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政治工作,服务保证抗洪一线
——防汛救灾部队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见闻录⑥
7月12日,位于江西九江的鄱阳湖都昌东风联圩内湖子坝决口,第1集团军某旅官兵用身躯筑起一道堤坝。戴建平摄
在抢险救灾一线,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了生命线作用。连日来,防汛救灾部队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政治工作,有效激发了官兵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的热情,彰显了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
灵活多样 人人参与
“三班长喜事到,婚期将至乐陶陶,谁料洪水来搅局,毅然退掉火车票……”7月13日上午,在安徽省无为县大堤,一阵响亮的快板声让人为之一振。
三班长名叫罗波,来自武警上海市总队六支队。他本打算7月上旬回老家举办婚礼,抗洪战役打响后,他主动请战,与战友们相继转战宣城、芜湖等地。支队“战地快板轻骑队”将他的事迹编成快板书,利用抗洪间隙给战友们鼓舞士气。
语言风趣,故事感人,战友们大笑之后,更感到浑身充满力量。这支由4名战士组成的小分队,既当战斗员又当宣传员,边参加抢险边创作演出,演的是身边人,讲的是身边事。他们的演出成为官兵期待的“精神大餐”。
“深呼吸,跟我默念,我是最坚强的战士!”在合肥市派河堤坝上,第12集团军某旅心理医生沙戎正帮战士小贾缓解紧张情绪。心理服务小分队来到抗洪一线,及时为官兵实施应激干预和心理疏导,做好自我心理调适,确保官兵战斗精神始终“满格”。
学先进,鼓干劲。南京军区善后办某分部官兵已在马鞍山抗洪抢险7天7夜。为激发官兵工作热情,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在宿营地播放露天电影《惊涛骇浪》,让大家感受九八抗洪精神和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光荣传统。组织开展“我来夸夸身边人”活动,请官兵讲述抗洪小故事,分享抗洪小体会,借以提振士气。
政治工作灵活多样,军心士气持续高涨。官兵纷纷表示:一定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夺取抗洪战斗的最后胜利。
丰富多彩 实在管用
“我是党员突击队队长,我先上!”暴雨来临,湖北省武汉市一住宅小区被淹,某后方基地接到支援请求后迅速组织50余名官兵前去救援。现场垃圾成堆、污水四溢,党员骨干赵向阳第一个冲进一层住户,不到5分钟,救出一名年过八旬的老奶奶。
“党员的表率作用,就是最好的政治工作。”基地政治部主任陈建介绍,在防汛救灾战斗中,他们注重发挥党员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组建党员突击队,在抗洪一线打头阵当先锋。
这几天,一封由开国将军和老红军后代联名发来的慰问信,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抗洪一线引发热议。湖北新洲举水河救灾现场,浠水县武装部政委徐应东捧读慰问信,及时为救灾官兵作动员。连续10小时的抢险任务中,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没有一人退出。“我是一名在校学生,看到你们奋勇抗洪的事迹,我很感动,你们不愧是红军的传人!”夜幕下,第54集团军某旅临时宿营地,一页页网页在宣传车大屏幕上展开。刚刚从大堤上撤下来休息的官兵看到各类媒体上关于部队抗洪救灾事迹的报道,以及网友数不清的评论和点赞,似乎忘记了疲惫。
及时为抗洪官兵解难,成为各级政治机关一项重要任务。妻子即将生产的被撵下大堤,到医院陪护爱人;家里遭遇洪涝灾害的,部队出面及时联系当地民政局、人武部,给予适当照顾。
丰富多彩的政治工作成为激发官兵抢险救灾动力的“加油站”。某旅连续昼夜转战4个县市处理20多起险情,官兵一直保持着高昂的战斗热情。
网络政工 魅力独特
连续7天,武警8720部队数百人共同参与一场特殊的“抗洪会议”。该部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新平台,让“互联网+”政治工作走向抗洪一线。前方与后方联系密切,实现实时交流;线上线下持续互动,汇聚起巨大正能量。救灾官兵备受激励,抢险救灾更添精气神。
“儿子,爸爸看到你的照片了。抗洪注意安全,好好表现,千万别给咱盐城人丢脸呐!”点开微信群里的语音,听着父亲鼓励的话语,已在安徽省当涂县丹阳湖大堤奋战了几天的士官陈海眼眶有些湿润。
这个在抗洪一线建立的“战地微信群”,及时将官兵和亲属们“拉”在一起,发挥了独特的鼓干劲、励斗志的作用。该部政治部主任史伯红介绍,“战地微信群”每天经过脱密处理后,及时发布部队抗洪动态,上传官兵在抗洪一线冲锋陷阵的图片、视频,转载媒体反映官兵先进事迹的新闻报道。
“互联网+”政治工作有威力,也有魅力。得知儿子到一线抗洪,新战士吴刚的母亲起初有点担心,通过微信群看到儿子穿梭在大堤上的身影,母亲被感动了,坚定支持儿子上一线、打头阵。她在微信上写了几百字的寄语,勉励儿子“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那样为民保家、为国效力”。
从7月7日来到丹阳湖抗洪一线,炊事员刘康东一直负责热食保障。这天,他早早地将肉食蔬菜配好,找到连长主动请战上大堤。看着摩拳擦掌、跃跃欲战的刘康东,连长递过一件救生衣:“走,跟我上!”当晚,小刘肩扛沙袋、满脸汗水的照片登上微信群,年过八旬的奶奶在电话里笑着夸奖小刘“好后生”,小刘美滋滋地笑了。
(综合本报记者代烽、倪大伟、杨清刚、赖瑜鸿、吴敏7月13日于抢险救灾一线来电)
7月13日下午,武警水电部队七支队官兵紧急搬运爆破用炸药,准备对湖北省内第二大湖泊梁子湖流域的牛山湖进行破垸分洪,避免高水位漫堤风险,从长远解决这一地区易渍易涝问题。本报记者 李三红摄
湖南华容 第41集团军
科学抢险安全高效
本报湖南华容7月13日电 特约记者欧阳治民、周钰淞报道:“危险作业点必须有两名以上党员干部带头负责,并指定一名干部担任安全巡视员。危险单人作业由作业点最高职务干部先上……”7月11日下午,湖南省华容县新华垸内溃险情频发,第41集团军出动两支国家级专业抢险应急力量,火速驰援救灾现场。抢险作业一开始,现场指挥的集团军领导便立下这条“战场纪律”。
“官兵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领导干部就有责任和义务保证官兵的人身安全!”集团军某团团长裴庆华介绍,他们在这次救灾准备中,进一步强化救灾现场领导干部权责和义务,充分做好行动预案,科学组织抗洪抢险,确保了抢险行动科学高效。
决口在洪水的冲刷下不断扩大,堤坝出现多处管涌。危急时刻,某团一营营长阳祝强带头跳进泥水中,在几名战士配合下迅速开展封堵作业,有效防止了险情进一步扩大。“阳营长曾多次参加抢险救灾,经验丰富。跟他上‘战场’,我们心里有底!”二连下士李克函告诉记者,现场像阳营长这样的干部还有很多,在他们带头冲锋和组织指挥下,救灾情形虽然紧张但很有序。
抢险过程中,官兵还运用了一些新装备器材。“装配式防洪子堤、钢木土石组合坝等新式防洪器材,作业效率、安全性更高。”某团团长罗建文介绍。
不仅如此,后勤保障也更加科学高效。据悉,这次救灾行动,这个集团军抢险救灾部队按照战场标准落实战备后勤保障方案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军地协作,地方支援的物资器材源源不断地补充到救灾一线。
江西九江
战士郭斌抗洪“报恩”
■本报记者 代 烽 特约记者 王 新 通讯员 刘 苑
7月13日,在江西省九江市长江永安堤巡逻的第1集团军某旅榴炮营二连战士郭斌,趁大家不注意,再次穿上救生衣跳入水中,垒砌堤坝。自7月8日来到九江后,他寸步不离地守在堤坝上,每天在水中奋战超过4个小时。指导员邓松评价:“一名列兵每天和党员突击队一样,吃住在堤坝,真是好样的!”
“我现在守护着家乡人民,就像当年部队守护我出生一样。”1998年的那场大洪水吞没了修水县干桥村,湍急的洪水把即将分娩的孕妇何红英困在房顶。千钧一发之际,抗洪官兵带着医生,驾驶冲锋舟前来救援,及时转移何红英并帮她顺利产下了郭斌。
郭斌成长过程中,母亲总是对他说:“是解放军救了你,你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去年9月,郭斌应征入伍,幸运地分配到了参加过当年九江抗洪的第1集团军某旅。
领口处皮肤白皙与黝黑的反差明显,迷彩裤上一层层泥沙痕迹,这是几天来风吹雨淋、连续奋战在郭斌身上留下的印记。记者问他为何如此努力,他动情地说:“这是命运给了我一个报恩的机会,多干一点,为了百姓,也为了母亲和自己!”
7月11日,堤坝出现管涌,猛烈地向外喷着泥沙。郭斌见党员突击队下水封堵,不顾劝阻也下河,结果在垒沙袋时不小心被石头划伤。整个过程,他一声不吭,一瘸一拐地搬运沙袋。直到上岸后,战友才发现,他的小腿被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郭斌每天坚持参加巡堤护堤15小时以上,先后和战友一道发现并处置泡泉、管涌等20多处险情。他说:“能和战友一起守护家乡的安宁,感觉有使不完的劲!”
(本报江西九江7月13日电)
湖北武穴
军民筑堤同台“竞赛”
■本报记者 杨清刚 赖瑜鸿 特约记者 苏俊杰
一段高出水面2.5米、长约50米的沙袋堤坝耸立在湖北武穴市太白湖东河港西坝溃口处。堤坝上,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五营与地方市直机关组成的抢险突击队一起,正争分夺秒加固加高堤坝。
“拿锹要稳,出锹要狠,端锹要准!”挖土现场,舟车连班长姜文军正带着战士,与地方抢险突击队队员开展小比赛,双方以装满100个沙袋为标准进行计时。只见一声令下,大家甩开膀子,动作麻利,挥汗如雨。10多分钟功夫,200个沙袋便顺利装好。双方不分伯仲,于是商定再来一轮。
“我们扛不了沙袋,就力所能及地帮忙撑一下袋子,也算是为抢险尽力了!”一位老奶奶主动加入救援队伍,她的话让现场军民深受感动。营长成先明就地将官兵分成几组,开展运送沙袋比赛,地方人员见状也纷纷加入,军民你追我赶,不仅活跃了气氛,运送沙袋效率也明显提高。
“把最重的沙袋留给我!”该营十六连下士刘泽文几乎是一路小跑来到装土点,不曾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当地一个叫“退伍兵联盟”的志愿者分队赶到现场,带队队长于洋抢在刘泽文前面,扛起最大的沙袋就走。刘泽文见状,让装袋人员给一个沙袋加了一锹土,拎起来就走。
临近中午,气温越来越高。舟桥连下士李春瑶突然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在田埂小路上。几乎同时,“退伍兵联盟”一名队员也不慎滑倒在地。送水的老大娘劝他俩歇会儿,两人起身一边揉腰,一边回答:“听说新一轮降雨又要来了,堤坝高一分,安全就多一分!”
(本报湖北武穴7月13日电)
(《解放军报》2016年07月14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