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图/unsplash
据媒体报道,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日前组织召开了一场“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参会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华为、小米、陌陌、360和网易等企业。在会上,工信部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以9月17日为限,要求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
当前,反垄断、营造市场正常竞争秩序的大势并未改变。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当下已经到了互联网发展历程的一个关键节点:中国互联网能否从近年来的平台垄断、封闭、山头割据等状态之下,重回开放、多元的竞争环境,并进一步激活数字经济的普惠和创造性,成为监管和政策制定者决策的核心影响因素。
开放是互联网的基因,也是近些年来中国一批互联网公司得以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但近年来,随着曾经的创业者们建立的“商业帝国”逐渐壮大,割据、垄断、“二选一”,这些反互联网精神的现象却在保护用户的名义下出现。
以往一马平川的互联网世界,对于用户来说却是沟壑纵横。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还是以垄断利益为导向。
诚然,站在各平台角度来看,投入、建成和完善一个产品,无一不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需要看到的是,企业在作为市场主体的同时,也是企业公民;在关注商业利益的同时,社会利益和责任同样需要在考虑范围之内。
当下,一些平台产品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生活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比如支付宝、微信等,它们已然不只是一个公司的产品,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公共价值。
横向比较来看,在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互联网巨头尽管在数字世界扮演着同等角色,但其绝不敢轻易将公司利益凌驾于用户选择的公共自由之上。
在美国,反垄断等事情也正在发生。此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来自48个州和地区的总检察长联盟针对Facebook提起的两起反垄断诉讼尤其引人瞩目。这主要针对Facebook的两类行为,一是其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的行为,二是其针对特定竞争对手拒绝开放数据接口。
资料图。图/unsplash
他山之石,可以作为中国数字领域反垄断的参考。数字平台互联互通在特定情形下的义务,可能来源于平台自身关于开放的承诺,来源于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来源于互联网产业互联互通的底层价值,同样也可能来源于平台在特定行业的基础地位和强大影响力。
其实,当下互联网行业的分裂状态,已经在蚕食互联网赖以生存的根基。在各个巨头的财报中看似面临天花板的流量和增长危机,其实都是分裂割据所造成的恶果。
因此,各平台间实现互联互通,从短期看确实会导致部分企业失去垄断收益,但从长远看,这将会重新激活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创造力,利好整个行业和经济的发展。
在今天面临多重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更有必要重温互联网的开放包容精神。其实,当互联网成为这个时代的数字基础设施之一,开放互联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大势;对于其间的平台企业们来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如何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位置,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价值,将会是当下中国互联网公司们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文 | 沸雪(系财经评论人)
编辑 | 张笑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