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器碑》是最好的,相信没有人会反对。
要知道在书法领域最值得炫耀的称赞莫过一个妙字了。
称其为妙不是小编一个人个人喜好,先看看古人怎么评价它。
:"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其字画之妙,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之神功,非由人造,所谓'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尚未足形容也。汉诸碑结体命意,皆可仿佛,独此碑如河汉,可望不可即也。"——明郭宗昌《金石史》评语
"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唯《韩勑》无美不备,以为清超却又遒劲,自有分隶以来,莫有超妙如此碑者。"——清王澍《虚舟题跋》评语
"汉隶如《开通褒斜道》、《杨君石门颂》之类,以性情胜者也;《景君》、《鲁峻》、《封龙山》之类,以形质胜者也;兼之者惟推此碑。要而论之,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所以难也。"——清杨守敬《平碑记》评语
古人对它的称赞是溢于言表的,小编附议。而且小编细品此碑后,认为《礼器碑》有“六妙”
其一,字内宽博之妙。字内笔画瘦劲,而且笔画之间空隙刻意拉大,留足空间,但又精神聚拢,不觉松散,整字显得疏朗通透,充满庙堂之气。
其二,线条坚韧之妙。很多主笔的出锋很长,且方劲挺拔,力量感很强,韧劲很足,显得潇洒大气,刚正不媚。
其三,通透空灵之妙。笔画交错之处多有断笔,但又笔断意连。留出了很多透气的空隙,显得空灵高贵,不沾一点俗气。
其四,上紧下松之妙。在字形上力求上面紧,下面松,把感觉调动起来,整个字显得活泼灵动,兼具小篆的审美。
其五,刚柔相济之妙。在笔画瘦劲坚韧的同时,大量采用弧形或S形的曲线,调整了整字的硬度,不会显得锐利和呆板。
其六,变化多端之妙。《礼器碑》是最富变化的,在保证总体风格的基础上,笔法、字法和章法都在展现不同的手法和技巧,使得整体上不呆板不雷同,处处充满趣味。
对人来说,“”气质“”比“”漂亮“”的称赞更动听,对于书法作品来说“妙”也比“美”的评价更高级,《礼器碑》就是这样的气质妙品
去年第一次到山东,去了青州,却遗憾没有去曲阜,没能见到原碑。我想齐鲁风韵大概就是《礼器碑》的这种感觉吧,宽博大气,气质入心,潇洒不凡,无上妙品。
同样是经过反白处理,加上背景感觉,献上来与君共赏。 (编者: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