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约翰 福布斯 纳什“约翰福布斯纳什?

2002年,一部根据真人故事改编的电影《美丽心灵》,在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及最佳女配角四项大奖。

影片讲的是一位天才数学家的故事,他20岁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21岁就写出了改变了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博士毕业论文——“纳什均衡”,概念由他创造,因此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在事业不断走向高峰时,他患上了被医生称为“精神癌症”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在此后的数十年里,数学家被严重的幻象、幻听以及思维错乱困扰着。

在妻子的帮助下,他不断与疾病抗争,并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作,最终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创造的理论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在经济、军事等领域影响深远。

他就是约翰·福布斯·纳什,天才数学家、经济学家、博弈论大师,当他的名字变成经济学名词,活跃在各领域学术期刊中时,他本人尚在疯癫中未能苏醒……

(图:约翰·福布斯·纳什)

多年后,当玛莎再谈起自己的天才哥哥纳什时,仍不无赞叹地说:“他总是与众不同,他总是要按自己的方式做事。”

1928年6月13日,约翰·纳什出生在西弗吉尼亚州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电力公司的工程师,母亲是中小学教师,教拉丁语,婚后成为专职主妇,有更多的时间来为孩子做早教。

纳什从小是个孤独的孩子,当他身边的小孩围在一起玩时,他则独自窝在家里看书或者玩玩具。他4岁就能阅读,书本是他唯一的朋友。

人生而孤独,大多数人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千方百计从孤独中走出去,但有些人从一生下来就接受了这份孤独。他们知道,孤独这座城堡里有很多条路,但唯独没有门,谁也走不出去。

在崇尚张扬个性的美国人看来,纳什是一个患有社交障碍的孩子。七八岁时,他的姨妈们就认为他是个行为古怪的书呆子,他的小学老师说他上课不注意听讲,爱做白日梦,也不会做作业,是一个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测验水平的学生。

(图:年少时并非讨人喜欢的孩子)

让纳什学会与人交往,纳什的母亲甚至要求玛莎出去玩时带上哥哥。但这并不能让情况好转,那些让同龄孩子津津乐道痴迷其中的事物,对他而言毫无趣味。他更喜欢做电学和化学实验,他的房间里堆满电子元件,他常利用一些小器具,结合学到的科学原理,搞一些恶作剧,比如做一张通上电的摇椅,试图让妹妹玛莎坐上去。

(图:总有“不正常”的主意)

数学老师向他的父母打小报告,说他的数学有问题,因为他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异于常人”。老师们的数学演算要写满整张黑板,而他只需简单几步,风轻云淡就搞定了。

纳什一生数学才华与学术精神,在此初现端倪,他喜欢独辟蹊径,不愿使用别人的方法。他始终认为过度学习二手知识会损害创造力和独创精神。

(图:同事对纳什的评价)

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的人生是一层一层向上爬的,但有些人生来就站在了第十层上,他们的视角,更开阔些。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天才与疯子,常常是同一个人。这也是某种均衡。

纳什的母亲曾描述说,他们一家在电力公司吃饭时,纳什却整晚陪着电梯上上下下,直到它停止运行。

参加垒球比赛时,他会吃着青草,站在外野区。

他在卡耐基大学的室友说,他会坐在钢琴前,连续几个小时反复叩击同一个琴键,或者将一支冰淇淋放在衣服堆儿上,任其融化。

30而立。人生的分水岭,往往就在这个年龄段。30岁的纳什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然而,也是在30岁,纳什走向了自己人生天秤的另一端。

1958年新年前夕,纳什与妻子艾丽西亚去参加一个化妆舞会,他像个婴儿一样走路,整晚都蜷缩在妻子腿上。

还有一次,六神无主的纳什拿着一份《纽约时报》,走到学院休息室同事的身边,神秘兮兮说,报纸头版左边的文章里,包含着来自宇宙或外国政府的神秘信息,已用密码加密,只有他能破解这密码。

当芝加哥大学要提供给纳什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位时,他却给该校数学系主任写了一封信,说真不好意思,我不得不推辞这个邀请,因为按计划我将要到南极洲帝国出任皇帝。

(图:精神分裂后的乔装打扮)

几乎与此同时,纳什写了另一封信,投向驻华盛顿的各国大使馆,声称自己正在组建一个世界政府,要求他们支持。

纳什认为自己“通晓先知”,因为具有这个特殊才能,他总担心会被人杀害,他的世界充斥着拿破仑和魔鬼撒旦的邪恶力量,他对世界毁灭和自身存亡有着深深的恐惧。当人们看见他在与走廊的空气交流时,他看见自己对面站着一个人。

纳什的妻子和他的同事们,已经不得不正视这个现实——他们的数学天才约翰·纳什现在是个疯子了。医生诊断确定,纳什得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只有8%的患者可以从这个病症中恢复过来。

1960年夏天,目光呆滞、蓬头垢面的纳什,光着脚丫子恍恍惚惚地走在普林斯顿的街头,满脸胡须如野草,行人纷纷避他而行。

爱,可以唤醒一个睡着的人

(图:纳什与妻子的婚照)

艾丽西亚,是麻省理工学院物理专业为数不多的女生,是纳什的学生,后来成为他的妻子。在艾丽西亚眼里,纳什拥有天神般的容颜和举世无双的才华,她对他的爱里,始终夹带着英雄崇拜的情感。

纳什被强行送进精神病院时,艾丽西亚刚生下他们的孩子不久。这个孩子没有继承父亲的才华,却遗传了他的精神分裂症。

我们无法探知此时的艾丽西亚,内心隐藏着多么巨大的悲痛,但艾丽西亚则向世界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坚强女性的伟大情怀。

之后,在纳什长达30年的精神病治疗中,艾丽西亚始终站在丈夫的床头,用尽一切办法,鼓励他与病魔抗争;她坚持采取不伤害他脑子的治疗方法。

纳什的病情时好时坏,情绪也越来越难以捉摸,他常威胁要伤害艾丽西亚,甚至要跟她离婚。病情得到控制出院后,纳什不理孩子和艾丽西亚,自己逃到欧洲,并宣布放弃美国身份,流浪9个月后,在卢森堡时被驱逐出境。

(图:在欧洲游荡的岁月)

1962年,或许是怕纳什真的伤害到她和孩子,或许是无法再忍受长期压抑的生活,艾丽西亚与约翰离婚了。但她并没有放弃纳什。她相信爱可以唤醒睡着的人。

1970年,一直没有再婚的艾丽西亚,不愿再看到纳什被强制送去精神病院生活,她将他收留在自己家里,依靠自己做程序员的微薄收入和亲友的帮助,继续照料纳什和儿子。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即使在病魔的重压下,纳什依然保持着对数学的狂热,凭借着常人无可想象的意志,他坚持着数学研究,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他的名字也开始频频出现在经济学课本、进化生物学论文、政治学专著和数学期刊的各领域中。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评奖委员会的经过激烈争论后,决定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约翰·纳什,与他分享这一奖项的还有另外两位科学家。事实上,纳什在80年代已经出现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者的名单中,如果不是因为疾病,他可能更早获奖,且是独揽。

(图: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

与此同时,在没有使用药物和其他治疗的情况下,纳什的病情全面好转。当他站在诺贝尔领奖台上致辞时,他动情地对艾丽西亚说:“任何逻辑的理由只存在于神秘的爱的方程式里,我站在这里全是你的功劳,你是我成功的唯一因素,谢谢你。”

2001年,纳什与艾丽西亚复婚。艾丽西亚用数十年的坚守维护了自己的爱情,过去数年人生中的凄风苦雨,那些幻灭、痛苦、失望的时光,在这一刻都化为彩虹下最美的回忆。

(图:与前妻复婚。爱丽莎即艾丽西亚,音译不同。)

2015年5月23日,在挪威领取阿贝尔奖后,86岁的纳什与82岁的艾丽西亚回到美国,在新泽西乘坐出租车回家时,因车辆失控撞上护栏而双双罹难。

这段路,成为这位数学天才最后的人生行程。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