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户外、动物类节目的朋友,应该对亚马逊流域的“食人鱼”印象深刻,传说这种鱼甚至能短时间内将一条大水牛啃咬得只剩下白骨.......
相信许多朋友在看到这一幕时,震惊的同时可能还有一丝庆幸:“还好我国河里没这个鱼,要不然谁敢下水游泳”。
然而,事实上这种“淡水杀手”早就入侵我国江河了.......
比如在东莞的石马河,就有位钓鱼爱好者在河边钓鱼时,发现一条“真正的食人鱼”......
这是“正牌食人鱼”?
食人鱼也即水虎鱼,全球有几十个品种,而这位广州钓鱼人在河道里发现的“食人鱼”,正是亚马逊流域里的那种肉食性的红腹锯鲑脂鲤。
它们拥有极为锐利、强壮的牙齿,一口可以咬下近十几克的肌肉组织来.....
——也就是说上面那位钓鱼人在河道里发现的是一条“正牌食人鱼”,不过还只是鱼苗。
食人鱼已经入侵我国江河水域里?
其实,因为养殖引入(主要是作为观赏鱼,)食人鱼早就在各地的江河湖库里出现过——不仅是在广州,山东、湖北等地都有过食人鱼出没的记载。
(山东济南一条河道里发现的食人鱼)
但是在事实上,即使几乎每年在各地有食人鱼出没的记录,但它们却都转眼就消散不见,自始至终都没有形成稳定的种群。
为何如此凶残的食人鱼,入侵我国江河湖库后,不仅没有泛滥成灾,甚至“站不稳脚跟”转眼就消失了?
食人鱼“太胆小”
其实,看起来“凶残”的食人鱼,水产专家研究后发现,这是一种非常“胆小”,甚至害羞的鱼类。
它们喜欢躲藏在杂物后面,觅食时水面有动静则迅速逃离——养在鱼缸里的食人鱼,它们往往会避开其他鱼群,独自“躲在”假山砂石后面......
真的如此?那为何许多户外节目里有食人鱼吞食大型动物的画面,是虚假的吗?
事实上“食人鱼攻击、吞食水牛”等画面也确实是真实发生的,但这是发生在大量食人鱼聚集在一起的极端情况下,并且也是小概率事件。
——简单地说,可以认为食人鱼是水里的蚂蚁,单只力量薄弱、胆小谨慎,但一大聚群则有巨大“杀伤力”。
(成群食人鱼正在吞食大型动物——资料图)
因此,食人鱼的这种“散则胆小、聚则凶残”的特性,在其原产地已有稳定种群的情况下,使得它们非常强大。
然而作为一种零星进入我国江河的外来物种,这些“外来户”则显得尤其“弱小”,因此很难在自然水域中立足以及繁衍开来.....
另外,对于食人鱼来说,我国江河湖库的里生态环境也“太危险”了......
为何这样说?
当食人鱼作为一个“入侵者”,失去了其原产地的群体优势,它们食人鱼体型小,没有坚硬鳞甲、锐利刺鳍的缺点就被充分暴露出来。
(抛开嘴里的尖牙,食人鱼身躯其实比较“脆弱”)
几年前,湘江一位渔民捕获的食人鱼——资料图
(根据长江君的观察,近年来在我国江河湖泊里“比较成功”的入侵物种,大都具备上述特点即拥有“铠甲武器”,或者体型巨大,生长迅速)
因此,在最适宜食人鱼生存的珠江水系里,能攻击、吞食食人鱼的水族太多了,尤其是“更成功”的那些外来物种,比如罗非鱼、清道夫等,它们数量极多且面对食人鱼有巨大竞争优势。
(广东河道里清道夫、罗非鱼极多)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后来者”的食人鱼,实在是很难获得什么生存空间.......
另外,前些年随处可见的“电鱼、药鱼”,和地笼、垂钓等频繁的鱼捕活动,对于入侵的食人鱼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综上,即使食人鱼可能拥有淡水里最强的“撕咬力”,也比较适宜我国东南一带的气候环境,但却最终在我国“铩羽而归”,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