细阐述了收复西域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班勇在自己的进言中,系统的阐述了自己对西域问题的看法:
1、 班勇首先提出,开通西域是自汉武帝时开始,就一直延续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实施这项国策的根本原因,就是要利用西域的地缘优势,从西面牵制和威胁匈奴,断匈奴右臂。所以,从军事战略的价值上来看,东汉绝不能放弃西域。
2、 班勇通过西域在王莽时期及东汉光武帝时期,与中原政权断绝臣属关系的原因分析指出:西域之所以与中原政权断绝联系,完全是中原政权对西域过分压榨,以及中原政权本身实力衰落导致的,不能完全归咎于西域的反复无常。
3、 班勇不赞同曹宗直接派兵出征西域。因为西域路途遥远,大军劳师远征,如果不能一战而定。极有可能会陷入连年用兵的境地。而如今的东汉刚刚度过困难时期,国家的实力还没有完全恢复。一旦陷入西域的战争泥潭中,就会将东汉国力衰落的现实,暴露给北匈奴和西域各国,会损害东汉的国家威慑力。
4、 班勇在否定曹宗直接出兵西域的政策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即效仿自己的父亲班超在汉和帝时期经营西域的策略。重新设立西域副校尉,驻守敦煌,同时派遣西域长史率领五百士兵屯兵楼兰。其中屯兵楼兰,向西可以阻挡焉耆、龟兹扩张的路径;向南可以给鄯善、于窴等亲近汉朝的西域国家以支援;向北则可以依托敦煌郡,抵御匈奴。
班勇收复西域的主张遭到镡显等大臣的质疑
班勇的主张一经提出,就遭到了朝臣的质疑。
史载:长乐卫尉镡显、廷尉綦母参、司隶校尉崔据难曰:"朝廷前所以弃西域者,以其无益于中国而费难供也。今车师已属匈奴,鄯善不可保信,一旦反复,班将能保北虏不为边害乎?"
长乐卫尉镡显、廷尉綦母参、司隶校尉崔据以重新收复西域,耗费巨大,于国无益为由,反问班勇,若西域收复后重新反叛,该如何确保边境不遭受袭扰。依旧坚持东汉放弃西域,闭关防御。
面对质疑,班勇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而是继续坚持自己收复西域的主张。
史载:勇对曰:"今通西域则虏埶必弱,虏埶弱则为患微矣。孰与归其府藏,续其断臂哉!若弃而不立,则西域望绝。望绝之后,屈就北虏,缘边之郡将受困害,恐河西城门必复有昼闭之儆矣。今不廓开朝廷之德,而拘屯戍之费,若北虏遂炽,岂安边久长之策哉!"
镡显等人西域无用论遭到班勇的驳斥
班勇从三方面驳斥了镡显、綦母参、崔据三人关于西域于国无益的观点:
1、 东汉如果重新收复西域,匈奴就会失去一支数量庞大的仆从军,匈奴的军事力量会被极大的削弱,其对东汉边境的军事袭扰就会遭到重创。
2、 西域自汉武帝开始,就被视为汉朝国土。如果东汉放弃西域,会让西域各国心生不满,转而投向北匈奴,如此一来,北匈奴会从西域地区得到巨大的资源补充,进而会让东汉西部边境受到强大的军事压力。
3、 东汉如果只着眼于眼前利益,因为担心耗费国帑而放弃屯兵西域,只会促使北匈奴的势力,在西域不断增强,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班勇的坚持下,邓太后有限度的同意了收复西域的建议
在班勇的坚持和努力下,邓太后最终下诏拒绝了曹宗直接出兵西域的建议,同时宣布重设西域都护府,在敦煌设立西域副校尉一职,派三百士兵驻守敦煌。但是,班勇最为看重的屯兵楼兰的建议,却没有被邓太后采纳,这让班勇十分遗憾。
西域之后的事情进展,也确实如班勇所说的那样。东汉虽然在敦煌重开西域都护府,确立了对西域的羁縻政策。但是由于缺乏在西域地区必要的屯兵据点为依托,匈奴与其控制下的西域各国军队,仍旧对东汉西部边境进行频繁的军事袭扰。尤其是河西之地,遭受了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
东汉对西域态度的再次转变
在为西域混乱的局面担忧4年后,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班勇的人生迎来转机。这一年敦煌太守张珰上书汉安帝,提出解决西域问题的上中下三策:
1、 以酒泉郡两千士兵为主力,以鄯善国五千士兵为辅助,直接从昆仑塞出兵西域,打击匈奴及其附属国,一战而定西域,此为上策。
2、 如果不能直接出兵,则应派遣五百名士兵,以金城、敦煌、张掖、酒泉等河西四郡为依托,屯兵柳中城(今新疆鄯善西南鲁克沁),以此作为收复西域的桥头堡,此为中策。
3、 如果既不能出兵,也不能屯兵,就将和汉朝亲近的鄯善、车师前国等国全部迁移安置到汉朝边关以内,放弃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约五公里)等军事据点,彻底放弃西域,此为下策。
在陈忠等大臣的建议下,汉安帝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城
在尚书陈忠等大臣的建议下,汉安帝采纳了屯兵柳中城的建议,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率领士兵五百人,屯兵柳中城。接到命令后,班勇率领五百士兵,沿着父亲留下的遗迹,踏进了西域的土地,这一年,距离班超去世,已经过去二十一年。
立志恢复父辈荣光的班勇
屯兵只是开始,身为定远侯班超的儿子,班勇梦想的是恢复父亲在世时的荣光。他要继承父亲的事业,将西域从匈奴手中再次夺回。
史载:延光二年夏,复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绶。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
踏上西域之后,班勇开始了自己的收复西域之路
汉安帝延光三年(公元124年)正月。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后,班勇率领士兵到达楼兰城,一向与汉朝亲近的鄯善国率先归附东汉;之后,班勇来到当年父亲驻守的龟兹城,恩威并施,迫使心中犹豫的龟兹王白英率领姑墨国、温宿国国王一起,自缚其身,向东汉表示臣服。
在得到鄯善、龟兹、姑墨、温宿归附后,班勇效法父亲,征发四国步兵、骑兵合计一万余人,攻打占领车师前国的北匈奴伊蠡王部落,在伊和谷击败伊蠡王,收复车师前国。此役过后,东汉通往车师前国及其周边地区的道路,重新恢复畅通。
班勇第一战就重新打通了东汉与车师前国的通道
在收复车师前国之后,班勇没有急功近利,而是用心经营已经收复的西域地区,为下一次的战争积蓄力量。
史载:四年秋,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首虏八千余人,马畜五万余头。捕得军就及匈奴持节使者,将至索班没处斩之,以报其耻,传首京师。其冬,勇发诸国兵击匈奴呼衍王,呼衍王亡走,其众二万余人皆降。北单于自将万余骑入后部,至金且谷,勇使假司马曹俊驰救之。单于引去,俊追斩其贵人骨都侯,于是呼衍王遂徙居枯梧河上。是后车师无复虏迹,城郭皆安。
班勇效法父亲,利用西域联军进行收复西域的军事行动
经过近一年的准备,汉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秋。班勇征发敦煌、张掖、酒泉三郡汉朝骑兵六千人,联合鄯善、疏勒、车师前国的军队,组成联军,进攻依附北匈奴的车师后国,大败之,俘虏车师后国士兵八千余人,牲畜五万余头。车师后国国王军就及北匈奴使节也被联军俘虏,班勇将他们带到当年汉军长史索班被杀的地方,当场诛杀,以此来告慰索班及汉军将士。之后,便将他们的首级送往洛阳报功。班勇经过此役,收复西域东部地区,并将此地设计为抵御北匈奴的前沿阵地。
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冬天,班勇再次征发西域各国部队,攻打北匈奴呼衍王部落,呼衍王战败逃走,其部落两万余人向班勇投降。北匈奴单于得知呼衍王战败,率领一万余名骑兵救援,被班勇派遣部下曹俊带兵击败。此役过后,北匈奴的势力基本退出西域东部地区。此时的班勇业已收复了西域大部分地区,只有焉耆国(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还在负隅顽抗,在国王元孟的带领下,拒不归附东汉。
班勇率军迫使焉耆国归附,完成收复西域的壮举
史载:二年,勇上请攻元孟,于是遣敦煌太守张朗将河西四郡兵三千人配勇。因发诸国兵四万余人,分骑为两道击之。勇从南道,朗从北道,约期俱至焉耆...元孟惧诛,逆遣使乞降。
面对拒不归附的元孟,班勇当然不会坐视不管。汉安帝永建二年(公元127年),在获得汉安帝批准后,班勇征发西域联军四万余人,与敦煌太守张郎率领的河西四郡汉军三千人会合后,分南北两路进攻焉耆。面对来势汹汹的汉朝大军,元孟再也没有了抵抗的勇气,派遣使者向班勇乞降,表示归附。至此,经过班勇的努力,东汉再次从北匈奴手中,夺回了西域的控制权。
所有的努力只为了心中的大汉
《后汉书》载:时政平则文德用,而武略之士无所奋其力能,故汉世有发愤张胆,争膏身于夷狄以要功名,多矣。定远慷慨,专功西遐。坦步鳂、雪,咫尺龙沙...勇乃负荷。
后汉书这段对班勇的评价,发人深思。自古以来,凡遇国家承平盛世之日,必是文化德教盛行之时。因此文臣多获重用,武将则多被压制。而汉朝四百余年的历史中,总有武将在文教盛行时,投身于对外战争中,以此谋取自身的功名。
但是,是不是在国家安定,国力昌盛时,对外进行战争就是错误的呢?我认为不是。如果这种对外战争,是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领土主权,则这种战争是必要的,也是必须进行的。
不管是西域都护府,还是西域长史府,这片土地都是汉朝的疆土
班超以儒生身份投笔从戎,率兵驻守西域31年。除了要建功立业之外,更多的是对国家领土主权的维护。西域自汉武帝时开始,就被汉朝视为是本国领土,自然不能容许异族染指。班勇在父亲去世后,继承父亲的事业,从筹划到最终再次收复西域,也用去了20年的时间,这更是诠释了班氏父子的家国情怀。
这种穿越两千历史的国家概念和领土概念,不应该被忘记。自近代以来,我们的许多领土被列强侵占,无数先辈为了收复领土前赴后继。而面对现在某些地方分裂国家的无耻行为,我们更需要这种决不放弃一寸国土的家国情怀,哪怕是付诸武力也在所不惜。
参考资料:
《后汉书·班梁列传》《后汉书·西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