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西莫夫作品《窗前的阿廖沙》
俄罗斯美术对中国油画的创作和教育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上世纪中期,来自苏联“巡回展览画派”的批判现实主义成为了中国美术创作的思想基础;而中国的美术教育体系也都遵照着苏联创作、教学模式。把这些系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带到中国的,正是深受中俄人民尊重和喜爱的老一辈艺术家——马克西莫夫。
马克西莫夫照片资料
1935年,马克西莫夫进入莫斯科美术学院(现国立苏里科夫美院)里亚日斯基教授画室学习,毕业后执教于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油画系。他是前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获得者,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1954年,前苏联最终指派马克西莫夫赴中国完成美术教学的援助工作。
马克西莫夫代表作《萨沙·拖拉机手》
马克西莫夫当时是一位年仅43岁,学有所成、教学得法的实力派画家和老师。他注重素描技巧和基础训练,帮助中国美术体系打下了扎实的现实主义底子,并为中央美术学院引进了完整的教学大纲,制定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油画教学计划,这也标志着新中国大规模美术教育的开始。
马克西莫夫作品
当时马克西莫夫所带领的训练班被亲切的称作“马训班”。班里的学生在日后构成了中国油画的中坚力量。例如靳尚谊(中央美院院长)、冯法祀(中央美院油画系主任)、詹建俊(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侯一民(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人。
马训班成员合影
马克西莫夫非常注重外光的训练。他曾直言不讳地讲评说:“中国画家在水彩画方面却能够出色地处理最复杂的问题,可是在油画方面却变得很胆怯,非常单调地在画布上涂颜色,画出来的东西没有新鲜的感觉和色彩的感觉,作品的调子显得灰暗,颜色很脏。显然,油画作品还缺少经验,用油画颜色作画的方法还没有掌握”,“还不善于表现阳光”。
马克西莫夫作品
正是在马克西莫夫的推动下,中国的“土油画”有了质的改变和飞跃。扎实的素描功底训练也为中国油画在其他流派风格上的探索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只有短短几十年历史的中国油画,频频在世界上创下惊人的拍卖成绩。
马克西莫夫作品
2004年12月,北京一场名为“当代俄罗斯油画原作精品”拍卖会上,马克西莫夫创作的《打春场—系列中国》油画以132万元人民币成交。2006年春季,马克西莫夫的《祖国来信》又以33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这傲人的拍卖成绩足见马克西莫夫在中国油画界的知名度之高,影响力之广,是最值得被收藏的前苏联画家之一。
马克西莫夫作品 《祖国来信》
而作为中国油画的老师——俄罗斯油画目前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仍然处于低谷。因为俄罗斯的经济还在复苏中,而俄罗斯艺术市场才开放二十年,尚未完全跟国际市场接轨。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俄罗斯油画肯定会因为其更加长远的历史和更加卓越的艺术成就,获得更多藏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