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见RDJ
内心富足,天地皆宽。
自媒体作家王盐说过这样一件事。
曾经有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在微信上找他,对方东拉西扯,欲言又止。
尬聊十分钟后,他直接拨了个电话过去。
朋友这才支支吾吾的讲明白,最近在创业,希望他能帮忙做做宣传。
王盐一口答应,接着说“你直说不就好了,又不是什么大事。”
朋友很不好意思的说:
“以前大家都在大公司,体面。现在回老家做小生意,不好看。
找人帮忙的时候,总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张不开嘴。”
王盐笑着说:“这有啥的,能帮就帮,大家都是朋友,痛快一点直说就行。”
想起一句话:
“面子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放下的,却又最没有用的东西。”
若你总想活在别人的目光里,就活不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行走世间,最高级的活法是:穷养脸面,富养心。
01
脸要穷养
作家毕淑敏曾写道:“太看重一己气节的人,其实是一种枯燥的自卑。”
过于维护自己的面子,往往会畏首畏尾,错失机会。
当一个人懂得不再看重个人面子,也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热播剧《觉醒年代》里,有一个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细节。
英国教授克德莱因无才无德,学风不正,被北大解聘。
克德莱对此不服,转头向驻中大英使馆求助。
英大使馆决定与北大进行谈判,自此升级成外交事件。
辜鸿铭在英国留学多年,是个“英国通”,校长蔡元培认为北大谈判团需要他的加入。
于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一干致力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不得不放下面子,低声下气地去邀请一贯排斥新文化运动的守旧派辜鸿铭。
席间,面对老爷子的刁难、冷嘲热讽,他们心照不宣,一一接着。
终于,成功说服辜鸿铭加入北大谈判团,最后赢得谈判。
有时候,抹得开面子,放得下架子,是一个人最好的姿态。
遥想北宋时期,苏轼也曾向政见不合的老对头王安石低头。
当时,苏轼门下有一学士叫秦观,苏轼对其甚是欣赏,二人逐渐成为挚友。
然而时运不济,秦观连续两次名落孙山。
为了秦观的前途,苏轼不惜“豁出颜面”,亲自向王安石举荐。
王安石一开始没有理会,苏轼就写信,书云:
“才难之叹,古今共之,如观等辈,实不易得。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其他无所望也。”
见苏轼如此诚恳,王安石被打动,赏脸看了秦观的词作。
发觉秦观确实是个可造之材,便多次在仕途上助其一臂之力。
正如乔布斯所说:
“聪明人更关注自己的成长,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而不是捍卫面子。”
真正干大事的人,从不把面子当回事。
面子就像背在身上的包袱,学会卸下包袱,你才能轻松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02
心要富养
众所周知,苏轼一生几度沉浮,数次面临危机。
他自己也在《初到黄州》里自嘲:“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但凭借着乐观的心态和潇洒的天性,苏轼很快入乡随俗。
下放到湖北黄州时,由于职位尴尬,俸禄微薄,他无法负担一大家子的生计。
幸得一位朋友替他向黄州太守徐君猷求助,从而获得了一块用于耕种的地。
苏轼将其取名为“东坡”,开启惬意的耕读生活。
他脱下长衫,换上农服,下地劳作,自给自足。
在那个年代,一介文人下田种地,是很没面子的事情。
但是苏轼却乐享其中,并不在意他人的评价。
他有事没事和农夫聊聊人生,谈谈经验,欣然得很。
有人说,真正的富养,不是物质上的收获,而是内心的丰盛流动。
唯有内心丰盈,才会热爱生活,才会始终觉得人间值得。
后来,官府打算收回这块地,苏轼不争也不辩,转头去附近的沙湖买新的地。
不料,走到半路,忽逢大雨。
同伴狼狈躲雨,苏轼却漫步徐行。
回家后,挥笔写下千古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想起一句话:人穷不可怕,精神贫瘠才可怕。
内心富有的人,能孤芳自赏,亦能拥抱人群。
内心知足的人,能坐享荣华,亦能苦中作乐。
相信看过《浮生六记》的朋友,无不倾心灵秀隽永的芸娘。
连林语堂都称赞她是“最可爱的女人”。
芸娘和先生沈复成婚后,日子虽清贫,但芸娘却经营的活色生香。
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她会女扮男装去逛庙会;
衣服破了,她总能够移东补西,保证衣服的干净整洁;
有一次,她还突发奇想,做了一个梅花状的食盒用来放寻常无奇的下酒菜。
内心若从容,往往不会在窘迫时怨天尤人,也不会因暂时的不如意而垂头丧气。
而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忘善待自己,善待生活。
就像苏轼感叹的:“人间有味是清欢。”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多少诗和远方。
学会富养内心,就能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捕捉美好,探索乐趣。
▽
杨绛先生曾言,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她还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世事艰难,从心而行。
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拥有丰盈的内心与有趣的灵魂,在漫长岁月里活成自己的光。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