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体育运动

【托博尔的补给品】千里送补给,变成一场“飞艇秀”

资料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从1914年开始,德军中校指挥官保罗埃米尔冯雷托波贝克今天在非洲的布隆迪、卢旺达和坦桑尼亚一带率领3000名正规军和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军队展开了艰苦的游击战。

由于远离欧洲大陆,德国一些高层将领开始考虑动用飞艇为其运送补给。

跨越6500千米送补给

绰号“非洲雄狮”的保罗率领的这支被称为“非洲殖民军”的德国军队常年在非洲的灌木丛中作战,与30万协约国联军对阵,屡屡以智取胜,几乎一阵未输,被英国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由于远离欧洲大陆,且大西洋和印度洋都在英国控制之下,德国无法通过海路对“非洲殖民军”提供武器装备以及弹药补给。空运?仅距离就让人打消了这一念头——要知道,从德国在欧洲的控制区到非洲的目标补给区域之间的距离超过6500千米,即便对现代运输机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距离挑战。

于是,长期以来保罗指挥的非洲部队从武器弹药到生活给养几乎全靠自力更生。然而到了1917年,“非洲殖民军”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保罗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德国本土发出求援信号。对柏林而言,保罗领导的“非洲殖民军”将众多协约国军队牵制在了遥远的非洲,对欧洲战局大有帮助,因此维护这支军队的战斗力非常重要,德军高层对万里援助一事没有异议,有异议的是如何将补给品运过去。

德军高层将领开始考虑,“齐柏林”飞艇是否能完成这个任务。

早在1915年,德军就动用飞艇对法国城市进行轰炸,甚至还利用飞艇越过英吉利海峡对英国发起远距离袭击。有了这些经验,即使让一艘特殊配置的飞艇从欧洲南部一直飞到非洲送补给,虽路途遥远,理论上还是可行的,德军高层决定尝试。

柏林大本营为此次超远距离援助任务确定的行动代号为“中国秀”。为确保行动顺利实施,“齐柏林”飞艇制造商特别提供了最新款的L-59型飞艇。这艘长达226米的飞艇最高时速可达102千米,载员21人,飞艇上还安装有一台大功率无线电台,可让飞艇在这场马拉松式的运输过程中随时与德国本土保持联系。

“环保飞艇”可全回收再利用

根据飞行计划,L-59将在空中连续飞行四天时间,之后在提前安排好的地点降落。对所有艇员来说,这次任务是非常冒险的,毕竟此前没有任何飞行器进行过如此远距离的飞行。更糟糕的是,即便安全到达目的地,由于无法携带足够的燃料,飞艇将连人带艇滞留在非洲。

意识到这一点后,德国工程师们对飞艇进行了特殊的改装。除了艇上装载的15吨补给物资外,L-59飞艇本身也将成为“非洲殖民军”的补给,飞艇上所有部件都采用可利用的原材料和设备,以便于抵达后被回收再利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制造飞艇的工程师们将围绕艇壳的过道全部采用皮革铺设,飞艇被拆回收后,它可用来为德国士兵们制作帐篷,而衬里则可以当绷带使用。另外,飞艇的骨架全部使用“杜拉铝”制成,回收后它们可用来搭建帐篷和防御工事。至于飞艇上的无线电收发机、引擎、发电机和油箱,更是拆下来就可以直接使用,组建一个野战无线电台绰绰有余。

1917年11月14日,这艘被称为“非洲之船”的L-59飞艇从西柏林的一个小机场起飞,飞向第一站——保加利亚东南部的扬博尔。这段旅程将近1900多千米,耗时29小时。到达扬博尔后,地面人员将一箱箱机枪、步枪、弹药、食物以及医疗用品等搬上飞艇。

在扬博尔等待了七天后,L-59终于迎来了一个适宜飞行的好天气。11月21日,飞艇再次起飞。起初,这艘飞艇往南飞行,到达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之间的马尔马拉海上空,之后越过土耳其西部边境,前往地中海的克里特岛,11月22日黎明时,L-59已经抵达埃及西部海岸线上空。

此时,距L-59飞艇从保加利亚起飞刚刚过去24小时,尽管离终点还有4500千米的距离,但起初飞行如此顺利,L-59与“非洲殖民军”的会合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柏林,我们有麻烦了!”

然而,暗自得意的德国人不知道的是,英国情报机构早已截获来自德国海军的密码电报,获知了L-59飞艇的“中国秀”行动,此时驻扎在非洲的英国皇家空军已经命令一个巡逻小分队起飞,寻找并摧毁这艘远道而来的德国飞艇。

不过,在没有雷达、只能靠目视观察的时代,要找到一艘空中飞行器并不容易。因此即便德国人知道了这一情况,也不会太焦虑,真正让它们头疼的是L-59自身的故障和意想不到的情况。

在设计L-59飞艇时,德国设计师为它配备了五个引擎。事实证明这一举措颇具先见之明。大约飞到埃及中部某个地方时,L-59飞艇的其中一个引擎忽然不工作了,尽管对飞艇的飞行影响不大,但还是导致艇上无线电系统功率的亏损,使其只能接收信息,无法向外传递信号了。

不过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要命的是在非洲大沙漠上空飞行,极端的自然环境导致剧烈的昼夜温差,造成沙漠上空非常猛烈的空气湍流,让飞艇无法正常飞行。在飞越沙漠的前几个夜晚,冷空气使得L-59艇囊内的氢气被压缩,飞艇的飞行高度不断降低,到黎明时,L-59几乎要碰到沙漠了!不过很快,艇员们发现其实也不用太担心飞艇触地,因为太阳出来后,伴随着沙漠的温度迅速升高,L-59开始爬升。但是,很快筋疲力尽的艇上人员又被高海拔地区稀薄的空气折磨得不成人形,一些人患上了头痛,另外一些人则出现了幻觉。

尽管危险重重,但飞艇指挥官、德国海军将领鲁迪格依然命令继续前进。

无人知晓的“双重世界第一”

就在L-59的长途飞行任务进行到一半时,艇上的无线电接收员收到了来自德国本土的一条消息,要求飞艇取消任务并且马上返回保加利亚。此时,L-59已经飞到苏丹境内的喀土穆西部地区上空,艇上大部分人员不甘心半途而废,都要求坚持完成此次任务,但鲁迪格还是决定遵从命令,就地返航。

鲁迪格的决定是正确的。不过此时他和L-59上的其他人并不清楚,柏林方面收到保罗的汇报,称飞艇的预定降落地点正处于英国的重火力范围之内,他的军队无法办法保证在飞艇到达时能夺下该处区域。也就是说,“非洲殖民军”想从空中获得补给这条路恐怕也走不通了。

48小时后,返航的L-59再次降落在保加利亚的扬博尔。至此这艘飞艇已经连续不断地飞行了95个小时,而且艇上仍保留有足够飞行两天半的燃料。即便任务失败,L-59的这次飞行也已经打破了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的双重世界纪录。遗憾的是,当时正处于战争时期,L-59这一飞行壮举不仅不被外人所知,甚至被锁进了保密档案柜里,直到战争结束才被公布于世,但那时鲁迪格艇长和他的大部分艇员们已经在战争中阵亡了。

而空运补给的希望破灭后,穷途末路的保罗带领军队南下“劫掠”,在莫桑比克的一处小镇缴获了大批战利品。至少可以保证“非洲殖民军”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食物补给充足。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保罗领导的这支军队在莫桑比克的大小城镇游荡,狡猾地躲避着所有比自己强大的协约国军队,直到1918年停战后的一周,他们才在赞比亚投降。

而L-59的“中国秀”行动终结后,并没有退出战场,一直在欧洲南部和地中海地区执行轰炸以及侦察任务,最后一次出现在人们视野内是1918年4月7日。当时,一艘德国潜艇的艇长目睹了这艘飞艇在200多米的高空中莫明其妙地爆炸。后经查证,燃料泄漏是引起爆炸的罪魁祸首。爆炸发生时,飞艇正满载炸弹前往英国位于马耳他的海军基地。爆炸后,艇上包括鲁迪格在内的21名人员全部不见踪迹。

1914年,齐柏林飞艇空袭华沙。

L-59艇上的军官与艇员合影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