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李一诺—李一诺星座?

文|赵睚眦

同为清华学霸,同样颜值在线,一个性子跳脱,天生无厘头,嬉笑怒骂溢于言表,还是追星的小迷妹;一个举止沉稳,行事有度,野心勃勃却又善解人意,凡事都能走一看十。

一个44岁不肯嫁人,坚持独身主义;一个读书期间结婚,4年生了3个娃。

一个带领团队6个月破解世界难题,29岁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导,“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被《自然》杂志评为中国的“科学之星”,42岁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44岁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一个入麦肯锡6年即成为麦肯锡全球合伙人,盖茨基金会北京首席代表,一土学校的创办人,39岁当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

是怎样的经历,让性格迥异,看起来完全没有相交点的两个人,能成为老铁闺蜜,在清华留下一段关于她们的“佳话”?

1977年,山东章丘博平村一户普通农家,一个小女孩的降生,给他们带来了无限快乐。

虽然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农村,但小颜宁很幸运,她遇到了一对开明的父母。他们对颜宁寄予厚望,又真心希望她快乐幸福。甚至,颜宁都40多了,妈妈一开口,竟是甜得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的“宝贝儿”三个字。

颜宁的父母都是汽车铸造厂的工人,单位远在莱芜,出了月子后,妈妈不得不把颜宁送到外婆家。

在外婆家里,她度过了快乐幸福的童年时光。性格活泼,胆子又大,上树掏鸟蛋,下河摸小虾,跟一群小伙伴作天作地,活脱脱一个“假小子”。

但是,颜宁也有非常安静的时候。外公去世,留下了一大柜子的书,还有数不清的连环画,这在当时都是“奢侈品”。

小颜宁一头扎进书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这时候你来叫她出去玩,准会碰一鼻子灰。

颜宁从小记忆力超群,看过的书过目不忘,还能绘声绘色地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一晃6年,父母因工作调到北京,颜宁也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为了让她收收心,便把她接到北京上小学。

可是上了学的颜宁,并没有像收归笼子的小鸟那样乖乖听话。她总是在学校匆匆写完作业,回家把书包一扔,就跑到楼下找小朋友玩去了。

捉迷藏,丢沙包,跳皮筋……玩什么都不在话下,颜宁最爱玩扑克牌,她脑子好使,看一眼就能记住牌,所以几乎没有输过,被小朋友封为“常胜将军”。

父母原来还想管束她,可颜宁每次考试都是第一,这让爹娘很无语,后来也就随她去了。

玩归玩,一点也没耽误颜宁看书。8岁,别的小朋友识字都还费力,她已经把《西游记》读得滚瓜烂熟,里面的人物如数家珍,《哪吒闹海》更是耳熟能详。

初中的颜宁,又沉浸到了武侠小说的世界里,金庸的小说几乎被她看了个遍。高中时,她在图书馆奋笔疾书,写的却是古典诗词。

颜宁的梦想是考上北大中文系,毕业后当记者。她喜欢文字那种灵动通透的感觉,用手中的笔去激发人们的情怀,唤醒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真善美,在颜宁看来,真是妙不可言。

她还喜欢追剧,天生有颗爱八卦的心,一度很羡慕娱乐记者。

可是她的文学梦、作家梦、记者梦,被班主任老师一棍子敲碎。

高二文理分班,颜宁想学文科,老师一通骂:全校第一去学文,你脑袋瓜整天胡思乱想些啥呢?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道理懂不懂?学文,你以后工作都难找!

老师把她“赶”到了理科班。

高考,颜宁以全校第1名,全市第3名的成绩被清华录取。选专业时,父母希望她学医,将来有个好前途。可是这次颜宁坚决不听,表现得非常任性,执意要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

真正学起来,颜宁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在清华,随手一抓,可能就是哪个省哪个市的“高考状元”,高手如云,“神仙打架”!

颜宁的优越感消失了,她感到了空前的压力,甚至一度想偷偷从学校溜走。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数考场上,颜宁看着如天书一样的考卷,脑子里“嗡”一下,就跟断片了一样,大脑一片空白,手心里全是汗,嘴唇发白,上下牙直打架,咯咯地响。

煎熬了几天,忐忑不安中,成绩揭晓。她的高数只拿了67分,险过及格线。

看着一塌糊涂的成绩单,颜宁自嘲地说:“还以为自己是根葱,原来顶多是个葱花碎。”

午夜梦回,她也曾问过自己:如果当初没有被老师“蛊惑”,坚持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科,现在是不是正在北大的图书馆,跟自己神往的文学大师们进行灵魂的交流?

如果当初填报专业的时候,不那么任性,听从父母的建议,会不会能轻松惬意一点?

可,生活不是过家家,哪有那么多“如果”?

一觉醒来,她还得强打起精神去跟自己头疼的“微积分”大战300回合。

也许,一切在冥冥中早已注定。有时候,我们看起来的偶然,其实是一种必然。

面对生平第一次拿不出手的成绩,颜宁觉得无颜回江东,暑假期间,她决定留在学校恶补微积分,这个决定,让她邂逅了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

暑假,颜宁跟父母说明情况后,留在学校补习功课。她天天泡在图书馆,查资料,做习题,饿了就啃几口面包,很快她就发现,自己并不孤单,旁边有个漂亮的女孩也在埋头苦读。

颜宁那颗爱八卦的小脑袋又开始蠢蠢欲动,一番攀谈下来,收获了很多惊喜。都是山东人,同在生物系,一样的专业,相同的原因留校补习。

顿时,一种“学渣”间的惺惺相惜在胸间蔓延,让两人相见恨晚,她们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

跟颜宁从小被亲人捧在手心里呵护着长大不同,李一诺的童年相对辛苦一些。

一诺三岁就被送进了全托幼儿园,每个周接回家一次。因为母亲太忙了,根本没时间照顾她。虽然爸爸很爱她,可是从记事起,一诺就没觉出父母之间有过幸福的时刻。

妈妈51年出生,72年幸运地去了山东大学化学系读书,毕业后进入一个3000多人的化工厂,从车间主任干起,一步步做到总工程师,副厂长。

在一诺的记忆里,妈妈永远是忙碌的。无论什么时候,不是看书,就是在纸上写写画画,似乎什么事都没工作重要。这样一副拼命三娘的架势,导致妈妈跟爸爸的关系越来越僵,吵架成了家常便饭。

于是,在一诺12岁那年,目睹父母之间又爆发了一次激烈的的争吵后,一诺平静地对妈妈说:你们离婚吧!

妈妈让她在父母之间自由选择,她选择了跟妈妈净身出户,并将名字改随母姓,起名“一诺”,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做到一诺千金!

妈妈对一诺的成长,可谓影响深远。她本是个强势的人,对一诺却经常“示弱”。小时候一诺不爱喝药,妈妈不打不骂,反而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子:哎呀!宝宝不吃药,这可怎么办呢?愁死了啊!

一诺的保护欲被激发出来,她慷慨激昂地拿起药,“看我的!”说完,大口喝完,妈妈就会破涕为笑,直说女儿都能够帮妈妈分忧了,真是个“小大人”!

从此,“小大人”这个标签就贴到了一诺身上,也影响了她甚至颜宁的一生。

在妈妈有意无意的放手下,一诺从小就独立性很强,干什么事都很有主见。

穿什么款式的衣服,留什么样的发型,妈妈一概不管。有一次,一诺看中了地摊上的一件衣服,跟妈妈商量,妈妈让她自己决定。她当即买下,没几天衣服破了,从那以后,一诺再没从地摊上买过衣服。

甚至于父母离婚要跟谁生活,高考报哪所学校,选什么志愿,妈妈都不参与,完全是个“甩手掌柜”。

父母离婚后,她跟妈妈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艰难日子。

没地方住,就借住在小姨家,后来又搬到舅舅家。直到妈妈单位分了房,她们才结束了这种居无定所的生活。

可是没有男人的家庭,总归有许多不便,每个月换煤气罐时,将沉重的煤气罐搬到5楼,就成了一诺最头疼的事,幸亏热心肠的妈妈人缘还不错,总会有人过来帮她们一把。

有一次,煤气罐拉过来时,天色已晚,找别人不太方便,一诺就和妈妈一人把着一个边,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挪上去。回到家后,两人累得气喘吁吁。

但生活再怎么难,妈妈也从不抱怨,一诺从没见过妈妈垂头丧气的模样,无论遇到多么糟糕的事,她也总是笑呵呵呵地说:“已经这样了,愁有啥用?该干嘛干嘛,干呗!”

4年后妈妈想要再婚,征求一诺的意见,她冷静地告诉妈妈:婚姻是她的事,她自己觉得幸福就好。她还跟新爸爸正儿八经谈过一次,大意是,你对我妈妈好,我也拿你当亲爸待,你如果对我妈不好,那你老了我也没义务养你。

“小大人”的形象,深深烙在继父脑海中。

一诺考上清华后,继父正好有个机会到北京,那时候,耿直的妈妈因为看不惯公司里的一些事情,愤而辞职成了无业游民,于是他们一家三口都到了北京。

妈妈和继父租住在南城一个地下室,刚到清华的一诺,压力很大,总感觉自己的成绩被同学碾压,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她打电话给妈妈,诉说了自己的苦恼,第二天早晨恰是休息日,妈妈骑了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从南城赶过来,一见面就对她说“去它的吧,有什么大不了,走,趁着太阳刚刚好,咱俩出去玩玩!”

骑自行车往校外走的时候,路边有卖猕猴桃的,要10元钱一斤,对她们来说可是“奢侈品”。可是妈妈毫不犹豫地买了4个,掏钱的时候大方豪爽的样子,俨然一个大富豪。

一诺诧异地看着妈妈,因为生活不富裕,她们一直很节省。当时清华餐厅的鸡蛋5毛钱一个,一诺在心里算了一笔账,买一斤鸡蛋回来自己煮的话,一个才合3毛钱,于是她马上买了一个电热杯自己在宿舍煮起了鸡蛋。

一诺这种俭省的习惯一直伴随她,后来她到美国留学,也是能省则省。第一辆车花400美元,是那种前排可以坐3个人,开起来像船似的大别克。甚至现在,她都搞不懂,买几万块的包,戴几十万的表有什么意义?

现在看着妈妈这么阔气,被她的乐观豪横感染,一诺心里的阴霾散去了不少。

那个下午,吃着甘甜的猕猴桃,遥望雄伟的天坛,看着妈妈够不着自行车脚蹬,却奋力骑行的样子,一诺的心里暖暖地,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是啊,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正如妈妈告诉她的,所有人都能吃得上猕猴桃,肯花钱就行;所有人在清华都能混出个名堂,肯努力就行!干就是了!

决心大干一场的一诺,暑假留在学校,誓要把微积分这个“捣蛋鬼”给制服,不能让它再拖自己后腿。

于是,她和颜宁之间,一场始于偶然,又绝非偶然的相遇,就那么水到渠成。

两个人的友情,就在颜宁套近乎主动凑上来时,拉开了序幕。

图书馆,两人在微积分的世界里,越学越惊喜,原来只要掌握了精髓,微积分真的可以从“冰冷的美丽”重回“火热的思考”。

棘手的难题迎刃而解,相视一笑的时候,两人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自信的光芒。

食堂里,两人对面而食,甚至为了看一个隔壁班的美女,在同一个食堂吃了一学期的饭。

夜晚的操场上,两个人促膝而谈,谈人生,谈未来,谈爱情......

谈累了,一诺就伴着清风唱歌给颜宁听,她至今还记得一诺唱“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那种缠绵悱恻,欲说还休的感觉。

一诺跟颜宁说起一个男生追求自己,而她一本正经地回绝,用的理由居然是:额,咱俩都是干部,谈恋爱不合适吧?

颜宁笑得肚子疼,竖起大拇指:这回答很“诺姐”!

一诺在大二时竞选了党支部副书记,颜宁当选了学生会主席。

两人步调高度一致,关于两人之间的默契,多年后颜宁说:作为相知多年的闺蜜,也许有了神秘的“量子纠缠”,她在想什么,估计我脑子里也能映射出来。

因为她常常把我想说的话先说出来,我就只能说:李一诺,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在清华时,颜宁“小跟班”似的屁颠屁颠跟在一诺后边,追着她跑,虽然颜宁比一诺还大几个月。

常常是一诺的指挥棒指到哪,颜宁就会跑到哪。

颜宁跳脱的性子,需要一诺这样沉稳又前瞻的人,经常用“小鞭子”敲打两下。无法想象,如果当初没有一诺“无趣的奔前程”,天性爱玩的颜宁会怎样“有趣的没前途”?

在一诺的撺掇下,大二时两人一起报了托福雅思,并开创了低年级托福雅思考试得高分的先河。

在诺和诺德做本科毕设时,她们师从陈克勤博士。一诺沉稳安静的性格很得陈导赏识,而颜宁则因为时不时闯个祸,而让导师大伤脑筋。

他曾断言:一诺会是出色的科学家,而颜宁坐不住的性子,根本不适合搞科研,说不定会成为冉冉升起的商界新星。

毕业后,两人都选择去美国留学,一个到普林斯顿,一个去了加州,一个东北,一个西南,一对好闺蜜,就这样真的各奔西东。

相距遥远的两人,只能在电话里互相安慰。

她们约定,各自发力,顶峰见!

颜宁到普林斯顿,是因为大四的时候,施一公的一次回母校演讲。

颜宁早就对施一公钦佩不已,同样出自清华,同样的专业,施一公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任教,成就斐然,而他的研究方向与颜宁几乎一致。

颜宁的神往,被同学看在眼里,她们怂恿她:颜宁,这么牛的学校,这么牛的导师,你可以申请去普林斯顿跟施一公继续学习,肯定大有前途!

颜宁脑子一热,初生牛犊不怕虎,立即给施一公写了一封自荐信,信里颜宁式的自信与率性深深打动了施一公:我觉得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已经达到了贵校的要求,我不愿意浪费时间,更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但申请出国太浪费时间和金钱,我不想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了......

经过调查,颜宁的确符合录取条件,于是,颜宁被施一公招进了普林斯顿大学。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到普林斯顿后,第一年,颜宁啥成就没有倒是常常挨训。她清楚记得,读博第一学期,颜宁是第一个被教授提问的,问的是一本《论文集》里的内容。颜宁脸憋得通红,结结巴巴答不上来。

反倒是一名来自复旦的同学表现出彩,不但课堂上对答如流,还在顶尖杂志上发表过好几篇很有学术价值的论文,经常被施一公拿来和颜宁进行比较。

“你看看,他的实验数据早就出来了,你的什么时候才能成功?”

“你能不能学学你师兄,认真仔细一点?”

“你这上蹿下跳的性子能不能改一改,什么时候你也能踏踏实实认真做个实验?”

这样的调调,颜宁听得耳朵都快磨出茧子来了,可是没有建树也是事实。

她感到了空前的压力,仿佛回到了大一时,被高数“折磨”的那段日子。

颜宁说,那真叫“暗无天日”,做啥啥不成,干啥啥失败。

她一度想要打“退堂鼓”,可施一公告诉她:要么以成功者的身份自己走回去,要么成功后被人请回去,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骨子里的好胜心被彻底激发出来,颜宁就像变了个人一样。

她开始安静下来,每天坐在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做实验,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晚上抱着厚厚的论文集“啃”,什么时候睡着的都不知道。

终于,2003年1月11日,颜宁做的一个很复杂的生化实验成功了!

欢呼声中,只有颜宁自己知道,她付出了多少,短短一个月,她整整瘦了20斤!

而施一公一句“你终于会做实验了”让颜宁特别激动,她终于摘掉“问题学生”的帽子了。

相对于颜宁在实验室死磕的生活,远在美国另一端的一诺,日子就过得惬意多了。

她来这里的第一年,认识了华章,很快陷入爱河,次年领证,两人正式步入婚姻的殿堂。

4年生了两儿一女,学习顺利,家庭幸福,可谓人生赢家。

2004年,在陆续发表了多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后,颜宁顺利毕业,穿着博士服的颜宁笑得一脸灿烂,同年她获得“青年科学家”称号,全球范围内每年只有5个人入选!

伴随着颜宁的风光毕业,李一诺也从加州大学毕业,并收到了麦肯锡公司的offer。

这对“姐妹花”,从此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恰恰跟当初Kevin预言的相反。

沉稳适合搞科研的一诺,成了商界新秀,而活泼跳脱不断制造麻烦的颜宁,继续攻读博士后

,成了世界知名科学家。

从此,她在科研的路上一发不可收。

颜宁成功分析出世界上第一个膜蛋白结构,成为全球生物学界一颗耀眼的明星,炙手可热,美国各高校纷纷向她伸出橄榄枝,可是面对他们年薪百万的条件,颜宁丝毫不为所动,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

回来前,她打电话给一诺,说了自己的决定,并征询她回不回去,一诺告诉她,两人各自为战,在不同的地方开疆拓土,互为对方的退路!

这次是从认识以来两人真正意义上的分开。

隔着万水千山,一条细细的电话线,成了传递思念和情意的载体。

29岁的颜宁,成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她带领着年轻的团队,用6个月时间攻克了困扰世界50年的膜蛋白结构难题,颜宁因成绩突出,被《自然》杂志评为中国的“科学之星”。

而在异国麦肯锡公司的一诺,度过了最初那段艰难的时光后,也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初到麦肯锡,一诺像个懵懂的孩子,面对一无所知的领域,尽管她买了高档的套装,却依然掩不住心底的虚。

每次开会,她都像个“边缘人”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生怕别人注意到自己,更怕领导突然点自己的名字让她发言。

直到半年后,她的一个数据模型,获得当时麦肯锡一位全球副董事的当面夸奖。

那天她在开会间隙,匆匆赶往洗手间,突然被叫住。她有点不爽的看着对方,以为他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然后,她听到了一句让她记忆犹新的话:一诺,你很棒!

那句话,如黑夜里的明灯,一下子照亮了她前行的路,成为她在麦肯锡的“分水岭”。

2011年,加入麦肯锡6年,34岁的一诺,“光速”成为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年薪100多万。

就在事业风生水起之时,她却回到了北京。

一诺甘愿削减三分之二的薪水,加入盖茨基金会北京办事处。有人问颜宁对一诺此举有什么看法,颜宁:可以理解,这个决定很诺姐!

一诺回国2年,颜宁却突然从清华辞职,受邀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了首位雪莉 . 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网上对颜宁的各种批评和议论,铺天盖地而来。而一诺却异常宽容:她开心就好!

一诺回国后,促成盖茨基金会启动了8000多个新项目,资助资金超过10亿美元后,却出人意料地宣布辞职,办起了学校。

一诺得到了比当初颜宁出国更多的责骂声,大家斥责她虚伪,以慈善为名,利用大家的爱心,创业办校,中饱私囊。

对此,颜宁淡淡地说:我信她!

颜宁的美有目共睹,撒贝宁在节目中上初见颜宁,惊呼:你不该叫颜宁,应该叫颜值!

可是这么漂亮的颜宁却44了,还不肯谈恋爱结婚,让许多人不解,惋惜,颜宁霸气回应:我不结婚,不欠谁一个解释!

有人让一诺劝劝颜宁,她却说:那是她的事,我操什么心?

这,大概就是“闺蜜”最好的样子吧?

像两棵大树,各自成长,活出自己的风采,又能在需要时送上丝丝清凉。

《天道》里,王志文扮演的丁元英,在芮小丹给他打电话,告知自己面临险境时,丁元英明知凶险无比,却依旧没有出言阻止小丹。而在小丹殉职后,他吐了一大口血。

我想,这大概就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吧?因为爱你,所以宁肯自己承担所有伤痛,也要成全你!

颜宁和一诺之间,大抵也是如此吧!因为懂你,所以给你最自由的空间,放手让你做最好的自己!

关注@赵睚眦,红袖掌灯,只做有温度的故事,喜欢就留下评论吧。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