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6bar】机关枪还是步枪?二战美军广泛装备的BAR性能怎么样?

在美军轻武器装备史上,枪支被称为步枪,但当时全副武装的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使用它作为轻机枪,就是BAR——勃朗宁自动步枪。这篇文章带领你进入BAR的时代,探索它背后的故事。

BAR的全称是勃朗宁自动步枪(Browning Automatic Rifle),虽然被称为步枪,但经常被用作轻机枪,在轻机枪发展史上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报今年8日在介绍美国海军陆战队的IAR轻机枪时称美军M249轻机枪射手的军事功能为“自动步枪手”,这源于当年巴萨手在美军步兵班的军事职务。(威廉莎士比亚,《北方专家》,美国《南方专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AR在国会议员面前演示这把枪的性能卓越,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场应该促进BAR的诞生。

美国在一战前曾少量试验装备外国和本国设计的机枪,但由于官僚主义的优柔寡断和缺乏实践的军事理论,没有进行大量安装。结果,当美国于1917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时,在以机枪火力为主的壕沟战中,抵达法国的美国远征军仅用670多架M1909Hachikes机枪、282架M1909 Maxqin机枪和158架Kolt M 1895机枪与敌人对抗。由于武器弹药严重短缺,美国远征军只能由法国和英国补充部分装备。法国提供了M1915肖萨轻机枪。从这把枪发射的8毫米勒贝尔弹不能与美军武器通用,这个枪问题相当多,但在行进间射击中,美国远征军只能使用这种武器,其他机枪太重,不能用于行进,美国远征军不得不暂时使用这种武器。(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战争)鉴于轻机枪严重短缺,美军认为应尽快重新调整军备。

就在这个时候,约翰布朗宁带着两种新设计的自动武器前往华盛顿进行演示,其中一种是水冷重机枪,另一种是步兵行进期间可以射击的自动步枪。两种武器都使用美国0.30-06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公开展览中,包括军事高级公务员、国会议员、外国政要和新闻记者在内的共300多名旁观者对这两种武器进行了实弹射击演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随后,美国陆军军机官员在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进一步试验了这两种武器后,决定于1917年5月正式采用。但是为了避免混淆,使用弹链的水冷重机枪被称为M1917勃朗宁重机枪,使用弹夹的自动步枪被故意命名为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即BAR。两人都被定型的时间都是1917年。

早期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BAR)

首次改进的型号——M1922轻机枪,这种枪只装备了少量美骑兵

第二种改善型号——M1918A1

第三种改善模式——M1918A2

多家公司共同生产

1917年7月16日,科尔特获得了12000个BAR的生产合同,并获得了垄断生产权。但是当时科尔特完全满足英国陆军维克斯机枪的生产合同,同时推迟BAR的生产,正在想办法扩大在康涅狄格州的新工厂。(威廉莎士比亚)(美国)。

在美军急需新武器,Colt不能立即投入BAR的情况下,美国陆军指定温切斯特武器公司为BAR的主要承包商。

。温彻斯特公司在做生产准备的同时,其技术人员协助完成了BAR的生产型设计,该生产型与原型的最大区别是将抛壳方式由向上抛改为向右抛。

但温彻斯特公司的BAR同样迟迟没有开始生产,在军方的多番催促下,直到1918年2月温切斯特公司才急急忙忙地启动了BAR的生产线,当首批生产的1 800支交付使用时,发现许多枪的部件不能互换。温彻斯特公司不得不暂停生产,重新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在改进完成后,温彻斯特公司获得了一份25 000支BAR的生产合同,他们在1918年6月再次全面投产,当月就交付了4 000支枪,7月又交付了9 000支。

当温彻斯特公司进入满负荷运作时,柯尔特公司和马林·罗克韦尔公司 也开始投产BAR。不过马林·罗克韦尔公司所获得的生产合同是为比利时政府生产该枪。这三家公司一起生产时,日产量达到706支,至一战结束时共交付了约52 000支BAR。1918~1919年间,又生产了102125支,其中柯尔特公司生产了16 000支,温彻斯特公司生产了47 123支,马林·罗克韦尔公司生产了 39 002支。

结构特点展现

BAR是一种可单、连发发射的自动步枪,快慢机位于机匣左侧,分别有保险“S”、单发“F”和连发“A”三档。其采用活塞长行程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偏移式闭锁方式,开膛待击。导气装置设在枪管下方。机匣是由一整块钢机加工而成,拉机柄位于机匣左 侧。枪管长610mm,其是拧进机匣前端的枪管节套上,不能快速拆卸。枪口安装有柱形消焰/制退器。枪托为木制,机械瞄具由柱形准星和表尺组成,表尺射程91.4~1 371m(100~1 500码)。供弹具为20发双排盒式弹匣,据说还研制过40发容弹量的防空弹匣,但从1927年后就全部弃用。BAR的设计中本来包含有刺刀,但没有大量生产,因此保存到今天的极为罕见,刺刀使用时安装在消 焰器下方。

由于BAR是为步兵行进间射击而设 计的,因此配备了一种专门的弹匣带, 其右侧有一金属“杯”,可将枪托底部 插入其中。该弹匣带有4个口袋,每个口袋中可装入2个20发弹匣,另外,还 有一个可容纳M1911手枪的2个7发弹匣 的口袋。弹匣带上的索环可加挂手枪 套、水壶、急救包等物品。此外还有一 种“副射手”弹匣带,其上有4个容纳BAR弹匣的口袋。

BAR是在1918年7月开始运抵法国 的,第一支使用该武器的部队是美国陆军第79步兵师,首次投入实战是在1918年9月13日。值得一提的是,约翰·勃 朗宁的儿子范·阿尔文·勃朗宁少尉在当时的战斗中使用了他父亲设计的武器。

尽管BAR是在一战末期才投入使用的,但仍给盟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 来法国订购了15 000支BAR以取代极不可靠的绍沙轻机枪。

多次重大改进

一战结束后,BAR进行了多次改进。

第一次重大改进后定型为M1922轻机枪。该枪备有重型枪管,枪管表面带有散热槽,枪管节套上安装有一副可调节长度的两脚架,枪托底部有一个单脚架,枪托底板上还有铰接式的支肩板,以 便连发发射时使枪稳定在肩膀上。该枪于1922年少量生产并装备了美国骑兵。

1926年,对原版BAR的护手进行缩短,使枪管更多地露出来,以加快散热速度。美军在采用新的0.30-06 M1 步枪弹后,BAR的瞄准系统也相应地 进行了重新设计,以适应新的弹道。这 一时期,柯尔特公司还生产了一种质量 较轻的半自动BAR,命名为柯尔特75 型“Monitor”步枪。该枪最初主要供警察使用,臭名昭著的犯罪分子克莱德·巴罗、邦尼·帕克就是被执法人员 使用这种武器成功击毙的。

对BAR的第二次重大改进是在1937年,目的是增强连发发射时的有效性和操控性。改进后被美国陆军定型为M19 18A1 BAR。相比起原来的 M1918,M1918A1在导气箍上安装了一副轻型两脚架,腿架高度可调,并在枪托底板增加了支肩板。不过M1918A1 也只生产了很少的数量,还有一部分 M1918A1是由原来的M1918直接改装而成。

第三次重大改进在1938年年初开始,当时欧洲战云密布,美国军队再研制轻便的班用轻机枪为时已晚,所以决定再次改进BAR。改进后的BAR在1939年被定型为M1918A2 BAR,并于1940年正式采用。

M1918A2最重要的改进是取消了单发发射功能,只能连发发射,并在枪 托上安装了一个降低射速用的缓冲装置,通过快慢机来选择两种不同的连发射速:设定为“F”档时,为300~450 发/分的低射速;设定为“A”档时,为500~650发/分的正常射速。此外, 两脚架也进行了改进,架腿上增设了防滑板,且安装位置也由导气箍移至枪口部。扳机护圈前添加了金属导棱,便于辅助快速更换弹匣。护手形状和尺寸都作了改变。表尺也作了修改,以适应新的0.30-06 M2枪弹更平直的弹道,表尺射程91.4~1462m(100~1 600码)。到了1942年,将枪托由木制改为玻璃钢制。在二战中后期,又在枪管上增加了提把。

最初的M1918A2是由部分旧的 M1918、M1922和M1918A1改装而成。在美国加入二战战场后,BAR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于是政府找了IBM公司(即大家熟知的当今的计算机巨头)和新英格兰轻武器公司作为M1918A2的生产承包商,这两家公司在二战期间一共生产了168 000支M1918A2。

在实际战斗中,BAR的质心位置较好,而且因为两脚架和消焰器很容易拆卸,所以作战部队经常去掉两脚架,以减轻质量和提高机动能力。结果在二战中M1918A2都回复到一战时那种“行进 间射击”的角色,在战斗中使用效果相当好。

二战时一名BAR射手在法国俘虏了一名德军士兵,他使用的就是拆掉了两脚架的M1918A2

朝鲜战场上,美军使用了M1918A2 BAR

二战战场上的战术运用

由于BAR是作为班组火力支援自动武器配发的,所以步兵班里所有人都要 学会操作使用,以便遇到指定的BAR射 手战死或受伤时能有人马上接手。 二战期间,美国陆军一个步兵班由 12人组成,但只配备1支BAR。美国海 军陆战队的步兵班编制几经演变,由二 战初期的9人班到12人班再到13人班, 而班组内配备的BAR也从1支到2支最 后是3支。直到今天美国海军陆战队仍 然维持着1944年确定的步兵班编制,即 1名班长带领3个4人火力小组,每个小 组配1支轻机枪(以前是BAR,现在是 M249)。

在太平洋战场上,BAR往往被布 置在巡逻小分队的一头一尾,当遭遇伏 击时可以迅速压制敌人的火力点。据说 在太平洋战场上,再没有比BAR的射 击声音更能稳定美国士兵们信心的了。 1944年的关岛战役中,美国海军陆战队 3师9团1营的一名BAR射手——二等兵保罗·威特克所在的排遭到火力压制, 威特克站起来用BAR压制日军的机枪 火力,让他的战友得以救护伤员并撤出 危险区,然后他一边推进一边射击,一 直推进到离敌人阵地几米时再投掷手榴 弹,当场干掉8名日本兵,但他最后还 是被日军射杀了。因他的英勇行动,后 来他被追授荣誉勋章。

在二战期间,BAR不只是作为步 兵班组的火力支援武器,也被其他兵种 广泛使用。有一个有趣的例子,一名美国飞行员沃里·盖达上尉有一次在驾 驶C-46运输机时遭到日军战斗机的拦 截,他把一支BAR从机舱窗口伸出去扫射,结果打掉了一架中岛战斗机,因为倒霉的飞行员刚好被到枪弹击中了。

不可避免的缺陷

当然,BAR也有其缺点。首先,它质量偏重,二战时,一名海军陆战队队员携带1支BAR外加12个实弹匣,总质量高达18kg左右,射手的负荷非常大。

此外,BAR的枪管升温速度很快, 加之枪管不可更换,在短时间内连续射 击数百发后,枪管就会变红,以至于烧焦护手与枪管的接触部位,导致护手脱落。

弹匣容弹量少也是一个问题。为此BAR射手都得学会打出3~5发点射,但即使这样,往往只扣了几下扳机就会打空弹匣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海军陆战队经常采用两个小组轮流射击的方法,一个小组的弹匣打空了,另一个小组再开火射击,让前一小组有时间更换弹匣。美国陆军步兵班的标准配备中只有1支BAR,但一些作战部队会另外自备1支,让每个班有2支BAR可以轮流射击。

M1918A2服役一段时间后,军械人员开始收到后坐缓冲器频频出现故障的报告。经过调查,发现这是由于士兵保养BAR时都是枪口向上竖直搁在地上,结果枪油和火药燃气残渣都聚到后坐缓冲器上了。此外,BAR的导气箍没有使用不锈钢材料。由于当时的枪弹发射药具有腐蚀性,在潮湿环境下使用时如果不经常进行维护,导气箍就很容易生锈。因此军械人员建议定期维护枪械,并注意维护枪械时枪的放置方式。

越战初期的南越政府军装备了M1918A2

波兰生产的BAR的仿制型——Wz.1928轻机枪

用户广泛

二战结束后,BAR继续服役。朝鲜 战争期间,其生产再次被启动。这次签 约的是皇家麦克比有限公司,共生产了 61 000支M1918A2,这些枪全部采用了 一种新的消焰/制退器。1957年,BAR 被使用7.62mmNATO弹的M14步枪取 代。不过,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为南越 政府军提供的武器中还包括了该枪。

BAR在美国国民警卫队中服役时间更 长,一直使用到1970年代才撤装。还有 许多国家从美国的军事援助计划中获得BAR,有些一直使用到1990年代。此外,其他国家也有生产BAR。 勃朗宁后来把自己的设计卖给比利时FN公司。FN公司在此基础上推出了FN M1930轻机枪,又被称为FN D型 或勃朗宁轻机枪,改用7.92×57mm步 枪弹,采用快速拆卸枪管和手枪形握把。瑞典卡尔·古斯塔夫公司生产的 BAR命名为m/21和m/37轻机枪,改用6.5×55mm口径。波兰生产的BAR有 两种,一种是步兵使用的Wz.1928轻机 枪,另一种是被称为“观察员机枪”的 Wz.1937航空机枪。后者主要将射速提 高至1 100发/分,改枪托为D形握把, 枪管能快速拆卸,最特别的是供弹机构改为机匣上方的一个91发弹鼓。该枪一共生产了339支,主要安装在PZL37中 型轰炸机和LWS-3 Mewa侦察机上。 另外英国也曾装备过改为0.303英寸口径的BAR。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