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陈颖静 通讯员 顾明敏/文 梁政/摄
“进水!” 6月10日9时18分,随着一声令下,位于洲泉、大麻两镇交界处的嘉兴桐乡西部饮用水源保护工程的取水口开泵,一泓秀水激起层层水花,缓缓流入水源涵养地。桐乡又一新的“水龙头”正式进水调试,这个如同装着生态“净水器”的巨型“大水缸”,将深度净化饮用水源,结束桐乡单一水源供水。
一湖秀水,万千民心。
千百年间,大运河碧波缓缓过境,在桐乡形成了丰富的水网格局。然而,桐乡地处太湖水系的下游,易受上游污染等影响,水质较不稳定。而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供水压力逐年增加。并不缺水的桐乡,成了典型的水质性缺水城市之一。
2019年11月,在充分调研、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总蓄水420万吨,净水能力可达60万吨/天的桐乡西部饮用水源保护建设工程启动。工程正式通水后,桐乡供水格局从以京杭运河为主的单一水源供应,转变为本工程为主、千岛湖域外引水等多水源供水,可满足全市工业、居民7天应急备用的水量需求,百姓用水安全和用水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图:预处理区 梁政/摄
“别看这水源涵养地一眼望去都是临水相依,里面却大有文章。”项目建设方、中交上航局中交水利公司项目经理赵辉边走边耐心向小时新闻记者讲解,整个水源涵养地如同一个巨型“净水器”,源水从西边的众安桥港和三洞环桥港进入水源涵养地后,需经过预处理区、根孔净化区、深度净化区三道“关卡”,让原水水质在进水厂之前能够由Ⅴ类提升到Ⅲ类国标要求。
赵辉介绍,预处理区是对源水进行初步沉淀,导流堤采用石笼坝和松木桩自然放坡相结合的技术,巧妙利用石灰石、沸石、方解石等天然石料的吸附性,降氮除氟,提升净水效能。
图:根孔净化区
紧邻着预处理区,眼前这些看着像沟渠的蜿蜒曲折的植物床,便是根孔净化区。“在全国同类工程中,这里是利用根孔净水技术面积最大。”赵辉说,通过在植物床分层埋设的玉米秆、油菜秆等,形成密集根孔结构,水流到这里通过沟渠和根孔,与水生植物和土壤接触,自然繁衍出微生物,微生物像“吃饭”一样把污染物“吃”掉,从而达到再一次净化的作用。
芳草萋萋,碧波涟涟,时不时飞过几只白鹭,深度净化区就位于水源涵养地的最东段,是处理源水的最后一道关。深度净化区采用生态治理生态的方法,将绿地、湿地建设与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有机结合。“接下来,我们将选择更为丰富的当地植物种类,具有不同的净化水质作用动物种类,如乌鳢、甲鱼、小龙虾、泥鳅、蚌等,科学构建生态系统,取法自然、用法自然,最大限度地激发水源涵养地的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赵辉说。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