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谈谈免费试用版,本来是福利,但最近我们记者收到很多免费试用版有陷阱,或许你用了就能自动扣钱,果然没有免费午餐吗?(威廉莎士比亚,模板,自由名言)。
首先,让我们看两个例子
案例1
“我免费借了几本书,怎么自动成为订阅费会员?”北京市消费者巢女士不久前表示,看到自己的电子书上可以免费借10本书,就按照指示贷款了,贷款过程中根据需要绑定了支付宝账号。
但是到了下个月,她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变成了该平台的会员,而且自动从她的支付宝里扣除了12元会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给我开通了会员,而且从我的‘钱包’里掏钱不应该跟我打声招呼吗?”巢女士对此提出质疑。案例2
沈阳市消费者陈女士也反映,一款号称荣获美国多项大奖的国际英语学堂儿童英语学习平台ABC-mouse曾推出免费试用一个月的活动,看到课程的介绍非常精彩,陈女士就下载了该软件,并按要求进行了注册。但是她发现孩子对此软件上的课程并不感兴趣,随即就删除了该软件。但是几个月后,陈女士发现自己的支付宝账户每个月都会有一笔148元的自动扣款。陈女士仔细核查后发现,是这款学习软件从她的支付宝里把钱自动划走了,免费试用一个月后一直在扣款。
陈女士再度下载了该软件,结果发现上面只留下了电子邮件沟通端口,但陈女士发出的电子邮件一直没有得到任何回复。她向支付宝投诉,支付宝回复称“解决不了”。 记者试用后发现,该软件注册界面上的确有一行关于“自动预扣”的提示,但字体较小;而且,“同意支付宝代扣协议”也不是一个单独勾选的栏目,很容易被忽略。
▲资料图
这种通过低价
甚至免费试用的方式发展会员
之后就自动扣费
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2016年,央视“消费主张”栏目就曾报道过乐视网推出“一分钱享受7天高级会员服务”之后,大量消费者莫名成为“高级会员”,绑定账户也出现自动扣费的问题。
此外,还有消费者反映在使用世纪佳缘网站或软件进行交友相亲活动时,在第一次购买会员或特权充值后,到下个月还会自动续费,且页面中难以找到停止续费按钮。
除了各种会员服务
还有各种让人头疼的
手机的增值套餐
也经常会成为恶意扣费的陷阱
前不久,《人民日报》、新华社点名批评了中国移动存在隐蔽扣费现象。据悉,该问题是由一名新华社记者发现的,这名记者自己的手机被开通了一项“车友助理”服务,该服务每月需缴费10元。当该记者向天津移动提出质疑时,却被告知是在电话营销中本人自愿办理的,并有通话记录和录音为证。然而,当其要求出示作为开通凭证的电话录音时,却遭到运营商以涉及个人隐私为由的种种不配合。
被不明不白办理
各类手机增值业务的
消费者并不在少数
北京消费者姜女士无意间查看自己的电话缴费记录时,发现居然隐藏了三种自己完全不知道的增值服务,每月向其收取40元左右的话费。其中一个收费项目她想来想去终于想起来:曾经有人发到群里一个话费红包,她抢了一个。
然而
你们会经常看账单或短信吗
现在很多消费者为避免麻烦
在银行办理了代扣电话费业务
更有不少消费者采用
一次性大额储值的方式缴纳话费
这样的信任
却使得一些小额的
恶意扣费很方便地隐藏其间
这样做当然不合理
来看专家怎么说
免费试用期后可自动扣费?
浙江消保委秘书长崔砺金认为,“免费试用”是一种试用期合同,并非有效合同。根据《合同法》,试用期结束后,究竟是继续订购,还是取消,都应该经过消费者的二次确认,而不是跳过这一程序,默认执行试用期合同。
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邱宝昌认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根据自己的需求、意向和兴趣,自主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或服务。消费者对支付途径同样有知情权,可以选择是否进行该途径的支付,商家不能采取隐蔽的方式,直接替消费者勾选“默认”,这一做法涉嫌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知情权。便捷快速的网上支付方式是未来大势所趋,与此同时,交易平台有义务引导消费者进行选择,告知消费者支付风险,在交易过程中应对支付步骤作出明确提示,保障消费者的支付安全。
专家提醒消费者,尽量不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免密支付许可,在签订相关会员服务的格式条款时要留意条款当中那些不明显的提示信息,以免陷入消费陷阱。消费者在遇到自动扣费的情况时,应及时与服务提供方进行协商或者申诉。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投诉,也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向法院申请该条款无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何避免自动扣费
支付宝设置
在支付宝中依次点击 “我的”—“设置”—“支付设置”—“免密支付/自动扣款”后,就可以在下方看到已签约的自动扣费款服务,然后点击对不需要的服务进行解约。
微信设置
在微信中打开“我”—“钱包”,然后再点击右上角的图标,选择“支付管理”—“自动扣费”,就可以看到自动扣款的项目了 (不同系统位置可能有些许不同)。选择不需要的项目,然后点击“停止扣费”便可。如果没有“自动扣费”选项,就说明你未开通该功能。
QQ设置
在QQ中点击头像,然后依次选择“QQ钱包”—“设置”—“自动扣费管理”,关闭里面的扣费服务即可。
手机内购
除了应用之外,部分手机还会进行内购续费。以iPhone为例,在iPhone设置中依次选择“iTunes Store与 App Store”—“AppleID”—“查看AppleID”
此外,自动扣费中还有运营商的套餐陷阱,如买套餐后还送你一份“续费大礼包”,所以消费者在购买各种套餐前一定要仔细看清各种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