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创世与世界末日在宗教教义之外,获得了另外一种被反复书写的机会。科幻片中的世界脆弱的像鸡蛋壳一样,面对强大的外来物种与更高等级的禹外文明,几乎没有还手的余地就被迅速殖民甚至毁灭。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曾经多次描写人类文明在宇宙这黑暗丛林中的卑微,尤其是在大名鼎鼎的《三体》之外的《吞食者》,值得《独立日》观众对照参考。
罗兰•艾默里奇在读书期间看完《星球大战》后,被这个奇异的幻想世界深深吸引,迅速加入电影社团,开始忙着写剧本拍短片。1984年艾默里奇完成科幻处女作《诺亚方舟法则》,开启了进入未来世界的大门,关于“末世论”的思考成为他作品反复出现的主题。《独立日》(1996)的上映为这位德国导演赢得世界声誉,票房的全球飘红让他成为好莱坞最受欢迎的导演,片约不断。20年之后的今天,艾默里奇延续前作末日世界的设定,在更加先进的数字技术支持下,为观众构建了一个清晰可辨触手可及的幻想世界。
20年后卷土重来的外星人带出了更庞大的侵略军团,它们推行太空殖民,利用宇宙霸权无情掠夺星球能源,以维持自身系统的有效运转。奥逊•威尔斯早在1938年通过广播剧《世界大战》给民众制造过外星人入侵的假象,当时的听众被威尔斯充满迷惑的讲述所欺骗,陷入末世的恐慌。来源于宗教教义中的“末世论”似乎成为美国人心中的集体无意识,由此而来的“救赎”与“自由”的讨论成为永恒的叙事母题,《独立日2:卷土重来》即是美国人民在外星侵略,地球即将毁于一旦时再次奏响的独立之歌。
177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脱离英国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来自欧洲大陆的拓荒者凭借建设美丽新世界的乐观和勇气,让这块新大陆在矇昧和混沌中得以重生。值得玩味的是,这种充满开拓气质的牛仔精神在科幻片里也得到了继承,尽管世界一次次被推向崩溃的边缘,但重生的乐观勇气永远大于无情的毁灭。充满智识的人类英雄在最后一刻总会不顾一切给外星侵略者致命一击,美丽的蓝色星球重归安宁,人类又开始重建家园。
《独立日2:卷土重来》的文化语境依旧在反思文明与野蛮、殖民与反殖民中展开,作为一部标准的好莱坞商业大片,它仍然是美国中心主义的,但相比前作,电影的性别政治立场发生了很大变化。续集中女性角色开始成为叙事的主要对象:美国迎来了女性总统的领导,女记者的新闻调查推动了发现外星人入侵地球的踪迹,前总统的女儿和杨颖饰演的中国籍女飞行员成为抗击外星人的巾帼英雄……女性开始真正的参与到了美国独立、人类独立的伟大进程中,不再是男性的附庸。这也是20年来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普遍提升的一个小小佐证。
有趣的是,影片还对同性恋亚文化有了比较隐讳的描写,代表人类理性和最高智慧的科学家们之间发生了感情,尽管艾默里奇用幽默的方式一笔带过,但细心的观众一定会发现导演的意图。艾默里奇本身就已公开出柜,而且2015年刚刚拍完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石墙》,影片展现了1969年美国的同性恋权利运动。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种族问题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中心。少数族裔在电影中如何被表现往往会引起民权运动人士的积极反应。在“末世论”这种历史观预设下,人类只有互相团结才可以抵抗外族入侵,所以在《独立日2:卷土重来》中导演延续了前作对于黑人英雄的刻画,同时华裔宇航员也成为举足轻重的角色。抛开好莱坞全球化发行策略的商业考量,从文化分析的角度来说,艾默里奇对于主流商业大片中少数族裔的描绘还是跳出了窠臼,给了他们发声的权利。
好莱坞电影完善的电影工业机制,让“末世论”情结的科幻灾难片得已量产,艾默里奇得益于此,并不遗余力的为观众制造视觉奇观。影片宏大的特效场面让全球的地标性建筑顷刻间灰飞烟灭,外星人无坚不摧的宇宙飞船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击落我族的战机,尽管如此,电影中的地球公民永远是乐观勇敢的,无论这颗蓝色星球被摧毁成什么样,他们拥有的重生勇气可以它让迅速恢复生机,而以杨颖饰演的飞行员为代表的中国力量也深刻地参与了地球反击战,中国影迷至少首先在电影上看到了未来人类在这个世界(我们的宇宙)层面实现了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