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翻译

文/不二

后台有一个朋友留言说,我佩服你得执着,但有时你写的话题我不喜欢,不感兴趣,不太想看,但是又不想漏掉你写的东西,咋办?我回答:那就打开拉倒底,直接赞赏,就算是读过了。

因久坐电脑前码字,双腿有些浮肿,小腿肌肉紧绷酸痛,晚上回家打了盆热水坐在马桶上一边泡脚缓解疼痛,一边看星云大师的《吃茶去》,其中有一篇箴言说到:我们要疼惜生命,一定要融入、体贴别的生命的心。

《诗经·国风·曹》中有云: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每次读到这里,都觉是美妙的时刻。蜉蝣是最让人怜悯的昆虫,成虫不取食,寿命很短,有“朝生暮死”之说。今天就讲个它的故事。

有一天黄昏,一个走在森林里的人,遇见了一只蜉蝣正在哀伤地痛哭,那人问蜉蝣:

你为什么在这里哭泣呢?

蜉蝣说:我的太太在今天中午死了,所以我才在这里痛哭呀!

那人说:现在已经黄昏,你也很快就会死,何必哭泣呢?

蜉蝣听了,哭得更伤心。

那个人不禁觉得好笑,蜉蝣朝生而夕死,中午死和黄昏死有什么不同,何必哭泣呢?于是他就离开了。

等他走远了,他才想到,从人的眼光看来,蜉蝣的一生虽是如此短促,中午和黄昏差别不大;可是从蜉蝣的眼睛看来,中午到黄昏就是它的下半生,那下半生也是和人的下半生一样的漫长呀!因此,他慈悲地走回去看那只蜉蝣,蜉蝣已经死在黄昏的树下了,那只蜉蝣竟以自己的后半生来悼念爱妻,使那个人深深地感动,而亲手把蜉蝣埋葬了。

我们生而为人,自诩为万物之灵,动物中的至尊,以至于不能从其他众生的眼光看待生命。苏轼在《赤壁赋》里曾写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是何等的感慨,人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象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

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事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的景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我爬山的时候,总是把小虫从石阶上移到草丛,并且希望登山的人也都能看脚下,免得日后生起遇到蜉蝣那样的愧悔!

人世间,不管你怎么努力,都赢不了时间,和它赛跑,你会输的体无完肤。

好奇 | 故事 | 电影 | 生活

—————END—————

欢迎转发,或分享朋友圈

晚安

世界与你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