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物道原创,点击上方关注)
青,东方色也。
从古自今,中国人对“红”尤为偏爱。它喜庆、大气、热闹,太阳升起来都红透了半边天。可殊不知在太阳升起之前,天地最初的颜色是从青色开始,然后由冷到暖,由清微淡远到光芒万丈。
我深信,喜欢“青”,就是喜欢东方最初的色彩。
在中国最古老的书籍里,自然的色彩有五种本源之色:青、赤、白、黑、黄。
其中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地谓之“玄黄”。漫长的几千年里,“青”承载着东方之初,寓意着美好的到来。
因此古人在很多美好的寓意中,都会注入“青”:
若一个人得到喜爱,便称之为“青睐”、“青眼”;
若仕途顺利则称之为“平步青云”、“青云直上”;
古人把正气凛然、公明廉洁的官员称为“青天”;
在古老的风水学中,“祖坟冒青烟”是指祖上有人得道成仙,将保佑子孙有好运......
青,从生从丹,是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一种颜色。荀子在《劝学》中曾有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青出于蓝 】
在古人最初的认知里,青这种颜色是从蓼蓝草里提炼出来。
蓼蓝,是中药板蓝根。人们将其叶子采下,放在靛缸里孕育,加入烧秸秆的灰,悉心照料,才可得到染色的靛青。北齐·刘昼曾在《崇学》有言:“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染使然也。”
因此,人们也常常将“青出于蓝”喻为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 青莲在眸 】
在佛教中,僧人们常用“青莲”来形容佛的眼睛,《楞严经》有云:“纵观如来,青莲花眼。”
青莲,出淤泥之物,却能濯清涟于身于己。置身在佛堂庙宇前,每每与之相望,有悲喜亦有怜悯,是冷眼却倍感明净。
满月为面,青莲在眸,人生无常,一切皆苦。
【 青青子衿 】
青就是这般,山里来,佛前过,直至钻入人心。
一代枭雄曹操,烈士暮年,却忧思难忘。站在刺白的月光下,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可天下还没归心,几杯杜康酒入喉,长叹于天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东方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传说800多年前,北宋徽宗皇帝做了一个梦,梦到了雨过天晴。他对梦中见到的雨后天空的那种颜色非常喜欢,就给烧瓷工匠传下旨意:“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从此世上多了一件尤物──青瓷。
【 青瓷 】
宋徽宗当时不仅痴迷于艺术,也痴迷于道教。在道家眼里,青色象征着“自然”和“生命”。道家主张“天人合一”,于是青瓷制造在宋代达到了顶峰。
北宋年间,景德镇更是偶得一件奇物。当时一位窑工在产白瓷的时候,因耽误了时辰,没想到开窑后,发现这一批瓷器竟然白中透青光,颇似青白玉。从此瓷器突破了一味单调的白,有了白里泛青,温润如玉的青白瓷。
“古人为什么不追求白玉色的瓷器呢?”
因为白的东西一旦到了极致就一览无余。而青瓷的美,是“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是“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它契合了中国文人对美的追求:含蓄、内敛、优雅、深沉。它静默成景,却又意境深远。
青,东方色也,
它是不同季节里的天空、山川、湖水;
它是不同时空里的期盼、无常、愁绪;
它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含蓄、沉静和淡泊。
一笔画丹青,一抹东方色,
岁月与流年,日月与轮回。
每当天空初晓,万物苏醒时,
你终将会明白,
正是那一丝丝悸动,
让我们看见最初的色彩,
并爱得疯狂。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物道:用文字诉说美好生活方式,为你搜罗全世界匠心好物。在这里,找回你想要的精致生活。
微信搜索关注:物道(ID:wudaoone) 微博@物道
此文为看点物道原创内容,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