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人才培养中选拔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篮球人才选拔的方法和途径
我国实行体教结合以来,我国不断实行鼓励高校招收体育生进入校园的政策,实现了提高体育生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的需求。1998年由大学生篮球协会举办的第一届大学生篮球联赛受到社会和体育界的热烈反响,高校招募篮球运动员的趋势也逐渐明显增加。
从目前的大学生联赛情况可以清晰的看出来,全国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优秀选手很少,身体素质不是特别的强,身体条件较差,对后期学校的培养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些情况的根源问题出自高校对篮球运动员的选拔途径和方式。目前我国高校对篮球运动员的选拔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 普通高中学生参加训练或是高中时期进行相对严格的体育训,然后报考相应的体育院校,从而达到篮球特长生的称号。这种形式是目前国内主要的方法与途径,但最后的结果只是换得可以回学校继续担任体育老师或者篮球领域的辅助岗位,并不能产生篮球职业运动员。
2. 少年进入业余体校或是篮球传统校
这类学生通常比第一种模式出来的学生多了一些竞技体育比赛经验。在国家开始发展学生竟技体育的时候,高校为了提高高校的竞技水平与学生运动员的篮球专业水平和能力,直接招收体校或者专业学校的篮球运动员,此种选拔方式不仅节约了招生的成本,也节约了后期培训成本和风险。这种选拔途径选拔出来的学生篮球专业能力强,竞技能力高,但是由于原先没有接受优秀的文化教育,会有出现学历问题、年龄和伤病的问题,以及咱们现在社会上经常出现的道德与情商问题。毕竟,他们在学生前期训练过程中篮球潜力己开发,形成了自身的一套运动模式,后期很难培养训练。
3.专业运动队的队员
专业运动队的运动员包括现役运动员和退役运动员。退役的运动通过学校的学习,获得相应的学历,在帮助学校运动队训练和提高成绩的情况下,又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也会参见专业的篮球比赛,具有学生和运动员的双重身份。这类运动员在人生的早期就已经贴上了自己的标签,以及从事的行业,国家也是重点发展与培养他们,正所谓,人无完人,人的一生谁没有过错,在这期间如果取得了成绩,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很容易轻浮,产生自大的状态,这种状态一旦表现出来并被媒体所发现,很容易出现自己人设的崩塌。
不仅仅如此,他们从一开始就被程序员设定好的似的,只能从事一项领域,这样一来很容易让他们出现兴趣缺乏与积极性下降,他们根本不是因为自己的兴趣而决定的,而是根据自己的优势,身高优势,或者速度优势等等。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类选拔的方法就是忽略了这一点,但是这确实中国体育界最容易出成绩的一种选拔方式,正式因为有了专业运动员选拔机制,才使得社会力量的体育产业发展不够迅速。
我国篮球运动员的选拔主要就是上述三种途径,选拔方式包括“特招”和“普招”。“普招”需要经过学校的考核,一般是包括篮球专项和文化课两部分的考核;“特招”只需要通过高校单独的文化课考试和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资格同时通过高校的体育测试。
其中,篮球专项考试包括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和比赛三项内容,每一项内容有专项的项目,进行选拔的篮球生需要通过这三个考核,才有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文化课是指考生需要达到国家体育教育部门规定的高考分数线或者单招的分数线。参加高校运动员选拔的学生必须在文化课上达到标准,在篮球专项上成绩优秀,经过各个高校的评定,才可以被学校录取。
不过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会推出三种机制并存的选拔机制,现在的篮球已经出现了CBA选秀等多种方法,而且在民间篮球组织的比赛也是越来越多,非篮球特长生,可以凭借着自己对热爱篮球的兴趣,去一步步的寻找自己的梦想,成就自己的梦想,这样一来我国篮球人才不仅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可以有效地保护小学、中学、大学运动员的学习和成长,同时还可以将有潜力、有能力的运动员提前收录于本校,避免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