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怀哲,又翻译为“施韦泽”,全名阿尔贝特•史怀哲,法国思想家、哲学家、神学家、社会活动家、音乐家、医生、人道主义者,在非洲从事医疗援助工作50多年,被誉为“非洲圣人”!
史怀哲的出生地凯瑟斯堡小镇
1875年1月14日,史怀哲出生在德法边境阿尔萨斯省的凯瑟斯堡小镇(当时属于德意志帝国,二战后属法国)。他的父亲路易斯•史怀哲是基督教教会的牧师,而他的母亲阿尔黛是牧师的女儿,史怀哲就出生在这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家庭。
由于出生地特殊的人文环境,史怀哲很小的时候就能灵活运用德、法两种语言。史怀哲从小就有音乐天赋,5岁他父亲教他钢琴,7岁时就能伴奏,8岁时开始弹奏管风琴,9岁时在教会礼拜时出任代理管风琴手。
小时候的史怀哲有一次和村里的小朋友打架,对方输了,愤怒的说:“我家要像你家有钱,每周都能喝一次肉汤,我才不会输给你呢。”从此以后,史怀哲再也不喝肉汤,也不穿漂亮的衣服,他不愿意与其他孩子显得不同。
1898年在巴黎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获得哲学和神学博士学位,后来相继担任圣尼古拉斯教堂传教士和特拉斯堡大学神学院院长。他同时经常演奏管风琴,写出了许多关于管风琴的专著,同时,他痴迷于作曲家巴赫的作品,写出了《巴赫传》。他还擅长修理管风琴。如果沿着这条人生轨迹走下去,他会成为哲学家、音乐家、出色的学者和牧师,过着富裕且优雅的生活。
然而,一个偶然事件确改变了他的一生。1904年的一天,他读到一本杂志,里面写着非洲加蓬的黑人正在贫困与疾病中挣扎,被多种疾病折磨,而方圆几百里也没有一个医生。此时此刻的史怀哲,仿佛是天使附身,他毅然决然的决定学医,去非洲救治黑人兄弟。
然而他的父母亲朋怎能同意,那肯定强烈反对,医学院也不接受他。但是他毫不为己,奋不顾身,四处奔波努力,终于获得了医学院旁听生的资格,终于在38岁时获得了医疗资格证和医学博士学位。
在医学院学医期间,一个美丽的女孩海伦•布勒斯劳走入了他的世界。他是一位历史学教授的女儿,听闻史怀哲的想法而感动,两人相爱后,为了帮助史怀哲的医疗工作,她改行学习了护士。1912年6月18日,史怀哲与海伦结婚。
弹钢琴的史怀哲
1913年3月26日晚,他和妻子踏上了遥远而陌生的非洲,在临行前,法国巴赫学会送给了他一台重达三吨的钢琴。到了非洲加蓬的目的地后,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的多。这里位于赤道附近,酷热无比,气候潮湿,地广人稀,到处都是猛兽蚊虫,再加上迷信固执的土著,以及肆虐的传染病,然而这一切都没吓倒史怀哲夫妻。
一开始租了一个废弃的鸡舍,后来夫妻俩进行艰苦的劳动,在兰巴伦的原始森林河畔建起了“史怀哲”从林医院。史怀哲任院长兼医生,而妻子当护士,还要照顾病情严重的病人,还身兼药剂师、麻醉师等数职,还要打扫卫生。夫妻二人每天都工作16个小时以上,虽然劳累,但是看到治好的病人,心里也感到非常欣慰。
史怀哲夫妻
经费不足时,史怀哲还得回欧洲募捐筹款,经常遭受白眼,史怀哲前前后后出入非洲13次。当地黑人自由散慢惯了,经常随手就拿走医院里的东西,甚至随地大小便。史怀哲又制定了医院的守则,细心耐致的给大家讲解,大家学会了爱护东西,医院的秩序也逐渐的恢复正常。
史怀哲在救治病人
史怀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火也曾燃烧到丛林医院,医院也曾被迫关闭,他也曾被俘虏。二战期间,因外援中断,医院几度濒临绝境。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孤独长久的坚持着,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医院来了数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使史怀哲夫妻俩减轻了负担。戴高乐的“自由法国”与纳粹傀儡政府军在丛林医院附近激战时,双方都达成了默契,不伤及丛林医院。
在上个世纪,甚至现在都有种族歧视,不把黑人当人看,而史怀哲确和黑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对黑人没有偏见,内心非常尊重,被黑人亲切的称为“我们的医生”。
怀抱黑人孩子的史怀哲
史怀哲同时也是有深邃思想的人,他提出了“敬畏生命”的理念,认为不但是人,任何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他认为,人类出于需要消灭一些生命,如果不可避免,但必须自责。如果人类认为自己有权力毁灭别的生命,总有一天人类会自我毁灭。史怀哲对中国和印度“天人合一”、“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给予肯定,认为值得研究和学习。
史怀哲的著作《有大用的中国思想史》
1952年,诺贝尔委员会为表彰史怀哲为人类和平作出巨大贡献,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也是最没有争议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史怀哲把奖金毫无保留,全部用来增盖医院。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史怀哲
晚年的史怀哲和爱因斯坦、罗素一起致力反对核武器和核试验,并且是多个和平组织的发起人。
史怀哲和爱因斯坦,德国电视剧《史怀哲传》剧照
1957年,史怀哲的妻子海伦病逝,史怀哲将妻子安葬在丛林医院旁,并亲手制作了一个木十字架。1965年1月14日,身患疾病的史怀哲迎来了90周岁生日,自感时日不多的他为前来祝贺生日的朋友每一个都准备了礼物,并亲自向他在丛林医院旁种的每一棵果树挥手告别。9月4日,史怀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90岁。临终时,史怀哲对守护在床边的亲友们说:“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的活过了。”
史怀哲墓
史怀哲安葬在了他夫人的墓旁,全世界许多人前来为他送葬,他的黑人朋友围绕在他的墓旁祈祷,祭奠长达两个多月。
史怀哲自传《敬畏生命》
像阿尔伯特•史怀哲这样理想地集善和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没有发现过。
—— 爱因斯坦
一个人给世界增添一点善良,就是促进人类的思想和心灵。
——史怀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