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0日体育专题:女子篮球“学霸”苏婷的奥运成长期
新华社记者苏斌
因为爱情,从6岁开始接触篮球的小静决定坚持下去,除了女篮面条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被贴上了博士的标签。(威廉莎士比亚)(《北安莎士比亚》)。
如今,这位“学霸”终于来到了自己曾无比憧憬的奥运舞台。“开心”,是邵婷对于篮球的最初印象。当时有教练来到邵婷所在的小学招收学员,因为比同龄女生高一些,邵婷理所当然地被选中,每周在一所学校里训练。
“刚开始觉得很开心,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也不懂什么叫篮球,就是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组了一支队伍,上完课后下午过去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慢慢地喜欢上了这项运动。”邵婷说。
对于18岁之前的邵婷来说,篮球还只是一个兴趣爱好,而当她走进北师大的校门,在学校里接触到篮球理论课和一个不一样的平台,邵婷才发觉自己真正喜欢上了篮球。之后进入北京队,进入国家队,随着层次的不断提升,她对篮球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和感悟。
每个人的人生会面临很多选择,高中毕业时,邵婷来到了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指向了进入专业队打球,一边指向了进入“象牙塔”深造。几乎没有什么犹豫,邵婷选择了参加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
“当时没有太多纠结。自己喜欢读书,小时候也听到过在专业队,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得不是特别好的话,退役之后就不知道能干什么。(我)还是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尤其又是女孩子,所以我就选择了去读大学。”邵婷说。
生活里,有多少人为了打球而放弃了读书,又有多少人为了读书而放弃了打球,邵婷却很好地将两者结合在了一起。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邵婷俨然成了别人眼中的“学霸”,而这个“学霸”打球还那么好,带领北师大女篮5次获得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冠军,3次获得CUBS大超冠军。
邵婷觉得,读书和打球并不矛盾,当学会了自我管理时间,拥有自控能力时,就能做好学习和打球的时间分配。毕竟打篮球也就是两三个小时,一天还有很多时间去学习和做别的事情,之前在学校读书时,她上午学习,下午训练,两者没什么冲突。如今在国家队集训,虽然没有时间去学校学习,但她说,随着学习层次的提高,更多考验的是自习能力,所以自己会更多地找老师和同学要资料,然后进行自我学习。
“学习给我补充了很多知识,而且通过学习得到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对于我在篮球上的快速认知和应用也会有很大帮助。”她说,“学无涯,我热爱学习,很多人说读书和打球不能兼顾,我是一个喜欢接受挑战的人,国外就是这样一个发展模式,为什么我们就不行呢?”
在邵婷看来,每当运动生涯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她对篮球就会多一些感悟。参加大学联赛,邵婷得到了更多与国家队以及专业队接触的机会。进入国奥队后,在主教练王桂芝的指导下,邵婷对篮球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专业队训练与大学不同,这对邵婷来说是一种冲击,但她很好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之后在北京队,邵婷第一次参加职业联赛,赛制上的不同也是一种新的体验。直到进入国家队后,面对非常激烈的竞争,邵婷逐步提高着自己对篮球的认识。
2013年东亚运动会,当时还是一名大学生球员的邵婷跟随国奥女篮参赛。邵婷非常珍惜这样一个机会,这样的大赛历练对她之后的运动生涯有很大帮助。一年后的世锦赛,中国女篮收获了2002年以来的最好成绩第六名,邵婷成为中国女篮的队内“得分王”。
谈到当时的爆发,邵婷也将其归于对机会的珍惜和把握。“能进入国家队是一个特别大的荣幸,参加世锦赛这么重要的比赛,就觉得有这样的机会就要好好珍惜,在自己能打篮球的年华里好好展现自己。”她说。
里约将是邵婷的第一次奥运之旅,以前的她只是觉得,奥运会是一个大的盛会,在家里通过电视看比赛都会让自己心潮澎湃,而自己从事运动,她会憧憬自己出现在奥运会的舞台上,但那也只是单纯的憧憬,没有想过以后是否真的能够做到。
但如今,她做到了。她说,梦想实现的时候,自己反而没有想太多,只是想打好球,毕竟篮球是根本,希望在奥运会氛围里享受篮球带来的快乐。
“能保持对篮球的热爱,更多还是因为从小就喜欢,和一群同样喜欢这项运动的人在一起。”带着这份初心,珍惜每一次机会,“学霸”邵婷终于成长为一名奥运选手。
邵婷是个“现实派”。对于人生,她没有做特别长远的计划,只是会关注近一年时间自己应该做什么。在她看来,未来是个未知数,随时有可能因一些小事发生变化,所以自己不会去想那么多,而是做好当下,积累每一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