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体育运动

【乐山大佛几乎被挤哭】71米高的大佛内藏玄机少有人知,3次闭眼现象专家这样解释

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以东的乐山市,是由凌云山的霞峰临江峭壁凿成的,又称凌云大佛。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在凌云山脚下汇合,这里水流湍急,势不可挡,到了洪水季节,过往的船只经常触壁粉碎。

大佛依凌云山的山势凿成,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修建好的大佛高71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佛。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8.5米,可同时坐百余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在保护大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在大佛头部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根本看不出来。

人们观赏这尊世界第一大佛,往往只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看到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而对佛的部位结构则看不真切。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个洞,但没有凿通,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

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被侵蚀和风化,1200多年来,对于保护大佛起着重要的作用。

沿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这里抬头仰望大佛,会有高不可攀的感觉。大佛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大佛造型宏伟别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狗年春节期间,一天看了4万多人的乐山大佛几乎被“挤哭”!游客排队到晚上10点,不知道读者朋友春节去围观乐山大佛了没有?清风视觉君建议还是避开旅游高峰,这是7年前的夏天,清风君在乐山大佛的入口拍的一张照片。

除了千年不朽,大佛还发生过至少三次闭眼流泪的现象,巧的是,每次闭眼这里都会发生灾害。之后专家解释,闭眼是因为乐山多雨的环境导致大气中的致酸性气体很多,酸雨的污染导致佛像的上眼帘黑色素增加,在视觉上营造出一种闭眼的现象。亲爱的读者朋友,您如何看待大佛闭眼现象?专家的解释您相信吗?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