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今天的主人公,这张Google Fi SIM卡实际上在2018年10月之前已经从美国海回来了,在开始正式的卡服务之前,完全按下了盒子下面一年。
下单这张 SIM 卡也是闲得慌,Google Fi 的实体 SIM 卡本身就是免费的,而且美国境内的运费也全免,所以一时兴起在去年 9 月下了一张寄到了波特兰的免税转运仓,然后花了 36 块钱的运费和 7 块 6 毛 2 的税费,还有整整 30 天的时间,把这一张 SIM 卡从美国给转运了回来。
说到清关税费,事实就是这张 SIM 卡确实是一分钱没花,奈何转运商可不管这些,要求的申报下限是 10 刀,所以嘛,就顺理成章被税了一手,10%。
不过经历漫长的转运收到 Google Fi 之后,我还是按捺住了开卡的冲动,当时主要是有下面这两点顾虑:
- Google Fi 开卡需要 Pixel 系列、LG V35 ThinQ / G7 ThinQ、Moto G6 等少数几部手机,其它手机无法激活 Google Fi
- Google Fi 费用包括 20 刀的月费和 10 刀 / GB 的流量费(60 刀封顶,15GB 限速)
算下来一则费用惊人,二则确实也没手机激活,所以也就不了了之、把包装好看到我都没舍得拆的 Google Fi 收了起来。
但是!峰回路转,上个月 17 日,Google Fi 开始推出新的无限流量套餐,70 刀封顶流量、短信吃到饱,而且激活机型的限制也早就已经放宽了,所以看到这个消息我一个鲤鱼打挺,坐起来就用手上的一加 7 Pro 把 Google Fi 给激活了——嗯,那时候是 9 月 17 日。
70 美刀的月费算下来一个月毕竟也是小 500 块了,习惯了每个月 198 冰激凌随便浪的我,肯定是不会奢侈到每个月花 500 块养个 Google Fi 的,所以,当时我就想着爽一个月到 10 月 15 号左右停机保号(没错,Google Fi 也支持停机保号 3 个月)撸篇文章跟尾巴们分享一下拉倒的,没成想,10 月 1 日我居然提前半个月收到了 Google 发来的账单——
点开账单邮件一看,我的泪水就止不住得流下来……本以为互联网上的 1 个月是 30 天,没想到在 Google 的理解中,1 个月同样也笃定了就是 1 天,每个月的第 1 天……我真的太难了。
所以,这是一篇价值 1000 块的分享,请大家收好……
Google Fi 的收费计划是怎样的?
如前所述,Google Fi 在上个月的推出了新的 70 美元无限流量的套餐,具体的套餐组成如下:
- 流量无限,22GB 以内流量不限速,超过之后降速至 256 kbps,不区分本地 / 漫游,视频清晰度可能会被降为 480p
- 无论收 / 发,短信免费
- 美国境内通话免费,漫游收费
- 赠送 100GB Google One 存储空间
不过推出无限流量套餐之后,之前的按量收费的套餐还是被保留了,具体套餐组成如下:
- 固定月费 20 美元 / 月
- 流量费费 10 美元 / GB,6GB 封顶(1.4GB 收费 14 美元,而不是 20 美元,良心),超过 15GB 限速 256kbps,不区分本地 / 漫游
- 美国境内通话免费,漫游收费
- 短信无论收 / 发,免费
算下来,对比旧套餐,新套餐虽然并没有「无限流量」这样看起来夸张,不过也还算是实惠。如果每个月的使用流量超过 6GB,新的无限流量套餐每个月也比旧套餐便宜了 10 美元,外加「限速帽」也从 15GB 提高到了 22GB,还有就是另外赠送了 100GB 的 Google One 存储空间。当然,如果你精打细算,每个月消耗的流量控制在 5GB 以下,那就是旧套餐更划算了——不过,如果主力 Google Fi 一个月能只用 5GB 流量,那……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嫌 Google Fi 的新旧套餐贵、想压缩费用,也有办法,就是组团走家庭共享式的多成员套餐,只要能凑齐 4 个人,在单人套餐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新套餐的月费可以减到每个月 45 美元,大概是 315 块钱,平均到每天的费用,差不多就是 10 块钱。当然,旧套餐也支持多成员套餐……算了,不值一提了,人再多也比不上新套餐便宜。
每天 10 块钱,Google Fi 可以做什么?
对于每个月花上 30 块买 VPS 的人来说,Google Fi 在国内漫游的成本不可谓不高。
那每天在 Google Fi 上花 10 块钱,值当吗?
除非你真的能用得上赠送的那 100GB Google One 云存储空间,否则给你分配一个 +1 美国号码的 Google Fi 值得一提的功能无非就是三样儿:国际通话、短信、流量。
这三样儿里面,通话有非常多的替代品,比如和 Google Fi 师出同门的 Google Voice,漫游国内拨打国际长途的费用不算高;或者用非内地号码注册微信之后使用 Wechat Out,费用也还 OK。
至于短信,有了 iMessage、WeChat 和 Line、Telegram,用 Google Fi 其实也只不过是收收验证码或者垃圾短信之类的了。不过如果你搞得定 Google Voice,同样用 Google Voice 也可以注册各类封杀国内用户的服务,典型的例子如美版 PayPal,而且,Google Voice 同样也是美加收发短信免费、其他区域收短信免费,所以用来收验证码完全绰绰有余。当然,如果你还是喜欢实体 SIM 卡的安全感,像是一些国外小运营商的无月费 SIM 卡也可以考虑,只不过这种小运营商也容易翻车,偶尔能搞出单方面解约销户加踢人这种骚操作,而且代购或者海淘本身也比较费事儿,所以,如果有可能,最省心的还是端坐电脑前,静下心来申请 Google Voice。
既然 Google One、国际通话、短信都不能形成刚需 Google Fi 的理由,那 Google Fi 能吸引国内用户的,也就只剩下不区分本地 / 漫游的「无限流量」了——因为 Google Fi 流量超过 22GB 会限速,所以这里我们还是打上引号。
如果你是 Google、推特、脸书或者各种被 Ban 服务的高频用户,Google Fi 的无限流量确实非常有价值。插上 Google Fi 你就是原生美国的 IP 地址,意味着无需任何工具,你就可以透过这个美国 IP 地址直接访问任意互联网服务。
而且,Google Fi 的 ISP(也就是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为 T-Mobile USA,所以与使用代理工具伪装成境外 IP 相比,它不会触发各类平台的代理屏蔽动作,最典型的优势是,它可以直连 Netflix 观看美区视频。由于播放区域许可的限制,Netflix 严格禁止用户通过代理工具跨区域播放内容,所以,一般很少有代理可以直看 Netflix,但是对 Google Fi 来说:No Problem。
既然也就流量有价值,那 Google Fi 在国内的速度怎么样?
肉身测试,即便只是日常刷微博微信、逛虎扑 NGA、听豆瓣 FM,不出你的意料,Google Fi 还是会有肉眼可见的数据连接不通畅的毛病。不过,也先别着急的一票否定,Google Fi 的信号不通畅主要还是体现在 Ping 值过高的问题上,至于传输速度,日用基本 OK。
Ping 值高,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延迟高」,这个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因为 Google Fi 是原生的美国 IP,在国内接入数据网络之后,中间必须绕道美国机房,才能正常与目标服务器通信——也就是说,在国内用 Google Fi 访问 YouTube,要转美国机房一遍,访问微博,同样还是要绕道转美国机房一遍——所以在国内用 Google Fi,Ping 值天然就会高。
这里你可以从国内 IP 握手 Google Fi 的美国 IP 的流量地图,来理解一下 Google Fi 为什么会 Ping 值高(反过来,就差不多是 Google Fi 访问国内网络时的流量路径了):
我测试过,无论是访问内地 IP 还是海外 IP,接入深圳移动数据网络 ⋇ 的 Google Fi 与美国机房的通信时长大概在 2 秒左右——当然,在日常使用时你不会真的每次打开 APP 或者点开链接都要等 2 秒,但是实际上你每次打开或者刷新微博微信,相比于国内三家电信运营商,Google Fi 的加载耗时肉眼可见得更久。
我用一加 7 Pro 同时插 Google Fi 和联通 SIM 卡,切换双卡打开同一个 APP 时,明显可以看到内容的加载速度有很大区别: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Google Fi 只是电信虚拟运营商而已,所以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海外地区,它都是借由其它合作运营商的电信网络接入服务的,在国内,至少我在网络设置中看到 Google Fi 是有移动 / 联通 / 电信 4G 和联通 3G 网络可选的,至于各个网络是否可用,至少在深圳,Google Fi 在电信网络上完全无法注册、注册在联通网络上频繁丢信号,所以以下内容我还是主要基于深圳移动网络测试。
打个比较贴切的比喻,Ping 值高就像是水管长,从水箱开闸放水到你从水管尽头接到水的等待时间久,但是它并不直接决定水管放出来的水流量是大还是小——也就是传输速度的是快还是慢。
至少注册在移动网络上时,Google Fi 上载速度也确实是偏慢,不过下载速度还可以,在深圳几条线的的地铁上,Speedtest 测试的下载速度通常是在 3 - 8MB/s 之间(注意是 MB/s 而不是 Mb/s),出了地铁,速度飙到 10MB/s 也不是梦。当然不只是深圳,十一期间我也试过其他地区的连接情况,有好有坏,有在中部二线市中心 10kB/s 的,也有在十八线小县城 10MB/s 的,不一而足。
这个速度虽然不能保证下载 APP 或者大文件时能瞬间飙完,但是照我日常微博微信、虎扑 NGA、豆瓣 FM、推特 Youtube 的使用强度来说,略卡,不过也还算是够用。简单的例子,我试过下班路上全程开 Google Fi 看 Netflix 的剧集(Netflix 可以根据实时的网络连接速度自动切换清晰度),全程流畅观看,市区一个半小时通勤,其中大概有半小时清晰度升到 720p(自动画质下,720p 差不多是手机开流量看 Netflix 的最高画质),其它时间基本上都飘在 720p 以下,不算太强,但是依然够用——至少,比起 iPhone Xs Max 插电信卡加代理看 Netflix,要清晰太多。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Google Fi 在套餐详情内标明了「视频播放清晰度可能会被降至 480p」,你当然也能想到,在自家 YouTube 强行控制视频播放清晰度还有可能,Google 想在第三方平台上替用户做主肯定是没可能的事儿的,所以,不用担心自己的看视频时真的被降到了 480p。实际上,即便是在 YouTube 上,Google 顶多也只是把视频分辨率预设到 480p 上,你还是可以手动把的视频分辨率调高的,比如,看个 1440p?
我是土豪我不管,怎么购买和激活 Google Fi?
Google Fi 其实有分语音卡和数据卡,语音卡可以接打电话、收发短信、使用数据流量,但是数据卡只能使用数据流量,而且,数据卡必须绑定 Google Fi 的语音卡才可以使用——其实两者也就是相当于主副卡的关系,只不过,Google Fi 的这个副卡只能使用数据流量而已。
无论是 Google Fi 语音卡还是数据卡,都可以直接在 Google Fi 的官网上免费购买、在美国境内免费递送,所以你完全可以海淘或者代购 Google Fi 的语音或者数据卡。当然,如果嫌代购和海淘费事儿,你也可以在淘宝直接淘语音和数据卡。因为 Google Fi 的免费策略,很多人会大量下单(反正不要钱),然后批量带回国内出售获利。
当然,如果你用的 Google 的 Pixel 2 / 3 系列手机,那就更方便了,你不一定需要插入实体 SIM 卡,直接在 Goolge Fi 的 APP 内激活 eSIM 就妥了。
实体 SIM 卡同样也是需要在 Google Fi 的 APP 内激活的,Google 放宽机型限制之后,iPhone 和安装了 Google 框架的 Android 手机上都可以直接激活 Google Fi。Google Fi APP 内激活的步骤非常简单明了,准备好多币种信用卡、美国国内的账单地址,直接在 APP 内狂点 NEXT 就可以搞定。
不过,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是美国各州的税率不同,而 Google Fi 的账单是需要付税的,建议把账单地址定位到免税州,比如俄勒冈州。另外,如果在 Google Fi 之前,你已经有了 Google Voice 号码,Google Fi 也是可以选择直接绑定到现有的 Google Voice 号码上的,这样,Google Fi 就不会给你重新分配新号码。
OK,写到这里算是讲完了想分享给大家的关于 Google Fi 的所有内容。还是重申,Google Fi 不适合普通用户使用,它能提供的所有服务,你基本上都可以找到甚至比它体验更好的替代品,包括国际语音通话和短信,甚至也包括美国原生 IP 的数据流量,Google Fi 的便利之处只是在于,它可以一张卡解决这三个痛点而已。
好了,话不多说,我去还信用卡了,有什么疑问,我们评论里面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