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但中国足球的寒冬还没有过去。除了今年转会市场的冷清之外,很多中超队也卷入了拖欠工资的风波。此时,中甲中乙的体重级别似乎已经不是重大新闻了。
近日,内蒙古中优、淄博蹴鞠的部分球员都公开发文曝光俱乐部欠薪问题,但截至目前,他们的欠薪情况仍未被解决。
欠薪后球员无人问津
2019赛季,或许是内蒙古中优最为风光的一年。各俱乐部优秀的小将租借加盟,球队一度占据中甲的积分榜第一名,虽然最终以中甲第7名结束整个赛季,但他们距离冲超也只有5分的差距。
2020赛季,内蒙古中优也成功完成保级任务,但赛季结束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北京时间2月2日,内蒙古中优部分队员对于欠薪的情况已经无法忍耐,开始在社交媒体平台中曝光相关情况。
根据队员们的表述,目前俱乐部欠薪5至8个月不等,总计金额1000万,而且甚至在足协规定的上交工资奖金确认表当日都未有任何表态,没有人针对是否签字询问过队员们的任何意见。
当承诺与退让变成“习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欠薪”已经变成了每年年初中国足坛的热词之一。还记得2020年,多达16家俱乐部退出职业联赛让人震惊,然而一年过去了,这样的故事依然可能发生。
尤其对于低级别联赛而言,不仅是疫情年份,过去的日子里他们也是常常曝出生存困难、资金短缺。
通过往年球员们的曝光,打白条签字的情况屡见不鲜,对方承诺会按时发放薪水,但这些承诺往往一同伴随着退让。
对于球员们来说,他们的心理是挣扎且摇摆的,一方面他们担心不签字导致球队解散要不回工资,另一方面他们又怕签了字后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无限期的拖延。就在这之间,欠薪慢慢变成了一件“可解决”的事。
其实就内蒙古中优的球员们而言,他们似乎已经不止经历了这一次欠薪。据称,此前陈洋主教练及其教练组离任其中也有欠薪的原因。而每年都曝出的欠薪新闻,让人们对于这种事情从义愤填膺变成了无可奈何,最终也变成了见怪不怪。
此次在内蒙古中优俱乐部拖欠薪水的相关新闻下,就有球迷在略显调侃的语气背后讽刺着没完没了的欠薪:“见怪不怪,下一个。”
不被看到的挣扎
大牌外援外教、高薪、天价转会......曾经这些词语和中国足球产生了密切关联,不可否认的是,中超曾经有过高光和辉煌时刻,但这只是属于中超的繁荣,却很少有人看到低级别联赛生存的挣扎。
仅比中超低一个级别的中甲就已经不好过了,更别提市场化程度更低的中乙和中冠。曾有中冠球员透露过,他们的薪水和普通人无异,但一个月几千块也要欠。似乎在这些低级别联赛球员的眼中欠薪不稀奇,有一家不欠薪的俱乐部才是稀奇之事。
而另一方拖欠工资的投资人也觉得搞足球像无底洞,逐渐萌生退意。于是,欠薪与讨薪就陷入了一种死循环。
职业俱乐部每每发生欠薪,球员的讨薪经历和方式都非常相似——被许下承诺、妥协签字、无法兑现、仲裁、上诉,甚至到相关部门拉横幅讨薪。球员们一次次将希望寄托在企业、足协、体育局、市政府身上,期待能够有人出面真正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这次真的要说再见了?”这是内蒙古中优的队员张天翔在发微博写下的一句话。
刚迎来2021年的春天,难道又有球队要告别吗?本就缺少关注度的低级别联赛,难道真的只能每次凭借欠薪和解散短暂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吗?当球队陷入困境,难道真的只有放弃这一个选项吗?
于理,按照合同办事并无异议,俱乐部理应正常发放薪水,球员的工资本就不该被拖欠;于情,曾经带给一座城市荣誉、欢喜和感动的球队,如果最终在推诿责任和不管不顾之间遗憾解散,只能是给本就伤痕累累的中国足球多添一道新伤罢了。
PP体育记者郭欢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