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全年热闹的新产品发布会上,2015年全年拥挤的移动互联网通信终端市场的主要企业唱歌登场。接连推出了重复的神器,其中不乏优秀作品。现在,我们一起总结一下2015年各大企业的主力产品。大卫亚设(David Assell),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新闻)。
一.iPhone 6s/6s plus
每年的秋天,都会有一场人们猜得出开始,也猜得出结局的产品发布会,今年也不例外,苹果的保密机制虽然已经做到类军事级别但仍然没有有效的抑制住新品发布会之前的种种真实度极高的曝光。
在iPad Pro带领的众多吸人眼球的新品之后,新一代iPhone压轴出场,按照苹果公司的惯例,此次6s依旧是作为一款过度机型出现,相比于上一代”bigger than bigger“而言,此次的”唯一的不同是处处不同“看得出苹果确实是在文字上下了些功夫的。话说回来,相比于上一代S系列的产品,此次较上一代的更新虽然新增和升级了许多功能和硬件,但不多不说其中大部分都是情理之中:
外观方面,6s采用了更加坚固7000系列铝合金机身,虽然牺牲了些许加工性能但强度相比之前的6000系列强度增加了60%,当年那种”弯弯门“将大幅度降低。配色上虽然推出而颇受女性用户喜爱的”玫瑰金“配色,不得不说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5s时期”香槟金“的启发,库克也确曾表示其主要是针对中国用户的需求而打造。
新款产品内置了最新A9处理器,后置摄像头千呼万唤般的终于升级到千万像素级,除这些常规升级之外,3D Touch技术的引用可谓是这次新品的革命性升级,将按压触控的人机交互方式引入到6s/6s plus当中,看起来棒棒的,但现实当中小编周围的朋友并没有经常用到这项技术,这原于众多常用软件还没有针对这项技术进行开发。
6s/6s plus已经上市三个月多月,外界对于其褒贬不一的评价也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针对iPhone 7的新一轮猜测曝光,可见iPhone的吸引力犹在,对苹果的期待犹在。
二.Sony Z5Premium
在苹果和三星高价位机型的对决和国产中低端手机垄断的行情下,似乎已经有很多人遗忘了Sony手机,前些日子也有谣言称如果Sony移动设备再不盈利就要退出手机行业。对于一向以工业设计著称Sony来说与其他各大厂商不同的是其每年2-3款旗舰机型的微更新迭代,在Z4上市刚刚4个月之后Sony便马不停蹄的推出了这款Sony Z5Premium。
Sony从当年Xperia Z开始扛One Sony大旗之后每一代产品就在这种微升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常人看来很难分得清Z3、4、5、在外观上有什么区别,想想真是像极了当年的Lt26i、Lt26ii、Lt26w傻傻分不清楚。
Z5 Premium延续了Z系列一贯的显示技术、音频技术、防水防尘技术,拥有如今旗舰机型所需的出色性能,在设计方面虽然没有明显的改变,但也延续了一贯的精致。指纹识别、4K分辨率显示屏与2300万像素G镜头是Z5尊享版的一次全新尝试,在此前提下Z5尊享版仍旧有着不错的续航表现,也规避了上一代明显的发热问题。整体来说Z5尊享版是一部合格的旗舰,不过5699元的价位也同样的很“旗舰”。
三.BlackBerryPriv
一直被黑莓这种不妥协不投降的精神所吸引着,而且黑莓还时不时的推出诸如passport这样让小编只一眼便爱上的机型,但无奈就连黑莓坚守的小众市场如今也变得摇摇欲坠,朝不保夕,终于黑莓还是让了步,推出首款搭载Android系统的机型——黑莓Priv,而它的出现,也宣告了黑莓自家BB OS系统的消亡。
背光物理全键盘;5.4英寸的2K分辨率屏幕,搭载高通骁龙808处理器+3GB RAM;与S6 edge+相同的双曲面屏幕;背部类凯夫拉纤维的材质。虽然有不重视自家手机的传统,但此次1800万像素+光学防抖的主摄像头与Android系统的支持让此次拍照方面不用被批得很惨了。
对于黑莓Priv来说,有着独一无二的物理全键盘设计,在保持大屏幕的同时为了不让机身显得过长,黑莓将键盘通过滑盖式设计藏于屏幕下。虽然这一设计会大幅增加机身厚度,但最终9mm的厚度也证明了黑莓有着十足的把握。物理键盘一大好处就是在熟悉后能大幅提升输入速度,甚至实现盲打,同时第三方输入法也支持滑出键盘时自动隐藏。外媒对它的评价是:流畅自然的滑出体验+超出期待的按键手感;除了支持打字,还支持触控,有点“触控板”的感觉。
目前黑莓Priv已经在香港正式发布,价格在6K港币上下浮动。这样无视苹果三星的价格使它只能被少数人拥有,虽然依旧深爱9900时期的人大有人在,而此次定位商务又显得与目前市场上追求的轻薄高颜值又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注定成为少数中的少数。
四.Microsoft Lumia950
“对不起,苹果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在年末微软发布会之后的各大科技论坛上充斥着这样的评论,微软这次发布了许多充满黑科技的产品,其中在被Android和iOS挤压的几乎没有多少份额的手机市场,微软推出了Lumia 950和950XL这样的提振Windows手机气势的产品。
运行完整版Windows 10系统,连接显示器可直接当PC使用;采用导管水冷降温(Liquid cooling tech),能够有效克制骁龙810的温度;Windows Hello虹膜扫描技术;无处不看得出来微软这次真的是拼了。
高通骁龙810处理器的温控问题由来已久,但是在品牌和高性能的追求下不少厂商依旧冒险采用了这套方案。不过后续的结果就是通过各种锁频降频的手段减少它的发热量,而微软似乎找到了让它冷静的办法——液态冷却。通过液体在机箱内的流动带走大量的热量,比起传统的风扇散热效果更佳。而现在微软将这种类似的技术带到了手机上,究竟实际效果如何需要在以后加以验证。对于早先已提出的Windows Hello,用户通过虹膜解锁可以做到只看看手机屏幕就可以解锁。
在微软独立支撑WP的时候,与主流的两大操作系统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现在已经不是拼屏幕、内存、摄像头的时代,但不能避免软件上的匮乏一直让WP心有余而力不足。作为亮点的水冷降温和虹膜解锁或许会引来新一波的技术变革,让我们拭目以待。
五.Samsung Galaxy S6 edge+
柔性屏幕是日前引起各大厂商高度关注的一个项目,在这方面韩国人无疑走在了世人的前面,从LG flex和三星Galaxy Round开始被人们认识到现在,LG目前仅推出了两款产品,三星则乐此不疲的相继推出了Note edge、S6 edge,在最初的简单信息和工具栏展示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交互展现,Galaxy S6 edge的升级产品Galaxy S6 edge+也不加入了更多曲面屏幕的新玩法。
双曲面屏幕目前依旧是三星的专属特性,此次用在其旗舰机型上足以看出三星对待这项技术的重视和誓与iPhone争高下的决心,从手机本身的特质来说,双曲面屏幕为智能手机带来了新的体验和新的观感,同时可以再侧面上添加“应用程序侧屏”;“人物侧屏”;“侧屏闪光”;“夜间时钟”;”可定制信息流”等众多功能,同时配备的2K液晶屏,4GRAM与强悍的 Exynos 7420 CPU让这部手机看起来无懈可击。
六.LG V10
如今各大OEM厂商正受到两面夹击的局面,一方面整个行业正面临没有创新就死的境地,一方面受到各大供应商的掣肘,LG作为韩日系手机的代表,之前发布的G3、G4第一次将机身的两侧按键移至主摄像头下方的做法和LG极具特色的拍照功能都让人们眼前一亮,最新的LG V10同样又是一部炫技之作,首次将”一机双屏“的概念托出。
LG V10的造型上透露着一股浓浓的硬朗风,双层玻璃对屏幕的防摔性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机身后盖的有机硅材质具有非常高的柔韧性,既能够对LG V10的防摔性提供良好保障,又保持了非常好的手感。
LG V10的“一机双屏”并非我们以往印象中的正反两个屏幕,而是同属正面的“主辅屏”,LG V10的主辅双屏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辅屏其实是在常规屏幕上方、正面双前置摄像头右侧部分单独显示,可以不受到主屏幕的影响而独立发挥作用。辅屏部分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是否显示,诸如时间、电量、天气、后台应用等信息,也就是说用户可以不进行任何操作即可很轻松查看这些信息,同时也可以显示个性签名。这次的确称得上是又一创新。并且相信这种风格的机型日后依然会是是LG自己的特色。
总的来看,V10绝对是一款优秀的机型,配置不用多说,从坚固独特的造型设计、到丰富齐全的功能体验、到双前置摄像头的小亮点等等,无不体现LG对这款旗舰的用心。可以确定的是,LG V10至少在同质化严重的时代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新鲜感和与市面上大多数机型更不一样的选择。
七.Moto X 极
这款海外名为”Moto X Force“的机型早在9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在海外上市, 除了15年旗舰机型的标配,骁龙810、2K屏以及3GB RAM之外,这款继承了支持自定义更换后盖的Moto新款旗舰手机与其他厂商的旗舰机型同样推出了一个令人无法拒绝的特质——ShatterShield屏幕,号称4年不碎的”极御技术“。这块“极御技术”的屏幕由五层结构组成,分别由硬铝材质基座、AMOLED柔性屏、双触摸架构、防碎内层和最外面的极御防碎外层。
背部经典的“Moto”式设计,银灰色装饰条内嵌一颗2100万像素主摄像头+双色温LED闪光灯,光圈并支持PDAF相位自动对焦,具体成像效果还是令人满意。
现在市场上的手机性能早已超出了使用需求,Moto则理性地选择了3GB RAM,虽然2K分辨率屏幕和骁龙810都是“电老虎”,但3760mAh电池再配合Turbo涡轮快充技术让用户不必担心续航问题,可见Moto X 极是一部用心做的集聚性能、做工的旗舰机。
X教授查尔斯曾才《逆转未来》当中说过”Countless choices define our fate, each choice, each moment, a ripple in a river of time.”无论多么重量级的产品终将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不断探索进步而淹没在这洪流之中,面对即将到来的CES2016和移动通信设备这片红海还能否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里程碑式的产品和技术,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