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手机开发者模式怎么关闭】一个明确目标、一张负面清单、一条发展路径!川渝两地要这样奏好生态环境“交响乐”,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最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行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而在其中,专门用一章提到“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并对此给出要求和下一步发展思路。至此,规划纲要对川渝两地生态环境保护给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明确的方向。

规划纲要给川渝两地给出了哪些明确的“信号”?接下来,川渝两地又将如何奏好生态环境保护“交响乐”,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对此,记者对规划纲要进行了梳理并就相关问题采访到川渝两地相关部门进行解读。

一个明确目标

生态宜居水平要大幅提高

规划纲要发展目标提出“生态宜居水平要大幅提高”。

具体包括: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协同监管和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更加完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8%,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95%,河流主要断面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达到90%以上,城市开发模式更加集约高效,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精细化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规划纲要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推动生态共建共保。构建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为主体,其他支流、湖泊、水库、渠系为支撑的绿色生态廊道。依托龙门山、华蓥山、大巴山、明月山等,实施森林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和矿区恢复治理,共筑绿色生态屏障。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加强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举措。

共抓生态管控。两地还将统筹建立并实施双城经济圈及其周边地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联合调度。建立跨流域跨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规划纲要还明确,加大国家和省级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支持力度。严格执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试点推进生态敏感区生态搬迁。

一张负面清单

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体系

川渝两地还将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例如统一环保标准,制定统一的环保标准编制技术规范,联合开展现行环保标准差异分析评估,有序制定修订统一的大气、水、土壤以及危险废物、噪声等领域环保标准。坚持一张负面清单管川渝两地,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开展跨区域联合环境执法,统一管控对象的界定标准和管控尺度,共同预防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规划纲要提出,两地将推进跨界水体环境治理。完善跨省市水体监测网络,建立上下游水质信息共享和异常响应机制。开展联合巡河,加强工业污染、畜禽养殖、入河排污口、环境风险隐患点等协同管理。规划纲要还提到支持在长江、嘉陵江一级支流开展水环境治理试点示范,深化沱江、龙溪河、岷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地还将在加强土壤污染及固废危废协同治理加强合作。例如以沿江工业园区、矿山、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为重点开展修复与治理。推动固体废物区域转移合作,建立健全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基地和危险废物资源处置中心,加强尾矿库污染治理,推进毗邻地区处置设施共建共享。依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

一条发展路径

两地将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

规划纲要提出两地将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联合打造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和绿色工程研究中心,实施重大绿色技术研发与示范工程。还包括深化跨省市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合作。

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方面。川渝两地将共建绿色城市标准化技术支撑平台、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共建区域一体化垃圾分类回收网络体系。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万州及渝东北地区探索三峡绿色发展新模式,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和补偿、绿色金融等领域先行先试、尽快突破,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城镇化地区集聚,走出整体保护与局部开发平衡互促新路径,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还包括支持四川天府新区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先行先试,开展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实施城市生态用地改革创新,探索建立公园城市规划导则、指标评价、价值转化等体系。支持重庆广阳岛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建设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

如今,川渝两地已经开始用实际行动共同奏好生态环境保护这支“交响乐”,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最新消息,川渝两地人大常委会已将协同立法保护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协同推进项目,计划于今年年内同步通过,同步出台,同步实施。与此同时,为更好地推动协同立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经四川环保世纪行组委会研究决定,2021年“四川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主题明确为“守护美丽嘉陵江”。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