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internet的应用』internet的应用分为两大类?

作者:闵师(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晓兵(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谷成(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农村的逐渐普及,“移动互联网+”在“十四五”期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截至2021年底,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近60%,农村网民规模约3亿,其中超过9成通过手机连接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网民连接互联网的最主要渠道。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实施“互联网+小农户”计划,加快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向小农户覆盖,提升小农户手机、互联网等应用技能,让小农户搭上信息化快车。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将会越加凸显。在“十四五”时期,“互联网+农业”升级为“移动互联网+农业”,进一步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

移动互联网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上网已成为农民连接互联网的主要方式。当前全国行政村移动网络覆盖率已经超过98%,同时超过55%的农民个体已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在农户家庭层面,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比例更高,根据调查,大概70%至85%的农户家庭拥有至少一部智能手机。与传统互联网相比,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通信和信息获取并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而且操作方便快捷,因此受到了广大农民青睐,成为农民上网主要渠道。然而,移动互联网在我国农村的普及还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比例相对较低。

移动互联网拓宽了农民信息获取渠道,推动了农村产业和农村生态现代化以及传承优秀文化,但当前的应用程度较低。调查表明,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农户中,大约10%至20%通过移动互联网了解农地租赁信息、生产资料销售信息、农业科技信息等;在农村生态现代化方面,15%至25%的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获悉美丽农村建设、农业绿色生产和人居环境治理等政策措施;移动互联网在农村文化现代化方面也发挥了作用,25%至35%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科技与文化、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弘扬传统文化等。然而,相对于传统信息获取方式,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比例仍比较低。

移动互联网拓展了农户的社会网络,促进了农户生活现代化与乡村治理现代化,但使用方式单一并缺乏对应用程序的有效利用。网络聊天APP(比如:QQ、微信等)被移动互联网用户普遍使用,拓宽了其社会网络的边界,便于信息的及时传递。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移动互联网用户中超过60%通过聊天APP传递或获取就业与创业信息、团购生活用品,甚至有30%至40%的用户通过聊天APP向村医问诊和进行远程医疗服务。此外,大约90%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加入了村里的QQ或微信聊天群,超过80%的村委会会议信息、决策信息、公示信息等通过聊天群来传递。不过,农户普遍缺少对各种专业APP的有效利用,比如:网购、就业信息、农业咨询、技能学习、科技传播等APP。

移动互联网赋能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农业经济转型,但权威平台应用的缺失带来潜在风险。移动互联网和传统农业结合后能有效地减少农业生产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农业信息搜寻成本,加快信息流通速度,使农户能够优化农业产业各个环节的决策,提升农业资源配置和组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新技术在各个环节中进行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新技术在农村地区的传播和扩散,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然而,在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中,缺乏官方保障的权威APP,移动互联网应用通常是通过网络信息收集或社会网络获得市场信息,其可靠性难以甄别,并面临着虚假信息传递与网络诈骗等较高的风险。

移动互联网在交通设施薄弱、人口密度较低的偏远地区的使用获得了较高的信息红利并拓宽了城镇化的边界,但是也扩大了不同特征农村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我国西部地区通常面积广阔,人口稀少,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较低,交通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相对落后,而移动互联网通过帮助该地区农户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市场信息与生产技术等而产生较高的边际收益。对我国西部牧区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移动互联网使用通过促进牧民从事非农就业、提高牲畜价格,从而显著提高了牧民收入。越是偏远的地区,农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增收效应越大。然而,移动互联网对畜牧养殖规模较大的牧户有着更大的增收效应,其促进包容性增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拓展“移动互联网+”应用,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建议

继续推进移动互联网在农村的应用,鼓励边远地区农户使用移动互联网。加强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例如智能手机下乡补贴计划、互联网资费的优惠、使用教程的培训等,让更多的农户具有应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并且有意愿使用移动互联网,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条件。继续加强农民对智能手机应用技能的培训,使得农民具有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与提高农民对移动互联网在农业生产、生态保护、文化学习等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进一步明确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的目标与内容,建议针对不同目标群体,开展精准培训,不仅让不会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农民学会并开始使用移动互联网,还让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农民更加有效地利用移动互联网。

扩展对移动互联网的多元化应用,提高农户对专业APP的利用效率。互联网的普及率提高是有限的,但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却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加强农户对移动互联网APP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使用,可以不断拓展移动互联网使用的边际效应。因此,建议相关政府部门通过宣传或培训引导农户使用更多、功能性更专业的移动互联网APP,比如:求职就业、农产品交易、农业气象、农业保险、植物识别、远程教学、在线就诊、文化学习等多元化的涉农专用APP,以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种涉农APP建设成为新的农业生产要素,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建立权威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提高对移动互联网APP的有效监管,降低农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所面临的潜在风险。涉农APP具有较强的公益属性,其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应直接出面或委托权威机构,根据农户实际需求,依托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发类似“学习强国”这种具有权威性的专业化涉农APP,并做好相应APP的运营、管理与推广。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励其他涉农APP在市场竞争中提高服务质量,而且可以帮助农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能够更加精准高效地使用涉农APP。同时,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对移动互联网APP内容的监管,建立长效监管与治理机制,对虚假信息、诈骗信息、黄赌毒等非法内容能够精准识别与及时高效处理,降低农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APP时可能遇到的各种潜在风险。

精准帮扶,缩小数字鸿沟,提高移动互联网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的包容性。不同特征农户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与使用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同时,移动互联网使用对不同特征农户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因此,需要精准识别哪些农户仍未使用移动互联网、缺乏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能力,从而开展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以提高移动互联网在农户家庭层面的普及率以及农户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能力。此外,也需要研判移动互联网应用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对哪些特征的农户影响较小,锚定具有这些特征的目标群体,开展精准扶持措施,提高移动互联网应用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对目标群体的影响效果。总之,在推进移动互联网应用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大水漫灌”的政策措施,通过精准施策,增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包容性。

来源: 农民日报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