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三年(1647年)四月,尽管当时清军占领了广东,但沿海仍有不少抗清义军。
“时有石、马、徐、郑四姓联舶海上,花山杨光林拥众数万,水陆交讧,民不聊生。”(《明季南略》)
不愿归顺清朝的义军们,在海上联合起来袭击清军,甚至多次反攻到广州城下。
但在进攻广州的激战中,义军们发现他们的对手不光有八旗兵,还杀出来不少拿着火器射击的“乌番兵”。
也就是归顺清朝的黑人雇佣军。
这批乌番兵在广州城下,对战时表现得十分“惊艳”,对海上义军造成不小的杀伤,事后受到两广总督佟养甲的隆重褒奖。
那么这批黑人雇佣军是从哪来的?他们的第一任主人是谁?为什么又会归降清朝呢?
1、郑芝龙招收黑人逃亡奴隶
要想了解广州城中的乌番兵,那就得首先从“海贼王”郑芝龙说起,因为这是他一手组建的。
关于郑芝龙手下的黑人雇佣军,明、清两朝几乎没有资料记载,大部分都是当时的外国传教士记录的。
话说郑芝龙在海盗中冒尖后,基本就制霸了明末的东南沿海,同时他也把郑家的海外贸易做大了。
“他不仅是海商,而且是海商的霸主,用大量资本同时在日本、马尼拉、暹罗、印度做生意,甚至跟他的旧主子葡萄牙人做生意。”(《鞑靼中国史》)
郑芝龙生意做得越大,需要去的地方就越多,需要的海上保镖也就更多,所以他不拘一格的招收兵员。
其中老郑的一大兵源地就是澳门,因为老郑早年不得志的时候,跑到澳门跟着葡萄牙人混饭吃。
这也是传教士说葡萄牙人,是他“旧主子”的原因,完事还受洗加入了天主教。
教名尼古拉。
而且据说郑芝龙在澳门的时候,一开始混得特别悲催,有说法称他是葡萄牙商人的奴隶:
“他摆脱迄今的低贱地位,从前他曾是葡萄牙商人的奴隶,现在则跟他们平起平坐。”(《鞑靼中国史》)
正是由于郑芝龙以前也是“奴隶”,而当时澳门还有不少的黑人奴隶,所以老郑应该跟他们打过交道,还是有那么些许交情滴。
所以等老郑混大发开始招兵买马后,有不少澳门的黑奴闻风而动,舍生忘死的从澳门赶来投奔。
“这些人是从他们的主子——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那里逃走,被尼古拉以重酬收为部属。”(《鞑靼中国史》)
可能是这些乌番的勇猛善战,郑芝龙有着深切的认知,也可能是出于都曾“为奴”的同情。
所以老郑对过来投奔自己的乌番兵,不但待遇跟随自己打工白人和日本人高多了,关键还对他们无比的信任。
“一官(指郑芝龙)信任他们尤胜于中国(明朝)人。”(《鞑靼征服中国史》)
这些原本作为奴隶的黑人,本来是没有任何尊严可言的,但老郑这么照顾他们。
他们自然也是对老郑马首是瞻,甚至在接下来的抗清战争中,有不少人杀身成仁了。
2、老郑的贴身黑人卫队
老郑手下的黑人雇佣军,综合各方说法来看,应该有300人之多。
“这些黑人有三百多,在著名的一官指挥下,武装对抗鞑靼。”(《鞑靼征服中国史》)
这三百多乌番兵,从澳门逃亡过来的占大多数,但也有郑芝龙在海外其他地方收集的。
在征收了足够数量的黑人雇佣军后,老郑就把他们编制起来,装备最先进的冷热兵器,当作自己的随身卫队。
出门的时候那真是威风的紧。
“他们在他的麾下服役,这些人始终作为他的护卫(因为他不信任本国人),他利用他们去干艰巨、危险的工作。”(《鞑靼中国史》)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不少传教士都提到老郑不信任明朝人,也不知道老郑是受啥伤害了。
这批远道而来的黑人雇佣军,被老郑编制成一个连,连长是一个叫托马斯的黑人士兵。
“他们的连长叫马托斯是一个聪明、理智的黑人……他们有自己的连队,是优秀的铳手。他(指郑芝龙)最信任他们,用他们护身、充兵役。”(《在华方济各会会志》)
由于这批乌番兵能够熟练掌握火器,所以基本算是郑军中的精锐,也称得上是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其中最关键的标签就是勇猛。
“他武装了大量士兵,配备必须的武器,其中表现最英勇的是加菲儿黑人。”(《鞑靼中国史》)
明清易代的关键时刻,老郑在福建拥立了隆武帝,但是他并没有多少心思抗击清军。
更大程度上是想做投机。
一方面是老郑没有报国之心,一方面是他又握着枪杆子,所以就惹得不少正直的大臣不满。
多次想要对老郑进行行刺,老郑当然知道他们的杀心,但老郑面对鸿门宴,向来都是来者不拒。
为什么老郑不害怕被刺呢?因为他身边有黑人卫队啊,老郑每次开会、赴宴都带着他们去。
“不时邀他参加庆典或请他赴宴,他满有信心地接受邀请,始终由前面提到的加菲儿士兵做护卫。”(《鞑靼中国史》)
这批黑人雇佣军不仅身材魁梧彪悍,关键是长得肤色都让人恐惧,正经明朝人谁见过这些乌番啊?
而且这些黑人护卫还尽职尽责,老郑前去赴宴的时候,他们就寸步不离地跟着。
谁敢对老郑轻举妄动,他们可毫不含糊地要开干,所以就算有心暗算老郑,到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这支由五十名面容可憎的加菲儿,组成的凶猛黑色队伍,都杀气腾腾,刀出鞘。随着他进入宴会后,站在主子的身旁寸步不离,直到席终。因为有这支队伍的现场保护,任何暗算他的企图都烟消云散。”(《鞑靼中国史》)
这也是为什么老郑在隆武政权不得人心,但是却能平安落地的原因,黑人雇佣兵是“功不可没”的。
但是后来老郑做了个影响历史的选择,不但葬送了隆武政权,还顺手葬送了这支雇佣军。
3、乌番兵改投清朝效命
了解过明清历史的都知道,郑芝龙明明对清朝有一战之力,但是最后选择了毫不犹豫投降。
老郑的大部军队被国姓爷郑成功接手,但这支黑人雇佣军却被他带走,最后成为清兵的“王牌”。
这支黑人雇佣军本来有300多人,但是等清朝接手的时候,活下来的只有两百多名了。
因为有一部分乌番兵不愿意归顺清朝,在老郑投降的时候有人反抗了,但最后被清兵镇压。
“此时,他们(乌番兵)好几个人,在他(郑芝龙)身边战斗,用剑自杀身亡。”(《鞑靼征服中国史》)
这批不愿意效忠清朝的乌番兵,肯定不是出于对明朝的忠诚,八成是工资和待遇没谈好。
所以不要对他们抱有什么可期待的幻想。
镇压小部分“顽固”分子后,大部分雇佣军都愿意接受清朝指挥,最后被编入了驻守广州的清军中。
“剩下来的,大约二百人,后来在胜利者(指两广总督佟养甲)手下当兵,刚好被编入广州城的军队。”(《鞑靼征服中国史》)
这就是清朝也有黑人雇佣军的来历,佟养甲和李成栋等人,在镇压不愿归顺的乌番兵时,就已经发现他们不但善于使用火器,而且比八旗兵还要生猛,所以对他们也足够的重视。
所以佟养甲对乌番兵的照顾,一点也不比郑芝龙差,除了给予高薪的待遇外。没事还带着他们参加典礼和宴会,多次在军中公开表示对他们的赞赏,对于他们的习俗也给予尊重和关照。
“总督开始不知道黑人的意思,但当他充分了解他们拒绝食肉的原因时,他极其尊重他们,赞扬他们遵守教规。”(《鞑靼征服中国史》)
既然佟养甲把他们当“自己人”了,那这些乌番兵当然投桃报李,反正跟谁卖命都是卖。
这也就有了四月初,海上抗清义军进攻广州时,黑人雇佣军上场的“惊艳”表现。
证明佟养甲没有白养他们。
“为鞑靼人(清军)作战的黑人,保持他们的英名,为维护他们信仰的荣耀,他们期望在众多英勇的战士中,有突出的表现。”(《鞑靼征服中国史》)
所以在清军与义军激战的时刻,本来有些出于劣势的清军,直接就被乌番兵带着翻盘了。
“黑人们集合起来,好像刀枪不入,全都毫发无损,敌人的武器根本没有碰到他们;他们两百多人,一直出现在箭矢枪弹,和炮火最密集、死伤最惨重的地方。”(《鞑靼征服中国史》)
正是有黑人雇佣军的玩命,最后清军击退了海上义军,比较成功地保住了广州城。
佟养甲必须给他们嘉奖啊!
“总督和另几个鞑靼人,目睹他们在战斗中的种种英勇行为,公开褒奖他们。”(《鞑靼征服中国史》)
尽管这批黑人雇佣军,在明清易代时有着惊艳表现,但此后就史料中下落不明了。
明清两朝本来就没有记载,传教士的记载也很模糊,不过结局应该也不难猜:
要么就是在战斗中打光了,要么就是被清廷解散了,反正不会一直延续下去。
不过需要提一嘴的是,也有外国人记载说,郑成功麾下也有一支黑人雇佣军,并且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比如荷兰侵占台湾的总督揆一说:
“(郑军中)有两中队的黑人士兵,许多原是荷兰人的奴隶,知道如何使用来福枪和短枪。”(《被忽视的福摩萨》)
但根据多方资料来看,郑成功手下的乌番兵,明显不是从郑芝龙那里接手的;揆一已经说是荷兰人的奴隶,这跟郑芝龙的兵源不一样。
所以应该是郑成功策反或者招降的。
爷俩的黑人雇佣兵不是一回事。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