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是世界著名的企业家,一生中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管理了三家世界500强企业,很多商界巨头,如任正非,马云都非常尊敬他。
在京瓷发展的早年,有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次, 美国电脑巨头IBM公司给京瓷一批制造IC用集成电路基板的大宗订单,大概数量有2500万个。这批订单,占到了京瓷年订单的四分之一。
更为重要是,IBM的品质基准极为苛刻,产品精度与京瓷过去的产品相比,要高出10倍以上,远远超出了京瓷当时具备的能力,甚至公司连测定这种尺寸精度的仪器都没有。
公司上下都觉得无法完成这个订单,但是,稻盛和夫并没有放弃。
稻盛和夫是这样思考的:“接下订单的时刻,凭我们的制造技术,难以通过IBM的检验。但经过努力,将技术提升以后这个问题就能解决。并且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京瓷的技术就能达到世界最高水准,这样以后的订单就不用发愁了。”
不难看出,稻盛和夫的思维方式,是以机会和目标为导向来思考问题,并不是以现在的能力在做决策 。
这种思维方式,本质上是不以当下的能力水平限制自己, 用目标来倒逼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不断进步的。
今天不行,通过努力明天也可以做到。
因此,稻盛和夫毫不犹豫地将订单接了下来。
他告诉IBM公司:“我们可以做到。”
于是,稻盛和夫从采购必要的设备开始,一切工作都冲在第一线指挥。 每天从清晨到深夜,有时通宵达旦 ,全力投入到产品的开发中。
经过几次失败和不懈的努力,京瓷的产品最终达到了IBM的要求,圆满地完成了订单。京瓷公司的技术能力也得到飞速提升,京瓷公司在行业内名声大噪。
稻盛和夫常说:“我们需要用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来倒逼自己成长和进步,而不要被现有的能力所束缚,必须要用未来的能力来做现在的决定”。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稻盛和夫的京瓷集团,才得以在行业中脱颖而出,跻身世界500强之列 。
成功者往往是以机会为导向,他们看到机会,然后确定目标,再想办法整合资源,培养和提高能力,抓住机会,最终实现自己的想法。
反观大多数人的做事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量力而行。
先看自己拥有什么,然后再根据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去设定目标,这样做,能够让人获得确定感,因为所有事情都在自己现有资源和能力能掌控的范围内。
但也正因为如此, 能达到的成就,非常有限,也很难取得更大的进步和突破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成功者和普通人的最大差异:
普通人的思路: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来确定自己的目标,来选择自己的机会。
创业者的典型思维模式:以机会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从未来的目标出发,倒逼自己不断提升能力,扩充资源。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不论在哪个行业,哪个时代, 优秀的企业家,他们都有着类似的思维模式。
他们不以自己现在的资源和能力,来确定发展的目标,让自己的发展受制于当下的条件。而是以自己的目标为出发点,站在未来的角度,思考现在的计划和策略。
一旦他们确定了目标,就会像那句老话说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蒙牛公司当年的发展创造了很多行业奇迹,被业界称为“蒙牛速度",蒙牛是怎样取得这样成绩的呢?
2000年,公司的销售收入只有不到3亿元,但在2001年制定未来“五年计划”时,蒙牛老总牛根生竟然将2006年的销售目标定在了100亿元。
很多人认为目标定得是不是太高了,五年增长30多倍, 这怎么可能达到?
结果2005年,蒙牛就实现了100亿元的销售目标,提前完成了计划 。
蒙牛是怎么做到的呢?
因为蒙牛采用了一种逆向思考的模式,以目标为导向,根据目标来确定企业的策略和计划,用目标倒逼企业能力的提升,从而取得了快速发展 。
一般企业制定战略目标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根据往年的市场数据,再根据公司的投资、产能等等资源能力,最后确定公司的业绩目标。
而牛根生却正好相反,先定目标,就是自己要达到的财务目标,然后再反向推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整合什么样的资源,确定配置和战术。
简单来说,一般的企业都是根据自己的能力来确定目标,量力而行,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情。
而蒙牛则不同,根据目标来确定自己需要的能力,调整资源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通过这种目标导向的思维,在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内, 完成了一般企业几年才能完成的快速扩张。
蒙牛的发展过程 ,同样可以看出,成功企业的一个重要思维特点,不是看自己能做什么,而是看自己想做什么,需要做什么,通过战略目标为导向,倒逼企业能力成长,从而突破现实,实现快速成长。
这一点上,蒙牛的例子和稻盛和夫的例子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专注于未来的目标,超越现实的束缚和限制,实现自我的快速成长和发展。
在个人成长领域,我们也可以发现类似的规律。
彼得圣吉博士在他的畅销书《第五项修炼》中,提到过一个“创造性张力”的概念。
我们的目标和现实之间往往会有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会产生情绪的压力。因为这种压力,我们会感到沮丧、焦虑,甚至痛苦,我们想要去消除这种差距,彼得圣吉称为”创造性张力。“
想象一下,现实和目标是两个点, 两个点之间有一根橡皮筋,距离越远,橡皮拉得越紧,弹力就会越大,人的情绪压力也就会大。
人是不喜欢长期处于压力之中的,这时候,就有两种方式来消解压力:
一种是降低目标,就是向现实妥协,彼得圣吉称之为“目标侵蚀”策略;
一种是改变现实,不断进步,从而实现目标,彼得圣吉称之为“自我超越”策略。
两种策略最终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一种是向现实妥协, 导致平庸;一种不断超越,最终更加卓越。
这也是成功者和普通人面对目标,面对机会,表现出巨大差异的深层原因。成功的人有着坚定的目标和愿景,所以他们会努力创造,改变现实,突破现状的束缚,最终实现梦想。
无论是创业还是个人成长,本质上都是面向未来。
想要在未来取得成就,实现目标,就要坚定自己的目标,站来未来的角度,看待今天的的行为和决策。
用目标倒逼自己能力的提升, 不断挑战和突破自我,改变现状,最终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获得我们想要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