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太难了,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课,但只是知识,一旦想融入工作和生活,不知道该怎么办。
所以,在开始写这篇文的时候,我就想,要以生活的场景和大家聊聊项目管理,是不是很贴心。因为曾在《渐进明细的管理之路-从 PMP 到 ACP 》一文中答应过大家,会把 PMP 和 ACP 相关联的八大知识领域(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干系人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一一讲清楚,刚好目前到第二个知识领域的讲解,那么我们就以这个为例,用咖喱饭的制作过程来表述下项目进度管理的内容。
一
什么是项目进度管理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做好一份咖喱饭需要什么:
1、一份既定菜谱,作为指导方针。
2、制作咖喱饭要做的操作,例如:切食材、炒菜、淘米等。
3、明确每个操作步骤的顺序。
4、计算每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以计算总过程的时间。
5、制定最优的做事计划,比如,炒菜的同时可以煮米饭等。
6、按照时间控制每个步骤,不然,火候到了没有菜,岂不是浪费之前的准备。
咦?是不是有点熟悉,相信看过 PMBOK 的人,大概已经想到了,其实上面的内容刚好契合项目进度管理的六个步骤:规划进度管理、定义活动、排列活动顺序、估算活动持续时间、制定进度计划、控制进度。
规划进度管理就是我们制作菜谱的过程,虽然我们有既定的菜谱参考,但是依旧会根据自己所有的资源和口味有所改变,形成自己的文档。
定义活动就是制作咖喱饭要做的操作,这个时候整体思考我们要完成整个咖喱饭过程要做什么动作。
排列活动顺序,即排列哪一步先做哪一步后做,排列的步骤会考虑做事的结果和效率。就像咖喱饭是为了做的好吃,同时又让别人按时吃到饭。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只有知道每个步骤所需时间,才能知道做整个项目需要用多长时间。就像咖喱饭的时间肯定和咖喱制作时间和煮饭时间有关。
制定进度计划,是指知道每个步骤所用时间、每个步骤所用资源之后的综合做事计划,它的作用是让我们做事的过程中有时间可参考,实时了解目前进度。比如,操作时,什么时间处理咖喱,什么时间煮饭。
控制进度就是一切都准备好了,我们需要按照已定的计划行动起来,这个时候就可以按照菜谱和时间计划做饭了。
当然以做咖喱饭为例,是简单以流程的形式讲解了进度管理的各个步骤,如果要运用到项目中,会复杂的多,所以,我找到了 PMBOK 中的项目进度管理概述图,里面的内容更加全面,给大家做参考。
此图来自于PMBOK,侵删
讲到这儿,相信大家对于项目进度管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但在理解的同时,肯定也会发出疑问,难道我需要每个步骤都那么清晰吗?毕竟真实的情况并不一定真的可以这么简单的划分,很多步骤是混在一起的。
确实是这样,所以,需要提醒的是,根据每家企业的情况和项目的不同,在具体情景下采用和裁剪项目管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
关键路径法或敏捷方法
关联到项目,进度管理的每一步内容细节都比较多,比如排列活动顺序用到的紧前关系绘图法( Precedence Diagramming Method,PDM ); 估算活动时间用到的工作分解结构(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WBS ),每一个都值得用一篇文章细讲,这个后面我们可以在详细化单篇补充,今天就讲一下整体的方法和概念。
进度管理的整体计划中,有一个必须要考虑的点是:项目团队用的开发方法是敏捷开发还是预测型开发,因为两个开发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导致进度管理的流程的差别。
▍预测型开发一般我们会用关键路径法CPM
关键路径是项目中时间最长的活动顺序,决定着可能的项目最短工期。它的作用是让我们在项目进度计划中对于时间的把控更精准。
为了讲具体内容我们先科普一些概念:
DU:活动的持续时间,例如一个活动持续时间是24小时,是指3个工作日(每天8小时)。
ES:最早开始时间( Earliest Start ),是指某项活动能够开始的最早时间,只决定于项目计划,只要计划的条件满足了就可以开始的时间。
EF:最早结束时间( Earliest Finish ),是指某项活动能够完成的最早时间。其中EF = ES+DU, DU为活动持续时间,顺推法先知道开始时间。
LF:最迟结束时间( Latest Finish ),是指为了使项目在要求完工时间内完成,某项活动必须完成的最迟时间。往往决定于相关方(客户或管理层)的限制。
LS:最迟开始时间( Latest Start ),是指为了使项目在要求完工时间内完成,某项活动必须开始的最迟时间。其中 LS = LF -DU,逆推法先知道结束时间。
TF:总浮动时间(总时差),在任一网络路径上,进度活动可以从最早开始日期推迟或拖延的时间,而不至于延误项目完成日期或违反进度制约因素,就是总浮动时间或进度灵活性。计算方法:TF = LS – ES = LF – EF。
FF:自由浮动时间(自由时差),指在不延误任何紧后活动最早开始日期或不违反进度制约因素的前提下,某进度活动可以推迟的时间量。总浮动时间可能等于大于自由浮动时间,TF≥FF。
在正常的项目进度计划中,我们需要先算出整个项目的关键路径,然后得出各个活动的总浮动时间,自由浮动时间,以此作为参考规划整体的进度。
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以一个实例来讲:
看下图:ABCEDF 相当于我们项目中的各个活动,紧前活动是左列活动前一个活动,估算天数代表最左列活动需要持续的时间。接下来我们正式走下关键路径法的每一个步骤。
注:后面的内容会采用下图方式来标注活动的 ES、EF、DU、LF、LS 以及活动名称( ID )
第一步,画出网络图
根据活动、紧前活动、以及活动持续时间画出网络图如下。
第二步:计算关键路径。列出所有可能的路径,比较其长度
路径A-B-C-D长度为3+6+4+5= 18
路径A-B-C-F长度为3+6+4+3= 16
路径A-E-F长度为3+8+3 = 14
关键路径是项目中时间最长的活动顺序,故关键路径为A-B-C-D,长度为18。
第三步:顺推。计算最早时间,从左到右推导。
注意:采用顺推法和逆推法进行进度网络路径计算时,需要关注活动是从第0天开始还是从第1天开始,两者显示时有些许不同,就是 ES 的值会有所差异,为了使大家更好理解这一步从0开始和从1开始都会举例显示,但是后续举例中活动全是以1开始显示和计算。
比如以0开始如下图:
以1开始如下图:
第四步:逆推。计算最晚时间,从右到左推导。
第五步,计算所有活动的TF和FF。
这里只以活动E为例:
E的总时差TF= 8( E的LS )–4(E的ES) =15( E的LF ) –11( E的EF )=4
E的自由时差FF= 14( F的ES )-11( E的EF )= 3
我们可以以此方法,计算其他活动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这样在后续的项目实施中,安排计划就会有一定的时间标准。
▍敏捷开发用到的是时间盒方法
时间盒是指针对某件事或某个目标,给定一个固定的可用时间,这个时间不能改变。它一般情况下会比较短,例如几小时或者几天,人们需要在这个给定的时间内尽全力去达成目标。
时间盒的定义可以分为三步:计划( Plan )、执行( Do )和复查( Review )。
1、计划( Plan ) :花费多少时间能达到目标。需要考虑时间盒的长度、对于技能的要求、成本预算以及度量成功的标准是什么等,在后续的行动中作为指导原则。
2、执行( DO ) :为了完成目标执行实际的工作。
3、复查( Review ) :总结学到了什么,下一个时间盒该怎么改进等。
敏捷方法采用短周期来开展工作和审查结果,必要时允许做出调整,所以,在项目执行中会有很多小的时间段把控,时间盒在里面的应用非常重要。
三
总结
我们了解知识时,通常会明确的表明出传统型开发和敏捷开发的区别,但是在真实的环境中,这两种方法往往是分不开的。不管是受全球市场快速变化的影响,还是很多企业直接敏捷转型的难度冲击,混合型的项目管理方法,才是目前市场最常用的。
所以,无论是采用预测型开发生命周期来管理项目,还是在敏捷环境下管理项目,项目经理的角色都是不变的,如何高效使用相关的工具和技术,一直都是项目管理人士需要掌握的技能。就像今天讲的项目进度管理,也是项目管理工具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哦了,这篇文章到此就结束了,码字不易,分享、点赞、评论 ,就是对我最好的鼓励,当然如果有任何想法想分享,随时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