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卡片机和单反的区别】卡片机就够你用了,为什么还非要买单反呢?

如果你看看国内相机市场,你会发现大多数买单反的人都足够用微单,甚至卡片机。(威廉莎士比亚,windows,书籍)大多数买全幅的人对他们来说,普通单反就足够了。

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造就的独特市场现象,构建了中国影像产品发展的独特路径——中国人还真的与众不同。

文 | 周群

作者为 GfK 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编选自《中国摄影》2016年12期

拍照,用单反、微单还是手机?

——中国人还真的与众不同

大约三年前,相机企业不约而同地向我询问“怎么看微单在中国市场的机会”这个问题。当时的背景是,中国总体相机市场迅速下滑时,单反(SLR)的销量在迅速提升,微单(CSC) 作为新的产品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市场反应一般,只占9%的销量。

GfK 2013年中国相机零售市场数据

相比之下,在当时的日本相机市场上,微单的占比已经超过60%。

在很多科技消费品的销售中,业界有一种不成文的认知,即中国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跟随着日本市场的时尚和消费趋势,彩电、冰箱等电器产品是这样,相机市场在前期也遵循这个趋势。现在,作为日本企业垄断的相机市场,看到在日本市场已经出现的微单热卖现象,企业有理由相信中国市场复制这一现状只是时间问题,但现实是微单市场却迟迟没有打开,所以产生了本文一开始的讨论。

要回答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又不是那么简单。答案直到2016年初才得到明确的揭晓,对我本人、对业界都是一样。

2016年2月,我再次应邀赴日,并在每年一度的相机大展CP+上发表了关于中国相机市场的演讲,在此期间也与各个厂家进行广泛交流。会前照例到展会上转了转,不经意发现了一个现象,其实以前来观展也看到但熟视无睹:所有观展的日本观众都在用数码相机拍照,他们有背着单反加长焦镜头来的,有用微单拍照的,有头上顶着运动相机来的,也有用很老型号卡片机拍照的。一路看下来, 只有我一个人在用手机拍照,对,只有我一个人!而放在国内的展会即使是相机展上,用手机拍照的人要绝对远远多于用相机的人。

由此我强烈地意识到,市场发展的路径,除了跟随科技的进程外,文化的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尽管做了多年的市场研究,对很多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但这次还是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差异超乎我的想象,而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到不同的市场发展路径。日本是个超喜欢用相机的民族,我说的喜欢用相机,不是说喜欢用炫酷的新相机,甚至不是说必须用好相机——这些都是与每个人的消费能力和习惯相关的。相机,曾经是记录影像的唯一工具,现在,相机仍然是所有影像工具中成像最精细的。为了对画质的追求,为了得到更好的影像,坚持用相机,这一点德国市场与日本市场惊人的相似。

在文化共性之外,看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市场差异,通常有两种解释: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是差异,就是本质的差异,不会求同;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市场消费特点上,无非就是时间的差异,大家殊途同归,无论欧美还是亚非,大家一律牛仔裤、咖啡、汉堡包,差别只是时间早晚。回到微单相机的销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只有看销售数据的检验。即使我本人,也是最终在看到市场表现的变化后,才最终确定了结论。

近两三年来,当我们分析影像市场的时候,移动互联始终是一个关键性因子,即手机市场很大程度地替代了相机市场。中国数码相机的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约590万台下降到2016年的约390万台,而同期智能手机却在保持着约4亿部年销量的同时,千万像素几乎成了标配。影像市场迅速从保存记录的应用,转移到了以分享为主的市场,而分享为主的应用,改变了影像技术发展的路径。一直以来,以更高像素、更准确的色彩还原为共同旨归的这一路线图,一夜之间被颠覆了。图形文件必须满足传输分享的需求:满足手机这种相对小屏幕的显示精度就够了,并不需要一味地精细下去;色彩在手机屏幕显示出来要够鲜艳,而不必真实还原;影像算法要足够智能,要能够达到美颜、美图的效果,而不必准确。凡此等等,相机厂家眼巴巴地看着卡片机的市场流逝了,好容易盼到一个新的技术类别产品上市,就是微单,在日本、德国反响都不错, 居然中国的消费者不买账,于是行业集体“蒙圈”了。好在单反市场还在成长,那么就在单反上做足文章吧。就在这个时候,全画幅相机逐渐走下神坛。殊不知正是这个相对无奈的动作,慢慢唤醒了渐已迷失的中国影像市场,也无意间撬动了微单的市场。

若干年前,我们这些多少有些相机知识的人,总被周围的亲朋好友要求推荐一款单反,并且附带一句“我要单反, 入门级别的就行”。回想起来,这充满了中国式盲从消费的味道,就如同2005 年中国所有的消费者买彩电突然都买液晶的、而不再买CRT电视一样,他们不在乎4:3的信号在16:9 的液晶屏上被压扁(其实直到今天的“新闻联播” 还是保持着4:3 的信号),反正现在大家都说液晶好就买液晶。同理,现在大家都说单反好就一定要买单反,但是还是嫌太贵,所以说“入门级就够了”。这一轮次还没有完,下一轮全画幅单反的热潮就已经开始。直至今天,至于到底哪个画幅的“全”以及为什么要“全”,绝大部分人还完全没概念。总之,就一个字:好,并且越不懂的人越强调“买了以后这个技术不会迅速落后”。作为普通消费者,这种心理情有可原,但是需要知道,目前中国每年销售的4000万台彩电中,有70%是智能电视,可很多人从来不用智能功能的;有近30%是4K电视,但是中国从来没有4K信号,所以,大家付出比高清电视更贵的价格买来智能、4K 性能,但是从来不用,这就是中国市场的特点。把这样的特征翻译到相机市场就是:绝大部分买单反的人,对他们来说微单甚至卡片机就够用;绝大部分买全画幅的人,对他们来说一般单反就够用(单从像素角度说)。

那么手机拍照、全画幅单反,扭曲了中国相机市场的发展路径吗?结论正相反,这些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造就的独特市场现象,构建了中国影像产品发展的独特路径。 首先,智能手机井喷式的普及和中国人新的、基于社交媒体的生活方式,迅速地、最大程度地培育着影像人口,一桌饭菜上来,不喂自己先“喂”手机,恐怕大家都不陌生。而人的特点是自然趋优的,有了够用的就想用好的,有了好的就想用更好的,有了更好的就想用想象中最好的。至于徕卡、蔡司、施耐德、罗敦斯德,绝大部分中国人并不知道它们怎么好,因此才成为追逐的方向。全画幅的概念也同理。这个时候,不得不说,索尼以全画幅微单这个产品把酝酿成熟的市场因素捏合在了一起,发展了自己的销售,并且在中国市场全面打开了微单的局面。

GfK 2013年、2014年、2015年中国相机零售市场数据

从GfK中国零售市场数据可以看到,到2015年底,微单的份额已经达到18%,而同期的单反份额已经达到42%。以上这两个份额,在2016年底的时候,仍旧会看到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其中的全画幅产品。中国市场确实有非常特殊的路径,但是理性的回归是必然的,理性的趋优消费,是最良性的市场趋势,并且会保持相当长的持续时间,非常值得期待。

独家原创稿件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更新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