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们在这世上,总是在渴求他人的认同和认可,所以一路走,一路寻找身边的伙伴,还有些人总是觉得,如果身旁没有人陪伴,那自己一个人什么事都干不了。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好像一个人总是会被笑话和鄙视。
因此,大家极力扩张自己的社交圈,认识了一堆又一堆的朋友,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深夜喝酒的存在。
为了不孤独而消遣孤独,花大把时间在无用社交上,除了那一瞬间的快感,你又真正得到了些什么?
莫言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别人也许会同情,也许会嗟叹,但永远不会清楚你伤口究竟溃烂到何种境地。”
我们总是说,“我理解你、我明白你的不快乐”,实际上,人类的悲喜从来就不互通。
孤独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有些人在早年间就开始了孤独的修行,从嘈杂的人群中全身而退,静静地坐在角落,哪怕只是看着人群,他都能感到平静、愉悦。
哲学上的孤独是指个体在宇宙中,作为偶然的产物,是宇宙的孤儿,必然承受各自的困苦,最后离去。
精神文化上的孤独,是指难以寻求合适的对话交流个体。
情感上的孤独,是指所有情绪情感上的求而不得之感。
这些孤独,都不是今天的重点。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孤独,是高级的自我式孤独。
高级的孤独,不是简单的独处,而是个体在独处中,关乎内心的一次自我交流。
我们需要的不是负面情绪式的孤独感,而是立于世界之外,又深藏世界之中的状态。
曾经杨澜采访陈道明的时候问到,所有活动都不参加,平时都做什么。
陈道明回答:“独处,现在社会在强调竞争,往往忽略和忘记了独处的美德。”
独处意味着什么?
独处,顾名思义,就是独自一人,自我相处。
当抛开所有,一个人独处时,可以阅读、书画、做手工,也可以运动、跳舞、唱歌。
无论你做什么,在这个时候,所有的时间都是属于自己。
山水花鸟也好,家禽走兽也罢,你内心有什么,你看见的就是什么。
就像英国作家毛姆所说,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
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
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孤独之所以受到推崇,不仅仅是因为可以把时间还给自己,更是因为我们能够在独处中得到净化和提升。
社交的确有必要,但是独处也同样必不可少。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神经学家,曾做过一个“体验孤独”的实验。结果显示:人在孤独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会更具创造力、领导力,并且有极大的概率能够激发新的思维方式。
孤独中所能存蓄和释放的能量,是其他状态下的数倍,这大概就是人类的奇妙之处。
为什么有的人说话做事总是有条不紊,气场深沉?
那是因为他懂得跟自己相处,他已经学会了如何孤独,如何享受孤独,如何沉淀。往往这样的人都是很优秀的人。
这不关乎钱财相貌,也与能力无关,真正的优秀,是来自心底的成熟和踏实,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精神能量。这种能量可以令个体拥有强大的主动性,同样的,这样的能量也是爱的源泉——爱自己和爱他人。
我们总是寻寻觅觅,随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前进,却总是忘记回头看看自己,忘记跟自己对话。就算能够达成自己的目标,但是却弄丢了自己,内心空虚,能量尽失,那又有什么意义?
人类,生来就是孤独的存在,没有任何情绪和感情可以延绵不断的遗传。
有些人在孤独里挣扎,有的人逃避孤独。
但也总有人融得进群体,离得开人群。他们仿佛更懂得如何让生命属于自己。
别再因为孤独而怏怏不乐了,孤独是每个个体的必修课。修得好你就离优秀进了一步,如果修不好,那这世间只是多了一个不快乐的人而已。
但我还是希望,你我都能享受孤独中的快乐,成为更优秀的人。
- The End -
作者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