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维基百科的危机

人人可编辑的自由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上线 13 年,创造了网络时代知识协作的典范,随着线上内容日趋完整,新增的知识条目成长速度趋缓,人们的阅读方式变得更快速,线上图书馆模式的维基百科却难以跟上移动网络时代的浪潮。

自 2012 年开始,维基百科的编辑团队人数下降,仅英文版编辑在过去一年中就减少了 30%;藉由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编辑的条目不到 1%,不少用户反应内容被管理员干涉过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用户进行内容编辑。

在维基百科创立之初,开发在线协作的编辑模式开创了网络时代知识共享的先河,在当时的知识传播状况下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2001 年能够提供线上分享的知识并不多,维基百科成为了门槛非常低的传播和获取知识的平台,大量志愿者愿意在网络兴起的年代为线上百科全书服务。

图片来源:Giulia Forsythe

太过于成功的起点让线上图书馆模式在往后十年中几乎没有任何进步,如果你想看看十几年前的网站是什么样子,就去看看维基百科,数百万对内容条目有贡献的人都想参与网站发展的讨论,哪怕是一次小幅度的改变都需要耗时长久的讨论。

维基百科并不是一家私人运营的公司,创始人对于网站的运营没有决定权,Google、Facebook 可以在无数的质疑声中坚定地改革,维基百科的改版甚至引起了设计领域民主和独裁的讨论;另外维基百科自身资金有限,网站的管理者多为志愿者,涵盖 370 种语言,改版的难度也非常大。

任何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想要维持长久的高品质是非常困难的,当在线内容越来越多,必然会有破坏内容的状况出现,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 理解本来就有差距,知识的公允是一个非常难以达到的平衡点,维护内容配置的维基管理员小组则因评判标准的局限,遭来众多非议,对某一条目的编辑站屡见不 鲜。

维护内容品质的高墙让人人都可以编辑的大门关上了,用户辛苦编辑的内容需要经过层层审核,许多人面对维基的编辑器就已经放弃了,开放性知识社区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这显然不是技术能够解决的。

后维基时代的线上知识大全会是什么样子,Google 打造的知识图谱(Konwledge Graph)或许是一个可行的方案,用户获取的不再是一条条的网站链接,而是搜索的答案,绘制用户搜索关键词的图谱,可以一步到位获得想要的讯息,这也正 是下一代 Google 搜索的雏形,相比于用户构建的知识网络,基于演算法构成的知识图谱则可以为每一位用户打造专注的内容,类似的项目 Facebook 也在进行中。

Google、Facebook 这类的新兴科技公司当然有实力构建下一代的线上图书馆,与维基百科的非营利性不同,科技公司做知识网络更多是为了让用户看到广告。

图片来源:Gonzalo Solas

或许有一天维基百科也会像躺着图书馆里的百科全书一样覆盖上厚厚的灰尘,人类的知识将去向何方?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