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赘婿》高开低走,还是来康康原著里的剧情G点吧

看到《赘婿》在TVB和韩国播出的新闻,正巧这两天在重读《赘婿》的原著,抛开原作者发文惹争议等事件。我想回到这本书本身,以部分情节为例,谈谈我的收获。



谈剧本最好是选影视类作品,但一是因为我想谈的这段非常集中,有很多与剧本相通的创作经验;


二是因为剧版《赘婿》实在毁书,完全没拍出原著的精髓。


那么闲话少叙,切入正题。



女真南下,剑指汴梁,武朝陷入了灭国的危机之中。


这是这一部分戏的戏核,戏剧性情境由此产生,所有的故事都围绕“救亡图存”这个主题展开。


谈线索


“救亡图存”是一个非常严肃且复杂的主题,要想写好这个故事,必然不可能只有一条线索。



《赘婿》原著作者愤怒的香蕉主要设计了两条主要线索,


一条是以武朝朝廷据守汴梁都城,一条是主角宁毅率众在外所做的工作。


这两条线中,又以主角宁毅为主线,武朝朝廷为副线,再把这两条线索中一些小人物的故事穿插其中形成支线,但因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所以线索虽多,但并不显得杂乱。



宁毅这条线索中,包含很多支线:


1、实施坚壁清野,用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决绝断了女真的补给;


2、故布疑阵,故意让完颜宗望截获他精心准备的密信,让对方怀疑武朝会毁掉黄河大堤与自己同归于尽,给对方制造心理压力;


3、再往前推,包括他战前就提前让陆红提准备火器等等,最后所有线索归于一处——夏村。



在夏村这条线里,除了宁毅等人主导敌后战场的大主线以外,作者还略写了一个底层士兵毛一山的成长线索、还未出名时小将岳飞的成长线索、其他爱国人士的线索等。


以小见大地展现出武朝人民的成长,他们的努力为后面迫使完颜宗望和谈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朝廷的线索中,除了正面战场的巨大死伤,作者还写了宋徽宗的转变线、李师师的成长线、另一名妓女贺蕾儿与城楼守将薛长功的爱情线等,这里主要也只介绍这两条线。



李师师本是青楼名妓,只是出于善良在前线奔走。


从一开始见血都吐,到后来背着与她一起去前线救护伤员、却被女真人砍断双手的妓女回青楼,冷静地处理后续一切事宜。


再到她阵前一曲《兰陵王破阵曲》不但鼓舞了士气,也让微服出来的宋徽宗下定决心履行身为皇帝的责任——


原本宋徽宗在战事开始之前,就与皇后相携南逃,被一众大臣逼回了宫里,从那之后,他就开始消极怠工,把所有工作都丢给了大臣。



宋徽宗的转变线也很清晰,从一开始听说女真人要打来的逃避,到消极怠工时听到一次又一次守住了城墙,决定微服出巡亲眼去看看情况。


再到微服时被臣民惨烈的牺牲和李师师的《兰陵王破阵曲》打动,决心励精图治——多么漂亮的人物弧光。


所有的线索汇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武朝从原来每个阶层的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慢慢转向所有阶层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努力,看到一整个国家的转变。


谈节奏


反转


节奏的精髓在于张弛有度,在夏村-汴梁这段戏中,因为主旋律是救亡图存,所以整体节奏本身就是偏紧的,如何让节奏舒缓,但又不显得“水”,就成了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朝廷的正面战场线索为例,作者插入了两个小人物——贺蕾儿、薛长功的爱情线。



起初只是寥寥数笔,写一个有着自己小心思,但又没经历过什么风霜的小女人,总给小将薛长功送糕点。


这条线索一开始只是在讲述战场惨烈时,轻描淡写地提几句,调节一下紧张的氛围,让节奏松弛下来;


在提及李师师的时候,让贺蕾儿作为李师师的对照,与李师师的勇敢冷静无私形成鲜明对比。



她算计着以后薛长功功成名就可以抬她做妾,幼稚地以为战时给他送几块糕点就可以走进他的心,甚至拿着他给的腰牌都不敢亲自去找他,要拜托李师师去。


她怯懦、自私又充满算计,她愚蠢、天真又不合时宜。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师师知道薛长功守城有功,日后论功行赏时,她想给他做妾也不可能,因为她对薛长功而言只是青楼发泄欲望的工具而已。



《剧本结构论》中提到一个叫“小高潮”的概念:


《赘婿》中,贺蕾儿之“死”就是非常棒的一个小高潮,它聚集了读者很多的情感,然后又像烟花一样散了开去。


一开始她只是一个小丑一样的人物,调节节奏之余衬托一下李师师的人物形象:


一直到她“死”那天,她穿了一身与这个战场格格不入的花裙子,来到战乱的城楼上,遇见李师师时说她来找薛长功,给他送糕点。



李师师对她愈发的不耐烦,觉得她又自私又不懂事,她带着贺蕾儿离开的时候,贺蕾儿被流箭射中了,这时她才对李师师吐露真相:


她有了他的孩子,她只想偷偷再看他一眼,还叮嘱李师师不要告诉他。


这时反转的力量就形成了小高潮,它看起来没有产生任何后续效果,但是情绪在这里积累,等待着最终的爆发。


选择


刚刚讲完了如何通过看似闲笔的情节放松节奏,我想再谈谈如何让节奏紧张。在我看来是“对与对的选择”。


《美狄亚》开创了“对与对的选择”的先河,在慈母之爱与弃妇之恨中,她最后选择了弃妇之恨,选择杀子惩夫。



可是爱与恨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我个人的理解中,“对与对的选择”其实也是“爱与爱的选择”。


《赘婿》这里做得非常好,面临看起来不可能战胜的敌人,主角等人选择爱国,也有些怯懦的人选择惜身,



从是非观上来讲这有对错,但从人性的选择上来讲,选择惜身又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


有人在众人抗敌时选择投降,这就增加了主角抗争的压力,所以节奏会自然而然地变得紧张。


贺蕾儿“死”前的话让李师师陷入了崩溃的自责,因为她对贺蕾儿说“那你自己来找他啊!”,然后她就真的自己来了。



在李师师看来,她对贺蕾儿中箭是有责任的。她发出了悲痛的喊叫,这喊叫声被薛长功听见了——


可他只能匆匆往这里瞥一眼,就必须赶往前线了,阴阳两隔却连最后一面都见不到,战场局势的紧张也可见一斑。



贺蕾儿违规来找薛长功,也面临了对自己之爱和对孩子父亲之爱的选择;


薛长功也面临着恋人之死(小爱)与保家卫国(大爱)的选择,就在这两次选择中,剧情的节奏成功收紧了。


当然,让节奏变紧张还有很多种方式。



在我看来,贺蕾儿死的时候,李师师抱着她生命慢慢流逝的身体也是很棒的调节节奏的方法,


此时她们仿佛被定格,做了一个跳出,成为独立于战场这个大背景的存在。


她们这里越慢,其实越能显出战场节奏的紧张——这与恐怖片中,杀人狂追逐被害人的时候,杀人狂走得越慢、笑得越轻松,节奏反而越紧张、给观众带来的压力就越大是一个道理。


谈激励事件


在夏村成功成为敌军后方的一颗钉子时,女真方面派出了战斗力强劲的怨军前来围剿。


武朝积弱已久,就算有主角运筹帷幄,也只能勉强守住,暂时是没有能力出击的。


双方你来我往地对抗了很久,互有胜负,此时考验的是双方兵将全体的心理,看谁先到撑不住崩溃的那个点。



在一次又一次的博弈中,剧情就像张满了的橡皮绳,随时等待反弹——或者被拉断。


在双方陷入僵持的时候,有一股外力的加入打破了这种平衡,就是其他爱国人士组成的“军队”,


他们面对强大的怨军基本一触即溃,主将战死,夏村方面在终于判断出这不是怨军的圈套时,救援都来不及,这支爱国队伍就被俘了1000人,剩下的都战死了。



援军的到来对夏村来讲是一针强心剂,但援军都来不及汇合就被对面团灭,这对夏村将士而言,无疑是更大的心理打击。


本来僵持的局面被打破,胜利的天平仿佛在向女真方面悄悄倾斜——爱国队伍的出现和团灭,就是一次打破平衡的激励事件。



但这个事件带来的影响并不仅在于此,第二天清晨,怨军把这1000俘虏赶到队伍的最前面,让他们去打击夏村将士的士气——


杀他们,夏村将士就是在残害自己的同袍;

不杀他们,女真队伍就会跟着他们一拥而入。


插句题外话,这里其实夏村将士和被俘虏的将士也都面临着“对与对的选择”,夏村将士杀被俘的将士是对,不杀也是对;



被俘的将士向前走也对(因为是被迫的),选择停下用生命去反抗也对,在这对与对的选择中,节奏被收紧,戏剧的力量在积蓄。


被俘的将士们选择用生命去抗争,“那边是我们自己的兄弟,我们做不到帮忙,就不要扯后腿了吧!”


他们没有武器,本身就是任人宰割的状态,选择不走就是选择了死亡,可他们义无反顾。



这又是一次激励事件,目睹了被俘将士们的抗争,夏村这边也无法无动于衷,在明明是强弩之末的情况下,他们第一次打开了大门,吹响了反攻的号角,引爆了最后杀光对手、或者我们死光的决战。


而这次决战又再次成为最后两个战场以打促和的激励事件,就在这一个又一个激励事件中,故事被推向高潮。



作者 | 抚瑟奏清商

辽宁大学戏剧学硕士,后浪电影共读社第1期成员,原文为《剧本结构论》优秀阅读笔记,略作修改。


排版/运营 | 佐爷

策划 | 后浪电影编辑部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