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体育运动

【球员纳粹手势】三狮军团的纳粹礼,足球史上最黑暗时刻?

本文翻译自著名足球历史专家CONOR HEFFERNAN THESE FOOTBALL TIMES网站《卫报》。

初次看到下面这张照片,你估计会三观尽毁。一支地道的英格兰队,阵中还有传奇巨星斯坦利-马修斯的“三狮军团”,居然齐刷刷地将手臂伸向了天空。这是一个完全不能被当代球迷所接受的姿势,因为它很容易让我们重新带回到那个人类彼此伤害的残忍时代。

这张照片在互联网上传播得很广。媒体会通过它,引出各种“英格兰队耻辱黑历史”的相关报道;而在球迷活跃的论坛中,大家也会以此为话题,讨论那些能让现代人跌破眼镜的历史轶事。

迫使英格兰球员敬纳粹礼的原因是什么?那些原因又能否被现代球迷所理解?

想要找到答案,我们就必须先回到1935年的世界。当时的英国政府第一次发觉足球运动是具备“政治属性”的。两年前德国人通过选举将阿道夫-希特勒送上了德国总理的宝座,这个野心勃勃的国家正准备派遣一支球队前往英国与“三狮军团”约战一场。此时距离英、德在绿茵场上的前一次交锋已经过去了5年的时间里,无论是足球队还是国家,都在内部发生了极为显著的变化。

虽然英国国内尚有部分人对于希特勒上任之后推行的一系列新政“表示尊重”,但其他一部分人却已经提前察觉出了德国的异样变化,于是他们决定采取极端的方式来抵制这场比赛。英、德之间的比赛原计划要被安排在白鹿巷进行,但却引发了犹太背景企业内工会成员们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除了不断反复向英足总请愿之外,工会成员们还找到了外交部、内政部进行抗议。距离这场比赛开踢几周前,内政大臣约翰-西蒙则特意告知英国总工会,表示“英足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我认为政治不干涉体育是这个国家的传统,我们觉得我们应该把这个传统继续保持下去!”

政府最终的决定是“不干涉比赛的进行”。这违背了大部分英国国民的意愿,却也让英国避免了一场外交纠纷。因为像西蒙一样的许多英国高级官员都深知:(相对于英国)德国方面——他们的媒体,尤其是政府,对于这场比赛看得更重。如果比赛被迫取消,他们担心英德两国的关系也将因此受损。于是英国政府决定以“英足总身份独立”为由,打发走了所有愤愤不平的抗议者。

虽然外界曾一度担心已经在社会中形成的“反德情绪”会干扰比赛的和平进行,但如果只从纯足球的角度来看,那场英、德之战确实可以称为是一场“公平竞赛”。比赛日当天,有超过1万德国球迷在白鹿巷球场见证了自己的国家队净负三球的比赛。虽然比赛输得挺惨,但德国球员在球场上的表现、展现出的纪律性却得到了英国媒体和球迷的一致认可。

而在前一年,英格兰曾与另一支法西斯国家的球队——意大利,进行过一场丑陋的比赛。由于球赛最终演变称为了群殴冲突,这场比赛后来还被英国媒体戏称为是“海布里之战”。这一次,德国人即便在客场遭遇惨败之后也保持了良好的风度,声称完成了一场精彩的球赛本身就是“英、德两国的共同胜利”。该国媒体《证券报》表示:“在政治、精神和体育层面,德国人都是胜利者。”

考虑到两队刚刚在球场上完成了一场精彩、体面的比赛,因此两国的足协代表也顺利地在赛后敲定了将在柏林进行的另一场友谊赛。经历了数周的协调和磋商之后,这场比赛最终被确定将在1938年5月进行。当时的英足总官员肯定不会意识到在世界历史上,这将是一个多么敏感的日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头号战犯——阿道夫-希特勒

1938年3月,纳粹德国正式撕破了他们在1919年签署过的《凡尔赛和约》,并出兵吞并了奥地利。面对着咄咄逼人的德国,世界各国做出的反应的却不尽相同。一些国家坚信纳粹德国的做法违反了国际准则,是毫无疑问的侵略者;但一部分国家却选择了为德国人辩护,声称《凡尔赛和约》本身就是一份苛刻对待德国的文件,德国人有理由撕毁这份不公平的和约。

当时的英国首相是内维尔-张伯伦,面对着两种声音,他居然也变成了一个“骑墙派”。1938年3月在下议院的一次演讲中,张伯伦就表示“尽管英国驻柏林的大使已经向纳粹德国的行为表达了强烈抗议,但他仍会努力一切手段来避免双方动用武力,战争是英国需要竭力避免的……”

一战“惨胜”前的阵阵枪声仍萦绕在张伯伦的耳边,他显然不愿意做出“惩罚德国”的强硬决定。相反,他倒是把即将在柏林举行的球赛视为了一次调节两国关系的良机。

尽管1936年在伦敦遭遇了败绩,但当时间来到了1938年,德国人又变得空前自信了。吞并了邻国,也意味着德国队可以大肆召入奥地利精英球员作为自己的国脚——在1936年奥地利曾在本土2-1击败过英格兰。除此之外,自从两年前输过一回之后,德国队就在随后进行的14场国际比赛里始终保持着不败的战绩。

这场球赛同样也引发了纳粹政权的高度关注,英国驻德大使内维尔-亨德森层表示:“纳粹对于胜利充满了向往,他们期待着通过这场比赛来提升政权的威望。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一场‘超级比赛’!”

出征柏林前,“三狮军团”的士气并不高涨,因此自从1936年在本土击败了德国后,球队在随后一系列的比赛中表现得始终不够稳定。虽然他们击败过匈牙利、瑞典和捷克斯洛伐克,但也在其他比赛中败在过苏格兰、威尔士和奥地利的脚下。英格兰人头顶上“不败之师”的光环已经黯淡了许多……

驻柏林的英国总领事,在赛前曾向英足总发出过警告,告知后者:“德国人坚信英格兰队所谓的威名早已经‘言过其实’了;德国人做出的最差预测也是两队会在比赛中战平——如果德国不能取胜的话。”

考虑到当时的政治背景,无论是英足总还是德国足协,都在赛前承受了来自政治家们施加的巨大压力。为了彰显出纳粹政权的优越性,德国队从一开始就不计成本地展开了大规模的赛前备战工作。这支由德国和奥地利球员们混编在一起的球队,比赛前两周就聚集到了黑森林的国家队训练营内,针对一场“友谊赛”进行了周密的准备。

德国球迷对于这场比赛的关注程度也是史无前例的,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会竭力搞到一场球票。针对1936年奥运会修建的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可以容纳12万名观众,但即便是如此规模的球场居然也无法满足当地球迷的要求——赛前据当地媒体估计,总共有多达40万球迷尝试过通过各种途径购买球票。

当年那场比赛甚至拥有官方的比赛手册

眼看着德国民众已经处于了一种癫狂的状态,这也引发了外交部首席顾问樊西达爵士的深切忧虑。他主动联系到时任英足总的秘书长斯坦利·劳斯,用相对委婉的方式嘱咐球队这场比赛千万不能输。“这对于我们的声誉是非常重要的,英格兰队必须要有绝对一流的表现。我希望你们要尽一切努力来确保它得以实现。”

虽然英格兰球员的备战工作相对比较松散,但英足总还是对忧心忡忡的樊西达爵士表示:“球队的所有成员都会尽全力来捍卫国家尊严。”为什么不呢?眼看着比赛的日期不断接近,英国的各大媒体也纷纷跳出来发布有关英德大战的各种前瞻性文章了。

记者们参与讨论的话题千奇百怪,包括:两支球队能否被视为两种不同政治形态的代表?程式化的德国队能否击败更为崇尚自由的英格兰队?法西斯将要证明自己比民主更为优越?媒体渲染出的大战气氛,也影响到了劳斯和维尔福德-布朗,后者是英格兰队的教练。

赛前,布朗和劳斯仍在给队员们灌输着必胜的思想,这绝对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劳斯对于英格兰球员提出的另一个要求,则绝对有问题。距离正式开球还有几个小时,他突然通知英格兰球员赛前要向观众敬纳粹礼——以示友好。

如此要求,并不是劳斯因为“一时兴起”而提出的。作为一名英方代表,他出席过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开幕式,当时英国代表队在进场时曾“忽略了德国元首希特勒的存在”,这种态度也着实令德国人愤怒不已。考虑到当时整个欧洲已经处于了大战爆发的边缘,劳斯对球员们提出的这种要求也展现了“英国方面仍愿意做出一定妥协的姿态”。

据参与过那场比赛的英格兰球员们回忆,当劳斯把话说完之后,整个球队也被彻底激怒了。斯坦利-马修斯爵士后来回忆道:“所有球员都被气坏了,他们绝对抗拒这一要求,我本人也是如此。埃迪-海普伍德,备受尊重的队长,冲着球队官员摇着指头。他说自己只有在遮挡阳光时才会做出这个手势。”

驻德国大使亨德森,随后进入更衣室试图平息怒火。他告诉马修斯和他的队友们“敬纳粹礼已经成为了一种向东道主打招呼的问候姿态,而代表认可当时的德国政权”。最终,亨德森说服了整个球队,也让劳斯感到如释重负。

几分钟后,英格兰球员列队走进了座无虚席的球场。纳粹政权的几大核心人物:戈培尔、戈林和赫斯都出现了在现场。球员们按照劳斯的嘱咐,在球场中圈一起伸直了右臂。然而劳斯不敢麻烦的那位首脑大员——希特勒,却没有现身于球场内。几天前从意大利返回到国内的希特勒,并没有出席这场高规格的足球比赛。按照历史学者的推测,此时的希特勒应该正忙于制定5月底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战争计划呢。

英格兰球员用纳粹礼向德国”表达善意“后,又以6-3的比分击败了德国队

在英格兰球员们毫不情愿地敬出了纳粹礼后,比赛终于开踢了。尽管赛前曾有不少人担心聚集了不少天才球员的德国队将会摧毁来访的客队,但现实的情况却是截然相反的。

德国人利用主场之利在开局阶段占据了一定的主动权,但当英格兰球员逐渐找回了比赛感觉之后,比赛就完全导向了客队一方。上半场比赛进行到第15分钟时,克里夫-巴斯汀从左路启动,内切到中路位置后拔脚抽射,皮球穿越了德国门将汉斯-雅克布的防守,应声入网。在场的英格兰队官员们脸上露出了一丝矛盾的笑容。尽管他们在赛前曾“迫使”球员敬纳粹礼,而小伙子们很快就在球场上完成了“报复”。

尽管4分钟后,德国队一度由鲁迪-格雷什扳平了比分。但在主场球迷欢呼声尚未彻底平息之际,效力于谢菲尔德星期三的约翰-罗宾逊就接应队友开出的角球头槌叩关,再次将比分反超;时间又过了2分钟,第一次代表“三狮军团”参加比赛的弗兰克-布鲁姆就接应唐纳德-沃尔什的助攻,斩获了自己的第一粒国际比赛进球。

正当德国人觉得自己将带着两球落后的劣势步入休息室时,斯坦利·马修斯则凭借自己高超的球技接连晃过了3名防守球员,用一记重炮羞辱了无能为力的雅克布。4-1的比分也使得比赛的胜负悬念就此失去。

下半场比赛里,德国人一度通过反扑收回了部分失地,但英格兰球员也证明了自己才是“更好的一方”。尽管德国的种族主义学者曾反复宣称自己才是”最优秀的人种”,但英格兰队在客场取得的6-3大捷,却足以令他们感到无地自容,散场时所有德国的观众和球员们都静悄悄地迅速离开了奥林匹克体育场。

再次站在纯足球的角度来看待那场比赛,英、德两队的“二番战”仍不愧是一场公平的竞争——双方球员都没有在比赛中实施不可接受的铲球或其他犯规动作。赛后,应该为纳粹礼负责的亨德森还曾说过:“这场比赛毫无疑问地恢复了英、德两国的体育荣光。”

帮助英格兰队两次大胜德国队的功臣们

与此同时,英国外交部还特意给英足总发去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他们“履行了先前的诺言”。喜气洋洋的英足总,为了犒劳“做出了特殊贡献”的球员们,还特意在赛后给球员们加了餐。

在亨德森憧憬着“在未来两国的体育交流中始终保持友好态度”的同时,两国媒体则针对同一场比赛做出了态度截然相反的两种报道。

《每日电讯报》声称:“击败德国的成绩,证明了英格兰依然还是足球大师!”;《苏格兰人报》则表示“这场大捷再次捍卫了英国在体育领域的荣誉!”而一家位于阿伯丁的当地媒体,则更直白地在头版写道:“德国人被胖揍了一顿!”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几乎所有知名媒体都针对这场比赛进行了报道,但谈及“纳粹礼”的文字却寥寥无几。仅有的几篇文章也只是写道:这是一种向东道主展示尊重的手势。从未有人因此公开批判过这支球队。甚至在著名的《泰晤士报》上,记者还称赞了英格兰球员们这种“讲礼貌”的姿态。

而在德国,一批亲纳粹的媒体则纷纷针对这一特殊的瞬间而大做文章。在当时的国际足坛,英格兰球员都是绝大部分德国球员、球迷的偶像,他们对自己偶像表达出的“善意”而兴奋异常。一家柏林的报纸,第二天就在头版位置刊登了这组图片,以示“英国方面对于纳粹政权的尊重”。

虽然在当代讲英语的国度里,敬纳粹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被人厌恶的举动。但在当年的历史环境下,这个举动却并不具备任何“附加意义”。2003年BBC曾将此称为“足球运动最黑暗的瞬间”,但这些人明显做得有些出格了……

当时的一代英格兰国脚也曾对纳粹礼表达过厌恶,但这种愤怒达到何种程度却是无法考证的。他们留下的自传,都是二战结束后、“反德情绪”一度达到过巅峰后所写的,因此读者们也很难体会到球员们在第一时间的真实心情。著名足球记者西蒙-库珀几年前也曾谈到过此事,他的评论就是“基本就是属于没事找事”。

为什么?答案只有4个字:历史背景。对于大部分英国人而言,纳粹礼代表的是:1939年9月发动了全面战争的纳粹政权,它将人类拖进了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一场世界大战之中。而在当今环境下,任何敬纳粹礼的举动都代表了对于纳粹恐怖政权的认可……

然而这一系列“现代常识”对于亨德森、劳斯和所有英格兰球员而言都实在过于超前了。在1938年那场比赛进行的时候,纳粹礼还只是一种向主场观众们致敬的手势。一种“足球外交”的小技巧。对于“三狮军团”的球员们而言,即将到来的比赛远比这个手势更为重要。

当我们继续炒作“英格兰球员的纳粹礼是否违反道义”的同时,我们却忘记了英格兰队6-3客场大胜德国队的比赛结果。对于中立球迷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