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tegra3〕tegra3和z3735…

微软第一代的surface平板(国内网名苏菲)于2012年10月推出,当时打头阵的是surface RT。比起销售惨淡的RT,其后推出的surface Pro系列明显要更加成功,但后者的起步价就是799美刀(约合5000元),而新surface 3把价格降到499美刀。

和前两代用arm处理器的surface RT不同(前两代分别是Tegra 3和Tegra 4,这个两个CPU在ARM阵营里面也是不是很强),这次surface大发善心用上了X86构架的atom,虽然性能不强,但起码已经是满血的移动CPU ,可以运行几乎所有的桌面软件。而为前两代专门做出来的ARM版win8也随着它们而消失了。

参数

  • 267 x 187 x 8.7 mm 622g

  • 10.8寸1920x1280分辨率的3:2屏幕

  • 低配2G内存64G存储,高配4G内存128G储存

  • CPU Atom x7-Z8700,14nm4核,1.6GHz基础频率,睿频可到2.4GHz

  • USB3.0,mini-DP,micro-USB充电口,3.5mm耳机接口,TF内存卡槽

  • 前置350万,后置800万摄像头

  • 低配499美刀(约3095元),高配599美刀(约3715元)

  • 原生win8.1和一年的office365订阅,后期免费升级win10

外观

对比12寸的surface pro3,surface3小了整整一圈。镁合金外壳手感酸爽,电源和音量键很紧,按上去有结实的踢踏声反馈。

surface系列最明显的外观特征是它的折叠支架,初代的surface RT只有一个档位,surface 2增加到了2个档位,而surface 3“很自然”地升级到了3个档位,可以用三个不同的角度放置。不过surface Pro 3已经做到了无级换挡,当然,这个简化的3档位设计,省下了重量和架构难度,而且不像Surface Pro3那么紧(为了放置时不下滑,它的阻尼较大)。

mini-DP,USB、micro-USB、耳机接口都在机身右侧;底部是键盘的磁力连接口;顶部是为天线预留的不用颜色的塑料条。

而上一代的surface比,这一代最明显的特征,是屏幕比例从长16:9变成了3:2。不得不说,这简单的比例变换很重要。这个比例下,竖屏的平板模式看起来舒服很多,横屏的笔记本模式在看网页或办公的时候,可以多出上下一截的视野,用起来爽多了。当然,代价是看电影又上下黑边了……

另外一个值得点赞的点,是扬声器被放在了前面而且做的相当隐蔽(索尼Z系列平板的扬声器也是这么放的)。

机身上另一个变化,是磁吸式充电接口变成了micro-USB接口。通用接口可以让你不用多带一条充电线,但代价是它的瓦数不高,严重地限制了充电速度,而且它真的只能充电(PC上的mircoUSB接口几乎没有其他任何作用)。无论是原来的磁力充电接口,还是macbook上的USB-C接口其实都可以提供更大的电流,surface3用micro-USB作为充电接口,这其实算是个倒退。

键盘

Surface 系列一开始就是和磁力吸附键盘搭配出现的。在Surface RT的年代,还推出过没有机械结构的触摸键盘,但那奇特的手感并未被大众接受,这个版本很快就消失了。而现在的都是常规剪刀脚结构的薄膜键盘,可以提供实际 的反馈手感了。

键盘通过磁力吸附在机器底部,合上之后可以当屏幕保护盖使用。在把它当平板用的时候,键盘甚至可以像普通保护盖一样,绕一圈后贴到机身背后。

Surface3的键盘基本就是Surface Pro3键盘的缩水版。同样可以往上折一道,把一部分吸在屏幕下方,以提供更高的键盘角度,并带上了背光。键盘本身还提供了亮红、红、黑、蓝、浅蓝5色可选。

值得注意的的是,Surface Pro3键盘上,那一行为win8设计的快捷键被取消了,换成了传统笔记本的FN功能键(像大写键一样,有自己的工作指示灯)。不得不说,这个“倒退”的实用性反而更高。听觉和手感上,键盘声变小了,并且尼阻被调大。

因为机身从12寸变为10.8寸,触摸板板也缩小了,但幅度不大。因为触摸板和键盘贴得太紧,为了防误触,它的手势识别距离被调大了,手指要移动一定距离后才会被识别。

而原装的磁吸键盘比第三方的蓝牙键盘要帅而且方便很多,它的各项设计都挺好,但很可惜它没有随机附送,而且价格不便宜,130美金的售价都已经是裸机价的28%了。

在把它但做普通平板用的时候,你可能会嫌弃键盘太重。但要打字发邮件的时候,你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它。而且surface设备向来被当做笔记本的代替品,这就要求它们有键盘。虽然它不是一个捆绑配件,但个人建议还是要买上的(没有键盘套的苏菲不是好苏菲)。

触控笔

和surface pro3,surface3也有使用N-Trig技术的触控笔,而且这还是非pro系列首次有自己的触控笔。这支带多级压感的笔,它最大的特色是后面的按钮,单击后可以直接启动onenote并打开一个新笔记,并且可以自己定制按钮触发的功能。

这支笔的手感几乎和surface pro3如出一辙,概括起来就是爽。加入了防误触选项后,以前写字时,误触到win键而跳出的问题也被解决了(右撇子写字的时候会碰到右边的win键)。

拓展坞

这个是很少见的配件,surface pro3也有。它用于让你更方便地外接显示器和键鼠,自己的电源接口,企业用户会很喜欢的,但盛惠199美元。

拓展坞提供了2个USB3.0,两个USB2.0接口、千兆RJ45网线口,和HDMI 接口。它有导轨,机器可以很容易放入,左边可以磁力吸附触控笔,甚至连着键盘的时候也能放进去。

CPU背景

英特尔在2011年宣布要帮atom处理器脱去二等公民的印象,并把他们带到主流处理器领域。atom在45nm停留多年之后,终于熬到头了(一定程度上还要感谢ARM阵营在移动领域上的鸭梨)。2013年的Silvermont构架atom加入了乱序执行,并且是首批用上22nm制程的atom,而一年后推出的Airmont构架就直接跳到了14nm。

22nm工艺出来的时候,英特尔照常地先在桌面和高性能移动处理器上使用,atom等了7个季度(近两年)后才用上。而14nm工艺在core-M上首发之后半年, Airmont构架的atom甚至比桌面平台更早地用上14nm。

surface3 上的 x7-8700,是英特尔Atom现任最高阶的产品,代号Cherry Trail,14nm的 FinFET 工艺制造,用上了好Broadwell.构架一样的GPU核心。它是 Bay Trail的继任者,后者中著名的Z3700系列,也是上一年很多国产win板上用的CPU。

Cherry Trail 处在英特尔的tick-tock策略(隔年升级进程和构架)中的制程提升年。就是说Cherry Trail 除了很小的构架提升外,基本只是提升了制程。直接效果是降低了能耗并减小了芯片面积。希望atom有巨大性能提升的观众,只能等明年Goldmont构架的atom了。不过14nm制程可以让CPU更持久地维持睿频,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性能表现。

官方宣称这代的atom封装面积小了64%。虽然英特尔在IDF上没用公布芯片面积,但从现有资料推算,它的面积大概是 83mm2,甚至比苹果ipad air 2上的的A8X还要小一点(89mm2)。芯片三维是17*17mm*0.937mm,比Core M的30*16.5*1.05mm 要小50%以上。CPU频率在1.6-2.4GHz,低频可以压到480MHz,情景功耗只有2W。

乱序执行,32K一级缓存,2个核心共享的1m二级缓存(4核版本有2m二级缓存,但全系列都没有三级缓存)。支持 LP-DDR3 /DDR3L 1600双通道内存,集成PCIe 3.0、USB 2.0、USB 3.0、 eMMC v4.5.1控制器,支持eDP, DP, and HDMI 1.4b三种显示输出。

它最大的变化是GPU升级到了英特尔的第八代图像处理器。用14nm制程省出来的空间和功耗,让顶配 的x7-8700可以加入16个 执行单元(EU),GPU频率也可以在200-600MHz之间浮动。对比Bay Trail 上那个只有4个执行单元的阉割版第七代GPU,提升相当明显。但比起有23-48个执行单元的Broadwell 构架的core i系列,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ISP和硬解能力也有升级。支持H.263, MPEG4, H.264, H.265 (HEVC), VP8, VP9, MVC, MPEG2, VC1, and JPEG的硬解,以及 H.264, H.263, VP8, MVC, and JPEG硬件加密。这是英特尔首个带齐了HEVC硬解的处理器,暂时也是英特尔最先进的多媒体处理器。

CPU运算性能

测试机是499美刀的2G LPDDR3内存的乞丐版,机器运行64位的win8.1。网页基准测试,依靠制程优势,可以长期保持高频,虽然远弱于core i系列,但仅次于core M,大幅抛离上一代atom。

PCMark 8 Futuremark中分数,依旧和core i 系列还差得比较远,但和用Core i3 的Surface Pro 3出乎预料的接近,可能是i3没开没有睿频。

TouchXPRT 2014测试中有很多短时间高强度运算,而且任务之间给了CPU足够的冷却时间,可以看到处理器不降频的跑分。除了没有睿频的i3外,atom在这里就再次大败给core i系列,但还是比用上一代处理器的惠普Stream11强。

Cinebench是个单纯考验CPU性能的测试,对主频比较敏感。尽管新Atom有4个物理核心,而i3只有两个物理核心和4个逻辑运算单元,但多线程运算中还是差了好远。

core M确实有凶猛很多的性能,但代价是发热大,而atom的发热控制相当好,即使高强度跑分也没超过30度。总体来说,比起CPU,它的EMMC才是最大的性能瓶颈。

GPU图形性能

为了将功耗压缩到2W,比起有24个执行单元(EU)的core-M,Atom x7-Z8700只有16个执行单元,而且前者最高主频有900MHz,后者只有600MHz。

跑分中,虽然能 赢上一代的Atom,但性能还是赢不了部分采用变态GPU的arm平板。

和自家产品对比,用i3的surface pro3要比新atom平均快40%,core-M则平均快了47%。作为对比前者功耗11.5W,后者功耗4.5W,都比2W的atom要高很多。

用DOTA2做实际比较,surface3确实不太适合跑大型游戏,即使的高一级的core m也是刚够用而已……

存储性能

左侧surface3,右侧surface Pro3

虽然eMMc的价格便宜结构简单,但它是新atom的最大瓶颈。在CrystalDiskMark 的储存性能跑分中,这个差距还是大得很夸张。这个会影响我们软件安装和载入速度,而且这是我们发现电脑卡的主要原因。

屏幕

虽然16:9宽屏可以让你左右分屏使用,但办公或者浏览网页的时候,更需要的是纵向的空间。而且以前的16:9屏幕,绝壁不适合作为平板使用,那长长的机身会让机器感觉更重(力臂更长),而且竖放的时候也长得太奇葩了。

总体来说,我们对这个3:2的屏幕比例,绝对是赞多于踩的。而且更接近正方形的比例,让屏幕显示面积也实打实地变大了。10.6寸的surface2 是5.2*9寸(47平方寸),10.8寸的surface 3是9.2*6(55.2平方寸)。

1920*1280的分辨率,让纵向多了200个像素点,但它的像素密度几乎和pro3一样(2160*1440),都是217 PPI。精细度虽然比安卓平板要低,但对于win板来说已经很高了(再高的话,会因拉伸显示而模糊)。

这块屏幕最高亮度为432尼特,比上年推出的Pro3足足高了100尼特,虽然黑场有点压不下去,但对比度也有920:1。

色彩准确度上,机器有点过饱和的偏向,而且蓝色偏弱,但整体还算挺准。

这块屏幕最夸张的是 GMB 测试,成绩在同类对手中一骑绝尘。而且这些都是在使用软件调教前的结果,这说明硬件本身已经调教的挺准了。这也是我们测试过的最准的屏幕之一。简单一句话总结就是,这是一块爆好的屏幕,表现肯定不会让你的眼睛失望的。

续航

surface 3配备了28Wh电池,比起surface Pro3的42Wh要小了很多,但CPU功耗也小了很多,理论续航也是难分高下的。

统一设定在200尼特亮度测试,结果不尽如人意,surface 3在浏览器测试中坚持不到8小时,而电池还小一点的iPad air2可以多撑2小时。

几乎都是硬解完成的视频回放测试,运算压力同样很小。但续航也不太好看,不但输给了平板,还输给了很多笔记本。

在面向笔记本的高强度测试中,surface 3终于挽回一点颜面,打趴了各个笔记本同行。从“低强度运算中续航不给力,而高强度运算中续航相对给力”的现象,基本可以推断CPU的功耗对续航影响很小,显示器和其他元件反而耗费了大部分的电量。不过尽管如此,它还是创下了笔记本的能耗比记录(单位电量的运算能力产出)。

充电时间&其他

与平板对比的续航,单位为小时

与笔记本对比的续航,单位为分钟

充电时间方面,机器配的是13w的充电器。充电时间简直长到让人发指,iPad Air的4小时充电都已经够蛋碎了,但surface 3更加夸张,0-100%充电耗时5.5小时@#¥#@¥%……#@¥@%@!%

这个几乎可以肯定是使用micro-USB接口的错,这个接口能支持的电流和电压都太低了,并不适合大电池容量设备的充电,用原来的磁吸式充电接口或者USB-C接口才是正确的选择。

声音质量上,虽然有正向用户的双扬声器,但声音质量和那些内部空间不足的手机接近,150Hz以下低频声音几乎都出不来,15KHz高频之后的声音也出不来,简单来说就是高低都上不去,最大音量只有76dB,不是很大,不过听感反而还可以接受。

前置摄像头的分辨率比较少见(2304*1536),但因为它的支架角度是固定的3个,所以摄像头自拍的角度也就那么几个。而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的表现出乎预料地好,而且弱光下的表现也不错。

总结

对于自己的前任,Surface 3是一个相当好的继承者,甚至让人产生“相见恨晚、tm早应该做成这样”的怨念。它是一部好设备,漂亮的镁合金机身,做工上完虐OEM厂商,它还有历代最轻的体重。其实单单一个3:2屏幕的改进就已经值回票价了,这确实让平板和笔记本模式都爽了很多。

新的atom性能已经和顶级的ARM处理器接近,但和主流的core系列还差一大截,但考虑到14w和2w热功耗的差距,这也是情理之中。用它来进行日常轻度办公绰绰有余,而且surface系列终于也可以跑X86程序了!真说性能缺陷的话,那就是它没有用SSD,而用了蛋碎的eMMC 4.5,这个规格甚至不如用eMMc 5.0的现代安卓旗舰。虽然这个问题在平时用的时候感觉不太明显,但这是机器最明显的性能瓶颈。

它另外一个问题是续航,对比安卓平板和iPad,这个续航比较捉鸡。虽然PPI比人家低,但是背光耗电比较高,直接拉低了续航表现。它这块松下的屏幕,或许真不如夏普的IGZO面板省电。整体耗电方面,改进后的待机耗电还不错,所以实际用起来续航感觉还不差。让它续航减分最多的其实是充电速度,充一次电要5个半小时,这也不是每个用户都可以接受的慢。

定价方面,Surface 3从64G起步也还算良心,多加100刀可以升级128G和4G内存,怎么看都是值回票价的升级。而配件方面,虽然键盘的触摸板很小,但也不是不能用,而且其他部分都挺好用。如果你只想把它当做平板用,这键盘可以不买,但它是苏菲系列的重要特征(bi ge)来源,这其实很难不买(突然好像明白为什么微软要独立卖键盘了……)。触控笔的手感和精确度都很不错,有作画或笔记需求的话,可买。而拓展坞的话,还是算了吧。

Surface 3乞丐版裸机的价格还是有竞争力的,但这个价格是没有键盘的“阉割版”,而加上键盘和触控笔之后,这个性价比就不太好看了。加上130美刀的键盘、50刀的触控笔后,它的价格都和华硕UX305都接近了,但后者用的是Core-M,性能要强很多。

赞:

踩:

  • 性能够用,但还是弱

  • 续航中规中矩,但充电时间太长

  • 裸机性价比高,但配上键盘后就显贵了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