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体育运动

【球员统计数据库】教你看懂乒乓球技术统计

2017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电视实况转播中出现了数据统计显示。绘画。

女子单打决赛

男子单打决赛

总体统计数据表

马龙:风扇振动

(胜利)局数

总分

发球得分率

胜球数

没有强制性的失误数

平均击球速度

平均发球速度

上半场所需时间为1小时16分钟(平均每局11分钟)

解释数据:

第一局人数多的一方是胜方。

双方的(获胜)局数之和等于全场总局数。

2 总得分数多的一方不一定是胜方(参见第1条)。

3 发球得分率高的一方应是胜方,因为每局双方发球数大致相等,最多相差1到2个发球权。注意发球得分率与发球直接得分相区别,发球直接得分是指对方直接吃发球。发球得分率是指自己的所有发球中赢球数所占的比例[本文系乒乓网wzq整理创作]。比如发10个球赢了6个,则为60%。

4 制胜球也叫主动得分、强势得分、制胜分。就是指用很大的力度,或者运用精巧的角度,迫使对方无法防守,或者防守但球拍无法碰到球就得到了的分。一般来说,致胜球主要包括:Ace、扣杀直接得分、发球直接得分等等。所以致胜球就是主动、直接得分。

制胜球英语里叫winner,可以在数据统计中经常看到。甲方的制胜球在乙方就是因招架不住,无还手之力而失分,即受迫性失分而不是非受迫性失误。

注意,制胜球在有些情况下是专指对方球拍没有碰到的我方打过去的得分球。例如,国际乒联ittf 近日推介的一篇技术分析文章给出的马樊这场决赛数据中两位的制胜球分别为8和13[本文系乒乓网wzq整理创作]。球友应该区分这两种情况。估计这种不一致与乒乓球赛首次给出技术统计数据借用了部分网球术语有一定关系,以后会逐步完善、统一起来的。

5 非受迫性失误是指一方在非常主动占优势的情况下、在引领比赛节奏时、在偷袭时、发球失误时等场合出现的下网或出界球,正规的叫法叫非受迫性失误(unforced error),通俗点也可以叫主动失误、送分。这在对方可以叫做被动得分、“捡”分,笑纳大礼。

每人的总得分数由两部分组成,制胜分(主动得分,也就是对方的受迫失分)和被动得分(对方的非受迫失误分,也可看成是对方的送分、自己的“捡”分)。

自己的制胜分加上对方的非受迫性失误分就是自己的总得分;自己的非受迫性失误分加上对方的制胜分就是对方的总得分。

每个人、每局、每场都是如此。

比如上图中,男单决赛“马樊大战”,七局比分分别是7比11、11比6、11比3、11比8、5比11、7比11和12比10(马龙在前)。全场马龙的制胜球22分加上对方的失误42分就是自己的总得分64分。樊振东的制胜球29分加上对方的失误31分就是自己的总得分60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樊振东的主动强势得分比马龙还多7分,平均击球速度也比马龙快8%[本文系乒乓网wzq整理创作];输就输在自己的非受迫性失误比马龙多11分。马龙的主动得分只占总得分的1/3,剩下2/3都是对方失误送的。马龙胜在攻守平衡、稳定性好、失误少以及大赛经验。

笔者有两个问题不太懂,特提出来请教各位球友:

(1) 比赛现场每一分球属于得分方制胜球还是失分方非受迫性失误是由谁来判断从而计入统计数据的,机器还是人?

(2) 有些中性的胜负球(不能明显看出失分方的失分到底是被迫的还是非受迫的,或者好像两者兼而有之的情况)怎么判断到底是属于得分方制胜球还是属于失分方非受迫性失误?

6 平均击球速度,所有击球速度的平均值。

7 平均发球速度,所有发球速度的平均值。

据说,网球、羽球比赛显示的速度,有的是每拍球过网速度,有的是球脱拍、过网、落地三个速度的平均值。现在网球和羽毛球赛场显示的都是球脱拍的瞬时速度(即最高速度,其后球速衰减,羽球最甚),乒乓球的单拍实时球速也应该是球脱拍的最高速度。这个速度和球员的击球力量息息相关。

大家熟悉的交通超速监测仪器种类繁多,高速摄影、高速摄像、雷达测速、声呐测速、激光测速各司其责[本文系乒乓网wzq整理创作]。参照比较类似、成熟的网球、羽球、棒球测速设备,乒乓球比赛现场应该也是利用多普勒效应的雷达枪测速吧。

查了一些资料,加上自己个人理解写个帖子与球友共同讨论。纯属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欢迎指正、批评。

乒乓网wzq整理创作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