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体育运动

【球员睡觉众生相】​象群“北漂”背后的众生相:卡车司机“一觉到天亮”成奢侈,老人躲床底目睹大象拧开水龙头

剧目新闻记者吕燕刘璐和云南昆明报道。

视频编辑银热

除了大象群之外,由重型卡车组成的钢铁长城是不会缺席的另一个风景。

为了追堵15头离家“北漂”的大象,两支由玉溪和昆明分别组建的重型卡车车队,穿梭在山林之间,和象群玩着捉迷藏一般的游戏。

夜幕降临,卡车司机张志刚逼迫自己睡去,因为一旦象群移动,再想入睡就难了。在追堵象群的日子里,“一觉到天亮”成了最奢侈的事情。

和张志刚一样,数百位重型卡车司机日夜待命,吃住都在卡车上。作为距离大象最近的一拨“追象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迎接着大象。

如今,追象早已不只是一小拨人的事儿了。在网络平台上,网友“全民观象”,关注着诸如“大象今天又到了哪里,接下来又会往哪里走?”“菠萝不削皮,大象吃了不会扎嘴吗?”之类的问题。

有的网友为了追象,干脆选择“奔现”。他们驾车从各地赶往云南,只为一睹大象真容。

也许是平生只此一次,追象人们都愿意对这群突兀闯进人类社会的大象,抱以最大的善意。

第一次“不务正业”

5月29日晚9时,在玉溪市峨山县逗留6天的亚洲象群进入玉溪市红塔区境内。在此之前,张志刚早已收到了公司关于“协助阻拦大象”的指令,考虑到即将面对的是一支由15头大象组成的“超级团体”,张志刚明白这绝非是一项仅靠十多辆重型卡车就能合作完成的任务。

只是,当车队集结时,见惯了大场面的张志刚,也不禁有些惊讶: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重型卡车多达228台,车与车连成线,如钢铁长城一般行进在山间。

这也许是卡车司机们第一次“不务正业”,在象群来临的时刻,与他们朝夕相处有着25吨体重的重型卡车,成了阻挡象群行进的最好工具。

事实上,张志刚和其他卡车司机们并非只是追象,更多的时候,他们必须走在象的前面。

关于行进路线,大象似乎总有灵光一闪的时刻,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象群进入人口密集地区,卡车司机们不得不提前布防。更为头疼的是,象群并无固定的行进时间,有时是下午动身,有时则要等到凌晨时分。

“大象都是昼伏夜出的,夜里被叫醒是常态。”卡车司机李旭明说,无论何时,只要象群移动位置,他们就必须跟着动起来,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在睡梦中被惊醒的次数,只记得睡得最香甜的那一晚,“足足有三个小时没有人打扰。”

在追堵象群的日子里,卡车司机们的睡眠总会被划分成长短不一的零碎段落,“一觉到天亮”成了最为奢侈的事情。

然而,睡眠并不是困扰大家的唯一问题,炎热的天气也足够令人抓狂。

一根软管,一头连接着卡车水箱,另一头则插进被戳出了多个细小破洞的矿泉水瓶。重型卡车的水箱大约能装进400公斤水,趁着没有追堵象群任务的空挡,张志刚赶紧拿出自制神器,以这样的方式消暑冲凉。

“何时是个头”

追堵象群的日子枯燥难熬,卡车司机们习惯了苦中作乐。他们会略带调侃的,将仅仅数米见方的德隆卡车驾驶室,称之为可随时移动的“德隆大酒店”。

6月1日中午,领到一份盒饭后,张志刚动作利索地爬上驾驶室。习惯独处的他,很快就将手中的饭菜吃得见了底。也有司机喜欢热闹,有人从卡车上搬出来一张小桌子,大家围坐在一起颇有氛围。

看到大家聊得火热,李旭明也加入到了桌边聚餐的队伍中。身处象群所在的皮草山脚下,大家闲聊的话题,几乎都和大象有关。

象群为何要冒着风险离开家园?一路向北400多公里,它们都经历了什么?24小时追堵象群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对于上述种种问题,卡车司机们聊着聊着也得不出一个答案,但大家言语中都透露出一个共同的期望:希望象群们能够早日找到一处栖息地,有家的归属。

与离家漂泊的大象不同,李旭明的家就在离草皮山仅有不到10公里的地方,然而他已经连续4天没有回家。6月1日下午5时许,李旭明妻子邓红喜打包好亲手做的饭菜,先去学校接了读初中的女儿,随后母女两直奔草皮山地界。亲眼看到了丈夫工作的环境,邓红喜感叹“师傅们都是熬过来的”,但在她看来,只要人象平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2020年4月,李旭明一家曾前往西双版纳,在那里他们看到过人工养殖的大象,她本想趁这一次象群到玉溪的机会,借着丈夫“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带着孩子远远看上一眼野生象群,但最终还是事与愿违。

对于远道而来的北迁象群,车队采取的一直是柔性引导策略,除了堵住重要道口,防止象群进入人员密集区域,车队并不会对象群的活动自由强加干预。整个追堵过程中,无论是人员还是车辆,都会与象群保持着足够的安全距离。

偶尔,会有几头胆肥的大象走近车队,29岁的卡车司机许然,就曾和大象有过一次面对面的接触。6月2日晚9时55分,象群继续向北迁移,沿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老光箐村北侧前进,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彼时,由晋宁区组织的追堵车队早已待命就位,29岁的许然是车队一员。

6月3日下午,象群在料草坝村附近出现。许然独自一人坐在车内休息,看到象群从远方漫步而来,由于道路上一排卡车堵住了去路,象群只能绕道走公路旁的田地行走。让他没想到的是,期间象群竟突然调转方向,朝车队走来。更让他提心吊胆的是,几头大象朝他所在的方向越走越近,最终只与他隔了一扇挡风玻璃。

尽管有些害怕,但许然还是鼓起勇气,用手机记录下了当时的画面:两头大象已经走到了车头正前方,其中一头大象面对着驾驶室站定数秒,随后象群迈步走进田地内,很快大象灰色的身躯便与大山融为了一体。

“卡车总重量为16吨,但面对象群,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出现意外。大象不知疲倦的北上,究竟何时是个头?”许然感慨。

顿显脆弱的防御

离开故土西双版纳勐养子自然保护区后,象群一路向北的大方向始终未曾改变,只是在每一次小的路线选择上,谁也不知道象群接下来会翻过哪座山,又会路过哪个宁静的小村落。

6月2日下午,直到村委会干部上门,说是“大象老爹要来了”,61岁的黄草坝村村民普金才意识到事态严重。

在大象距离村子还有1公里的距离时,抱着“我不主动招惹,大象就不会进我家”的念头,普金开始着手搭建防御工事:他将一辆老旧三轮车,以及两块并不厚实的木板放置在房门前,又在门后支起了一根木棍,希望它们能够阻挡大象的脚步。

象群从山上踱步而下,带起阵阵尘土,鱼贯而入的景象给了普金一种兵临城下的错觉。进村后,大象并没有走直线,而是悠哉地四处闲逛。

看到这一幕,普金只觉得胆战心惊,大象不会闲逛到自己家里吧?

普金和大象之间仅间隔了不到10米的距离,彼时,那道脆弱的木制房门,成了普金心中唯一的底气所在。好在,似乎并没有任何一只大象想要尝试击碎普金仅剩的底气,象群只是悠悠然地走向普金家对面的一户农家中。

在几乎静默无声的村落里,撞击声突兀传来。普金小心翼翼地伸长脖子,眼前一幕让他肝吓坏了,只见一头大象连续甩动头部,没几下邻居家的院墙便轰然倒塌。几头大象随即跨过散落在地上的红色砖块,陆续进入邻居家的院落中。唯一庆幸的是,由于长期在外打工,当时邻居家中并没住人。

只是,还没等普金回过神来,大象竟又从对面折返而回。撞碎院墙的场景才刚刚上演,对自家的防御工事早已信心全无,躲在二楼的普金只能祈祷着大象快些离开。

好在,门前的一株芭蕉树吸引了大象的注意,只见一头大象用鼻子轻松把芭蕉树拔出,就像拿到了玩具的孩子,心满意足的走向远方。

大象走后,普金将手机记录下来的几段珍贵视频分享至网络,不少留言告诉普金,“这可能是他们离大象最近的一次。”

善意又无奈的避让

大象突兀到来,逼迫人类做出应对,在“人象冲突”的选择题前,大多数人类选择善意的避让。

6月1日下午5时许,象群自草皮山出发,最终一路闯进位于半山腰的一处院内,停留近40分钟才离去。

9名住在院内的老人,几乎与外界隔绝,对他们来说,北迁象群的突然闯入,就像是一场不真实的梦境。

第一反应是躲往高处,避免与象群发生冲突。当时大多数老人都退到了院内二楼的阳台上,但即便如此,象群仍旧给老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迫感,“大象甩一甩鼻子,就能够摸到二楼。”

69岁的杨佳信老人是唯独例外的那一个,由于腿脚不便,他没能在第一时间退出自己的房间。

紧闭的房门,并没能阻拦大象的好奇心。在大象闯进房间的那一刻,杨佳信本想从房内后窗逃走,但尝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只能硬着头皮躲道床底。杨佳信听到,卧房外面不时传出东西砸落的声音,后来房里的水龙头也被大象拧开,流水声一直响个不停。

一头体型相对较小的大象,和康复院门前空地上两根晾衣架“杠上”了,原本笔直的金属晾衣架被撞弯曲,另一根晾衣架则直接断开。几头口渴的大象,则生生将一根生锈的水管拧破。

大象离去,已是半个多小时后,院内只留下一片狼藉,和面面相觑的老人。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曾说,由于人类种植的粮食作物相对集中且量大,亚洲象不必通过大范围的活动就能获得足够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使得亚洲象对取食庄稼有了一定的依赖,大象与人类活动范围重叠度也就越来越高。

玉溪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在40余天时间里,北迁象群在玉溪市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

象群过境玉溪市红塔区孔塘箐村时,村内种植豌豆、四季豆的田地便被大象光顾,但村民施小英却笑着说,这是她人生中头一回看到野象,“吃了就吃了吧,大象也不容易。”

猎奇者与“陪护团”

因为好奇,有些人不远千里赶到彩云之南。

6月2日下午1时许,象群出现在玉溪市红塔区新寨村附近,来自内蒙古的陈楠从大理一路驾车赶到了玉溪。刚到现场,他就发现民警已对进村的唯一道口进行了管控。

太阳将陈楠的胳膊晒得通红,尽管已经在封控路口等了好几个钟头,尽管已经有许多市民被劝返回家,但陈楠还是不愿意放弃这次宝贵的机会,“我们并不想打扰象群,哪怕只是进去看一眼大象的脚印也好。”

更多围观者,来自当地居民。张祥是红塔区大营街人,得知象群踏足红塔区地界,他一连几天都骑着自己的电动车,展开属于他个人的追象之旅。几天下来,虽然并没能看到象群,张祥也并非全无收获,他将沿途遇到的大象粪便收集起来,只为了“图个好玩”。

还有一些人追象,则是因为“猎奇”。

6月1日,象群抵达红塔区草皮山地界时,工作人员为了诱导象群,在投食区放置了菠萝、玉米等近4吨食物,当天象群在投食区附近停留近8小时。大部分食物虽被象群吃光,但投食区域还是有少量遗留的食物。

没想到,大象吃剩的食物,竟会成为网络主播营销自己的噱头。一位主播在象群投食区域内,将一颗吃剩的菠萝踩碎,并将其中的果肉捡起来食用。事发后,平台方封禁了上述主播账号的直播功能。玉溪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人也称,上述直播行为属于网络低俗现象,并已介入调查。

个别主播突破底线的行为,无法抹杀无数工作人员对北迁象群的默默付出。

为了减少人象冲突,“陪护团”从未有一刻放松。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日夜跟随,他们用无人机监测象群行进路线。各地地方政府随时待命,一旦象群进入辖区范围内,便从上至下启动防范工作。为了应对大象的到来,昆明林草局的工作人员还连夜前往玉溪市学习防控经验。运送玉米、菠萝的投食人员,源源不断的为象群送去美食。而重型卡车组成的钢铁长城,则是象群之外,不会缺席的另一道防线。

然而,人类做出的种种努力,却依然没能阻止象群北上的脚步。

可以预见的是,在象群找到归宿之前,追象人的脚步不会停止。

(文中除陈楠外,其余人物均为化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