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疫情之下,武汉成为国人揪心的焦点,笔者在武汉有一段很长的求学生活,很多师长和同门都在武汉工作,在与师友讨论防疫进展和生活状况时,很多在武汉求学生活时的细节被提及,其中包括难忘的食堂佳肴之一,武汉特产地标蔬菜——红菜薹。
红菜薹是与毛主席笔下的“武昌鱼”齐名的知名地方特产,尤以武汉洪山区的“洪山菜薹”名气最大。红菜薹脆甜爽口、香味独特、风味浓郁且色泽亮丽,红菜薹炒腊肉更是令人回味无穷的佳肴。自唐代以来,湖北官员便将其作为贡品供奉给宫廷,红菜薹也因此被誉为“金殿玉菜”。但在近代,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武汉红菜薹栽培面积曾一度萎缩,后来在空军雷达学院一名教授呼吁下,地方高度重视并划定80亩专用保护区,甚至为了保护地的通风需要,而将旁边原本30多层设计高度的大厦砍成10多层。
红菜薹有哪些植物学特征?对生长环境有什么要求?如何栽培管理?
笔者曾于三年前将南国的红菜薹引种到北方,并试种成功,本文,笔者结合求学阶段课题组对红菜薹的研究和引种实践对以上问题进行解析,以期为这种优质蔬菜的推广栽培起到积极助推。
一、植物学特征
红菜薹是原产我国的一种特种蔬菜,在科属分类上,红菜薹与白菜、芥菜、甘蓝、油菜等是“本家兄弟”,同属十字花科芸薹属,是一二年生蔬菜,其主要的商品器官是肥嫩花薹。
1、根
红菜薹有明显主根,但主根入土比较浅,侧根较为发达,是水分与矿物质吸收的主要器官。主要根群分布在18cm以内的浅土层,因此,追肥入土不宜过深。红菜薹的根系生发能力比较强,比较耐移栽,适合穴盘育苗后定植。
2、茎
红菜薹的茎为红色或紫绿色,色泽艳丽特色鲜明。在花薹抽生之前,红菜薹秧苗主茎为短缩茎,即叶片之间的茎间距小,不明显。花薹最早于植株顶部开始抽生,花薹表面为红色,心部为白色。主薹较为肥大,是重要的商品器官,顶部花薹采收后,可促进主茎叶片基部的侧薹生长,侧花薹直径略小,食用品质往往高于主花薹,不同的品种与管理水平,抽生的侧薹数量相差悬殊,少则15根,多的可达到30根以上,花薹的长度一般介于20-30cm,影响红菜薹产量的主要因素首先是花薹的数量、其次是主薹和侧薹重量,这两点也是栽培围绕的核心。
3、叶
与花薹一样,红菜薹的叶片也呈现红色或浓艳的紫绿色。主茎叶片有明显叶柄,叶片有开裂,依据品种不同开裂深度不同,叶片边缘呈波浪状。花薹上着生叶片,即花薹叶,花薹叶之间距离较大,但花薹上没有明显的节位,花薹叶较主茎叶细瘦,一般没有开裂,为倒卵圆形或呈披针形,花薹叶可与花薹一起采收食用。
4、花、果实种子
与其它十字花科蔬菜一样,花朵呈现“十字”形,黄色;果实为长荚果,每个荚果里面含种子15-20粒不等,种子与白菜种子酷似不易区分,颜色为褐色、紫褐色、黑褐色,颜色分布往往不均匀,形状近似球形。
二、对生长环境要求
1、温度
发芽期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30摄氏度,在28摄氏度条件下发芽速度较快,质量较好,温度低于20摄氏度,发芽速度明显降低。出苗后,营养生长阶段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平均下降约5摄氏度,即介于20-25摄氏度。进入花薹分化和生长期,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25摄氏度,温度偏高则花薹偏细、表皮纤维程度增强,影响口感和商品性;偏低则影响生长速度和产量形成。
2、光照
红菜薹对光照时间要求不严,因此在温度等其它条件适宜的条件下,春秋都可以栽培。充足的光照有利于生长和产量形成,但是光照过强容易导致食用品质下降。
3、水分
在苗期育苗基质湿度保持在70-80%为宜,可以有效避免猝倒病等病害的发生,进入旺盛生长期和采收期,土壤相对持水量以80-90%为宜,过干不但容易导致纤维化程度增高,品质下降,影响产量和品质形成,而且容易诱发蚜虫和病毒病;过湿则土壤透气不良,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功能的发挥,并容易诱发软腐病。
4、土壤和养分
红菜薹对栽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是以壤土为最佳,适宜的pH范围为6.0-7.5。对养分的需求以氮肥需求量最大,其次为钾肥和钙肥、磷肥,其中硝态氮吸收利用率最好,为保障作物品质,适当减少含氯肥料的施用,在肥料种类上以腐熟有机肥为主。
三、关键栽培技术
1、育苗时间确定
红菜薹的苗龄约为25天,加上出苗时间约为5天,因此播种时间要在定植时间基础上倒推30天左右,苗龄太短则秧苗不够强壮,对逆境适应能力偏弱;苗龄过长则影响花芽分化质量。
2、种子处理与播种
为避免种子本身病菌造成的不良影响可对种子采取温汤浸种消毒,易发病毒病的地区可用10%的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但浸种后要用清水将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磷酸三钠充分洗净。之后在温水中浸种8-12小时,种子鼓胀之后可以在播种到苗床上或营养钵中,覆土深度约为0.3cm为宜。
红菜薹为种子春化植物,春化作用温度范围为0-12摄氏度,为保证提早抽薹,可在种子吸足水分后,置于冰箱保鲜层,3-5天即可,但要注意及时投洗,发现有露白后及时播种。覆土之后搭盖地膜保湿,温度高于30摄氏度的时候要搭盖遮阳网。
3、育苗期管理
在播种后大约5-7天,红菜薹可以出苗,这一时期要在保证基质湿度的条件下(尤其是刚刚浇过水后)加强通风,避免土表湿度过大引起猝倒病。红菜薹的花芽分化较早,早熟品种两片真叶时开始、晚熟品种从三片真叶时开始,影响花芽分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因此,要在育苗期将温度控制在白天15-20摄氏度范围内。
4、定植
在定植前每亩地要施用腐熟农家肥4000-5000kg,配施三元复合肥30-40kg、过磷酸钙20kg。栽培以15-20cm的高畦为宜,以方便排水通风,减少病害发生。定植前,秧苗叶片以4-5片为宜。定植的标准以株距25-30cm,行距60cm为宜。
5、采收
在进入抽薹收获期后,要加大肥水供应,同时要预防病毒病、软腐病等病害的发生,同时要保证水分供应均匀适宜,防止土壤水分含量忽高或忽低引起产量下降或品质降低。
采收时间以花茎上的第一朵花“含苞待放”的“花齐口”时期为宜,菜薹的长度介于35cm左右,采收时不能齐根切断,要余留一部分基部腋芽,以保障后期花薹生长。产量均值约为每亩4000斤。
结语
红菜薹品质比较好的收获时期是在秋季,天气微凉之后,在冷凉气候的刺激之下,自身的糖分含量增加,同时醛类、脂类等中间代谢物含量提高,菜薹的甜香风味更浓郁。红菜薹目前在北方地区较为少见,笔者曾于17年4月份在牡丹江的棚室里面引种试栽,并获得成功,口感也获得同事的认可。但北方地区基本没有较大的连片规模栽培,是红菜薹栽培的空白区,感兴趣的种植户可在小面积试栽之后开展商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