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r们,syq#36kr.com,好吧。(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文章结尾。)
本文作者:热心的读者,自称文艺青年IT男追梦者。
下面是正文。
提到可以戴在头上的设备时,我们经常会想到各种智能眼镜、虚拟现实头盔,事实上脑电波检测类的产品也将成为头上使用的智能产品的重要领域。
脑电图检查不是新技术。20世纪20年代初,人类已经首次记录了人脑传导(EEG),发现了根据大脑不同状态有规律地变化的频率。例如,在松弛状态下,脑电波频率以8-Alpha为主,称为Alpha。在集中状态下,频率增加到13-30Hz的波。这些规律适用于全人类,为脑电图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接着脑科学界也陆续发现了其他脑电波频段,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目前脑科学界公认的脑电波分类标准大致如下。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脑电波智能穿戴产品都是按照上述原则操作的。与医疗军事领域现有的脑电波设备相比,该脑电波穿戴产品体积小、成本低、佩戴方便,无需专业指导,用户可以直接操作。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随着一系列App,用户体验可以提高,同时也打开了很多脑电波民间化的可能性。接下来,让我们调查一下这些头部穿戴式脑电波产品。
Necomimi:最可爱的脑电波产品
Neocomimi脑电波猫耳来自日本制造商Neurowear,是以女性和Cosplay爱好者为目标的智能脑电波产品。只要戴在头上,头上的脑电波传感器就会检测观察到的脑电波,并自动分析,随着人类情绪的波动,做出相应的表达动作。(威廉莎士比亚,脑电波,脑电波,脑电波,脑电波,脑电波,脑电波,脑电波)例如,如果你集中注意力,就会建立起来。身心疲惫的时候,它也会平躺。互动比较单一,但其非常可爱的造型、新颖的概念、相对亲民的价格(合同人民币300元)也受到目标人群的喜爱。
MindFlex:第一个脑电波玩具
MindFlex来自著名玩具巨头美泰,强大的渠道和营销系统使MindFlex成为目前最广为人知的脑电波产品。戴上配套的耳机,只要集中注意力,耳机就会收到脑电波,传感器做出反应,让那个蓝色的球悬浮在空中,就可以用意念控制它的高低。(思想越集中,小球飘得越高)然后就能飞出各种小障碍物。(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MindFlex)MindFlex更像是游戏玩具,但它神奇的小球互动感能激发很多好奇者的购买冲动。MindFlex也是目前民用化脑电波产品出货量最高,累计约400万台,当年成为亚马逊平台玩具类销售的冠军。
MindWave:专为业界领先的应用程序而设计
MindWave是美国信念技术NeuroSky推出的脑电波耳机。NeuroSky在智能穿戴领域已经是著名的生物电传感器芯片供应商,主要包括EEG和心电图(ECG)。本文提到的许多产品在脑电波解决方案的市长/市场份额上也采用了最高的方案。
MindWave是NeuroSky面向行业应用程序和开发人员的产品。安全地抓住脑电波,输出脑功率谱,根据脑电波模式,发出不同振幅和频率的脑电波。例如,脑电波在12 ~ 30Hz之间时,波表示大脑处于集中状态。脑电波在8 ~ Alpha时,阿尔法波表明大脑处于平静舒适的状态。整个设备由发带、耳夹和传感器头组成,耳夹包含基准电极和接地电极,脑电图电极在传感器头内,另一个设备内置AAA电池,可以持续8个小时。目前,很多开发者、大学、实验室、产业应用程序都采用了这款MindWave产品,脑电波行业的生态系统已经开始具备规模。
Interaxon Muse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初创企业Interaxon,不久前因Google收购计划的传闻而受到媒体的关注。Muse在Interaxon众筹平台Indiegogo取得了30万美元的好成绩,2013年8月获得了6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Muse的外形可以说是最简洁紧凑的脑电波产品。配备6个传感器
过蓝牙连接到终端设备。通过相关介绍了解到目前 Muse 已经有一款叫 Calm 的 App 帮助用户进入大脑放松状态,日后也会鼓励更多开发者参与,制作更多应用。据了解,Interaxon Muse 将不兼容其它厂商的 App,打算构建自己的开发者生态体系。而目前 NeuroSky 已经构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脑波产品生态链,形成直接的竞争,这对于 Interaxon 来讲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对于开发者和下游合作者将有更多的选择,同时脑波产品的民用化发展也会有推动作用。BrainLink:应用丰富的脑电波产品
这款 BrainLink 意念力头箍来自国内的宏智力科技,是国内首个民用化的脑波穿戴式产品,采用了可拆卸设计,将传感器支架和核心处理模块分离,增加了支架配件的灵活度,比如,就可以将核心模块接入瑜伽软带或运动帽等头戴服饰,配合不同头型,优化佩戴舒适度,适应更多的使用场景。同时产品上还配备一个叫 EmoLight 的智能感应灯,能判断佩戴者不同的大脑状态显示不同颜色的灯光。
与 Interaxon 的策略不同,BrainLink 选择了融入现成的开发者生态体系,可以兼容 NeuroSky 的大部分 App,同时官方还提供了 20 多款应用,主要针对儿童脑力的提升和城市白领的放松减压,是应用比较丰富的脑电波产品。
Emotiv Epoc:针对专业游戏玩家
Epoc 来自美国脑波产品厂商 Emotiv,是一款基于 PC 平台为专业玩家打造的脑波产品。外型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传感器的数目比上述产品多,优点是可以探测出更多脑波信号,实现更多的操控方式,例如前后左右等。
但是过多的传感头大大增添了佩戴的难度,而且每次使用都要经过一个对每位用户的脑波识别过程,比较繁琐,因此目前在市面上很少能看到这款产品,只能看到一些院校和研究机构内应用的报道。Emotiv 针对 Epoc 的定位策略也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专业玩家转变为残疾人康复等科研方向。
Insight 是 Emotiv 公司继 Epoc 之后推出的新一代脑波产品,这一次他们简化了设计,减少了传感器的数目,目标人群也更为大众化。Insight 也是一款众筹产品,在Kickstarter上创下 60 万美元的惊人成绩。由于产品还未正式面世,具体的应用和体验感没有更多的信息,但是从相关资料了解到 Insight 具有和 Epoc 同样强大的功能,对脑电图进行数据分析,帮助用户认识到自己大脑所处的状态。
小结
脑电波产品的民用化已经有了不少先驱者,这个领域虽然大部分以国外厂商为主,国内也有一些像 BrainLink 这样的团队在做了。
目前,由于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民用化的脑电波穿戴式产品大部分还停留在娱乐、健康、教育领域。这些产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激动人心却又充满争议的未来:随着脑电波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许有一天我们将大脑接入互联网,实现终极的“意念”人机交互。但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思维私隐、安全、伦理等问题。
对滴,你没有看错。我们在找你约稿。
感谢热心创业者、投资人和读者的反馈,最近我们也在尝试做一些新的改变,比如将 Maker Voice 做成一个 Maker 们 的 Voice。
如果你想分享你的硬件创业经历,这个务必要投稿呀!
如果你想分享你的硬件产品创意,这个完全应该投稿呀!
如果你想分享你对硬件行业的理解和观点,这个必须要投稿呀!
如果你想分享你了解的某个细分硬件领域的产品,这个抓紧来投稿呀!
如果你想分享你投资过的或者没有投资过的硬件项目,这个你觉得不投稿好么!
……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如果你是 maker,或者想成为 maker,或者关心 maker 们,只要你有话说,欢迎来投稿。
此刻月光正好,微风不燥,不如来给 Maker Voice 投个稿。投稿邮箱:syq@36kr.com(记得留个可以联系到的联系方式哦)。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小石头]
AD:云之家,一种新的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