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拍摄时,一般使用光圈大小控制来达到景深。光圈大小和景深大小不同,可以实现不同的屏幕氛围来表达屏幕主题。
光圈是手段,景深是目标。在工作室拍摄婚纱的新娘
通常来说,大的景深可以表达画面的深度,加大纵深感;小的景深可以更加集中和突出主体;就像整个画面的表达元素是有限的一样,景深大了,变成了平均照顾和表现;景深小了,变成了更加集中和限制,让读者的视线和注意力更加注重于主体部分的视觉感受。
主题相对集中的画面拍摄时,人们都会运用光圈优先模式,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究竟是运用大光圈还是小光圈,这个选择需要由创作条件和创作意向来决定。
第一、题材决定光圈大小需求。
不少人是拿起相机就拍摄,也有人面对场景时会思考之后再决定如何拍摄和创作,这个过程就包括了使用什么速度、什么光圈和什么感光度来配比。
完成一个拍摄思路设计,通常最先考虑的就是光圈大小。
比如,大场景拍摄,特别是风光题材拍摄时,需要有很大的景深,这就需要使用较小、很小的光圈。
比如,人像、花卉、动物等等对象拍摄时,一般不需要很大的景深,就会使用较大的光圈。
比如,多人、很多人合影拍摄时,就会选择中等的光圈,以保证“大家”、“全体”和前后都清晰,等等。
第二、条件决定光圈大小选择。
选择了场景和确定了题材之后,拍摄的条件就只能由现场条件来决定,不一定是设想的那么完美。
比如,拍摄剧场和舞台,除了专业舞台、专业灯光师的操作之外,一般的舞台和剧场的光线条件就会大打折扣。光线的的失衡和不足,必然会提出使用较大光圈的拍摄要求,一般情况下都需要较大的光圈,不可能像平时拍摄风光片那样,小到只有10(指数值)以上,只能在镜头最大光圈附近来选择。
比如,昏暗的街景,弱光的场景等等,只能选择较大的光圈进行,毕竟,拍到、拍成才是王道。
比如,夜景的拍摄,一般选择较小光圈进行,但是,也不能肆意妄为,当夜色逐渐加深的时候,你也只能适当放大一些光圈,在“拍成”与“拍好”之间采取必要的“让步”和平衡。
第三、读者影响光圈大小运用。
人们常会运用大光圈虚化背景,以实现主体突出或掩饰背景的目标,但是,对于有些读者来说,他们其实对此等画面并不欣赏,甚至说成是“有的地方拍得不清楚”,对于这些,你其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有的时候,比如你给他“定制”的拍摄,你也只好委曲求全投其所好;完全是搞成“阳春白雪”必然招致和者寡少,走到这种尴尬境地,只能是自讨没趣。
第四、后期优化光圈视觉效果。
有的时候,前期拍摄的效果,如果认为背景还不够虚化,可以在后期时候适当做些修正。比如,可以动用选区手段,将主体部分选中,而对于主体之外的部分,适当做些虚化,但是,需要注意边缘过渡的掌控,这个可以运用选区容差的调节来控制,而且,幅度不能过大。
第五、大光圈运用的一些误区。
我们自己的拍摄体会是,在光圈、速度和感光度三者之间,使用光圈尽量大、速度尽量慢、感光度尽量低的原则进行,以求得在创意目标实现的前提下,获得尽量优质的画质。特别是对于光圈大小的运用,往往有一些误解,认为光圈大小了,景深就一定会很小很小,其实不然。
我们有必要知道,在同等的光圈设置下,画面景深的大小,还与镜头焦距、拍摄距离直接相关。其规律就是,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反之,焦距越长,景深会越小;同等光圈设置下,拍摄距离越小,景深越小,反之,拍摄距离越大,画面景深会越大。这个规律必须了解,并在拍摄中灵活运用。
简括一下的话,一般风光片小光圈,合影中光圈,人像(单人或几人)大光圈;光线好小光圈,光线差大光圈;特殊场景机动掌握。这些运用,还与个人的拍摄习惯和拍摄风格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