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深陷乌克兰危机中的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决定加入俄罗斯,这一消息震惊世界,转眼间已过三年。
3月18日是克里米亚“归俄”三周年。当天,俄罗斯多地人民佩戴橙黑相间、曾被用于庆祝二战胜利的“乔治丝带”走上街头,挥舞着俄罗斯国旗,以音乐会、游行、马拉松的形式庆祝。在克里米亚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尔的街头,民众也纷纷上街庆祝“归俄”三周年。
受访的克里米亚人乐见“回归”
“克里米亚是胸前的勋章,是兵家必争之地。苏联解体后,很多克里米亚人都是抱着能重回俄罗斯的希望而生活。”出生于苏联时代的克里米亚小学教师伊万诺夫告诉澎湃新闻(www.),“归俄”是众望所归。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何2014年的公投结果会有高达96.6%克里米亚公民赞成入俄。
然而,当年公投的合法性直至今日都不被西方国家认可。“乌克兰政局摇摇欲坠时,克里米亚处于管理真空,俄罗斯趁虚而入,人们被迫公投,这样的公投不具有合法性。”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副院长安德鲁·韦斯此前对澎湃新闻表示,“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此举‘在国际社会树立了不良示范’。”
“克里米亚像一个在外20多年的游子,如今终于回到自己的家乡。”家住克里米亚南部城市雅尔塔的阿廖娜告诉澎湃新闻,虽然无法用国际法解释公投,但克里米亚与俄罗斯更多的是情感上的通融。
目前,乌克兰仍把克里米亚视为自己“暂时被占领”的领土。西方国家则长期以归还克里米亚作为减轻对俄经济制裁的前提条件。然而用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话来说,克里米亚问题已“彻底解决”,主权问题不容置喙。
乌克兰与俄罗斯在停火协议和克里米亚归属问题上至今仍针锋相对,乌东战事频发。就在克里米亚“归俄”三周年之际,据俄新社消息,当地时间3月20日,俄军在半岛举行大规模军演。俄罗斯空降兵部队、黑海舰队、南部军区空天军和等参加了演习。有分析人士认为,此举一方面强化俄在克立场以向西方传递信息,另一方面也检验俄军应对克里米亚重大危机事件的能力。
“大多数克里米亚人都有在乌克兰的亲戚朋友,乌克兰于我们而言是兄弟姐妹,问题主要是出在乌克兰政府上”,阿廖娜对澎湃新闻表示。而伊万诺夫则认为,乌克兰问题主要是政治力量插足下的民族问题,俄罗斯的角色更多的是调停者。
分析指出,俄罗斯虽然赢得了“领土”和民意,但在自己面临西方制裁和经济困顿时,想让克里米亚很快“焕然一新”也并不容易。乌克兰显然也不愿完全放弃具有战略意义的克里米亚。对站在中间地带的克里米亚来说,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也并非短期就能摆脱。
生活在变化,西方制裁仍是困扰
在西方经济制裁的压力之下,近几年俄罗斯中央政府财政自身也很拮据,然而对克里米亚还是频频“施以援手”。
克里米亚小学教师伊万诺夫向澎湃新闻细数“归俄”后的生活变化:和俄罗斯其他地方一样,克里米亚人享受到了全民免费医疗;教育制度及教科书开始与俄罗斯同步;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也按照俄罗斯的法律被从新计算,得到提高;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工资也有了较大提升。与之前一度动荡的日子比起来,“总体而言,如今的生活是向好的方面发展。”
“对于当地医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药物的供应,人们不必再在夜里被迫出门寻医找药,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免费医疗系统带来的常备药品。”克里米亚半岛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尔的医生杰连契耶夫告诉澎湃新闻,医生的工资较之前大幅上升。
“如今的克里米亚百废待兴,基础设施在全面修缮中,可以看出此前乌克兰政府对该地的投入不够多。”曾赴克里米亚考察的上海俄语爱好者联谊会会长鲁向东向澎湃新闻描述他在当地的见闻。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2014年签署了《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2020年前社会经济发展》联邦纲要,其中确定,俄罗斯政府2020年前用于克里米亚半岛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将达到6812亿卢布”。
据纲要的介绍,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基建和能源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跨刻赤海峡大桥建设、公路和港口修复、能源和水供应系统、高科技技术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卫生和教育基础设施投入等。
其中最重要一项工程为2014年动工建设的刻赤海峡跨海大桥,这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将连接克里米亚和俄罗斯本土。“大桥建成后,新的物流体系形成,会缓解物资紧张和物价较高的现象。”阿廖娜对大桥的建成充满期待。
当然,“回归”也激化了俄罗斯与西方的矛盾,克里米亚也难逃被制裁的命运。这里的麦当劳消失了,Visa和MasterCard不再提供服务,苹果店、Gmail及Skype等相继离开。经济封锁和制裁带来的更实际的问题是:物价上涨,物资供应紧张,卢布贬值让工资和退休金的上涨不再诱人。
克里米亚当地人向澎湃新闻证实,在乌克兰对克里米亚断水断电后,克里米亚的水主要来自本地水库,电则由俄罗斯本土南部克拉斯诺达尔地区通过刻赤海峡传输。当地物价相比俄罗斯其他地区要高,生活上存在一定程度困扰。
“制裁会产生困扰,但并不至关重要,福祸相依,人们总是能在磨练中重整旗鼓,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伊万诺夫说。
中文旅游网站上线吸引中国游客
在振兴经济的规划中,旅游业是当地发展的重头戏。被誉为“黑海珍珠”的克里米亚自古以来就是疗养胜地,普希金、契诃夫,托尔斯泰等文学巨匠都曾游历于此。2016年俄罗斯公民 “与普京连线”活动中,当被问到闲暇时间最想去的地方,普京回答,还没想过这个问题,但一定会去克里米亚,会在那里逗留几天,包括去度假。
2016年9月,首批中国旅行团赴克里米亚旅行,俄罗斯也在积极吸引华人旅游和投资。据卫星网此前报道,克里米亚旅游官方已推出汉语版网页和旅游指南,并计划举办中俄旅游论坛。报道预测,理想状况下,中国游客可以使克里米亚游客流量增长20%。此外,雅尔塔国际经济论坛将于4月在克里米亚举行,届时将会与多家中国企业商谈加入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中。
“我和伙伴在克里米亚发展面向中国人的旅游项目,个人非常看好这项前景。”曾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中文的阿廖娜对澎湃新闻表示,“我也在中国的社交网站上注册写文章,希望向大家描述不一样的克里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