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手机用户都接到骚扰电话,有些用户每天要接到几个甚至十几个人,其中一类骚扰电话所占比例最高,手法也最隐秘。就是“大声”电话。一响就挂。发送者以这种方式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很多人认为这种“蜻蜓点水”式的骚扰是为了引诱用户回复,达到“吸入费”的目的,真的是这样吗?最近记者多方调查,探索了所谓“吸入费手机”背后的秘密。
救命信息疯狂传播,实际上是诱导吸入费吗?
“各位,请发一条救命信息。急需RH阴性A型血,孩子才8岁,爱情接力,救命之恩一定会感谢你的!”最近,很多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中出现了这样的帮助信息,信息后面还有两个电话号码。与此同时,该信息也在微博、论坛上广泛传播。为了尽快帮助这个“孩子”,善良的网民纷纷转发,甚至留言。然而,这条信息很快就被曝光为假消息。今年1月,与此消息拥有相同手机号码的“温州消防官兵帮助版”、“德州黄明公司同事版”等被当地媒体证实为虚假信息。
这一求助信息迅速造谣,但随之而来的说法引起了更多网民的担忧。“信息中的两个电话都是收费吸入电话。一旦打电话,将扣除高额话费。”“打电话调查一下你欠的钱是多少,如果不是土豪,打电话的时候要慎重。(莎士比亚。)很多网民发出了这样的通知,甚至有不少名人“大V”。
这个发言一出来,网民们的话题又一次提出来了。有一段时间,有关收费吸入的话题再次充斥网络,一些网民甚至主张,网络上经常发布的寻水公告、寻人公告中留下的电话大多是这种费用吸收电话。一旦打电话,将扣除高额话费。
重复,没有打电话的“吸入费”全部关闭,停机了。
这段时间,有关吸烟电话的各种消息、说法、甚至新闻报道都对这种高科技诈骗手段毫无顾忌,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只听到吸烟秘闻,但没有什么不实的。(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哈利波特斯。)记者进行了测试,以验证网民的说法。
记者先后在上述信息中留下的两个手机号码,前者是移动号码,后者是联合号码,归属地是黑龙江河,打电话时前者表示“关机”,后者表示“无法连接或断电”。记者多次打电话咨询相关网民,但没有发现手机话费以上的情况。
“用户接听电话是免费的,拨打电话的费用取决于情况,当地用户、外地用户或国际长途费用不同。”电信客服表示:“目前对所谓的吸入费电话没有不满。如果用户发现例外扣除,发送者很可能定制了相关业务。”“移动用户在接受普通语音电话通话时是免费的,打电话时也有相应的收费标准,所以没有恶意吸烟费。(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移动、移动、移动、移动、移动、移动、移动、移动)移动客服代表说。”接听电话是免费的,打国际长途的费用很高。
据客服工作人员透露,有些导购台在打电话时可以收取高于基本话费的费用,但通常会提前有导购音,一般费用应该是每分钟2元左右,没有几十元甚至几百元的扣除。
如果不是吸烟费诈骗,为什么这种虚假信息会持续传播?通信专家项立强表示:首先,网民预防谣言的能力薄弱,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漏洞百出的谣言才得以广泛传播。作为谣言的载体,微博、微信、论坛可以获得巨大的点击率和转发量,除非用犯法明确说明,否则这个平台一般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卫亚设)。
“铃声”电话大部分是“检测空号”
在调查中,与“吸入电话”一起最常出现的单词是“一响”电话。几乎所有手机用户都接到过骚扰电话,其中一个发生在深夜,电话一响就挂断,很多用户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发现这种骚扰电话被定义为“响一响”。据360公司公布的《2014年手机安全报告》数据显示,拦截数量中骚扰电话中“声音”电话的比重高达50%。
在360提供的骚扰电话号码中,归于青岛的“一声”电话号码为5个,记者的回拨发现4个号码连接或不关闭,1号拨号为“寻找健康的男源做母亲梦的女电子音”。随后记者查询话费后,仅扣除了唯一连接的电话话费,费用为0.15韩元。
记者还从市民徐老师的手机中,根据最近拦截的5部“大声”电话依次拨打电话,其中2部没有接通或关机,1部是空号,其余2部都是业务营销电话。记者随后注意到,除了基本货币费外,话费没有异常。
这种“大声”电话到底想干什么?据360移动安全专家陈冲称,目前这种一次电话通话的方式不是广为流传的所谓“吸入电话”,而是为了确认用户的手机号码是否正常使用。“业界称之为‘检测空白号码’,对方通过电话自动呼叫用户,根据用户手机端返回的语音信息(如等待、通话中、关机、传真等)判断是否有人使用该号码。”
陈冲介绍说,这项业务对从事电话或文字营销的行业(如房地产、保险、汽车、甚至一些非法业务)至关重要。“所以,如果用户注意观察,在接到“一次”电话后的一两天内,通常会收到销售电话或短信。”
随后,记者联系了一个名为“空号探测网”的网站。客服工作人员表示,从5万个号码开始测试,充值200元可以检测到30万个号码,充值越高优惠越大,充值5000元可以检测到1000万个号码。“几个小时之内就能拿到空号码清单。排除空号码比直接向号码段发送信息经济得多。”
加入增值电话?彻头彻尾的骗局
为了进一步实现“吸入电话”的真实情况,记者通过向话务员的转换,调查了所谓的“吸入电话”来自哪里。记者
发现,与外界“吸费电话”俗称不同的是,“业内”称之为“加值电话”。记者以加盟者的身份联系了两家“加值电话”加盟公司。记者首先登录了一家名为“北京风帆网络通讯公司”的网站,网站醒目位置挂着一个视频,内容为警方提醒手机用户防范吸费电话,同时罗列了大量媒体有关吸费电话的报道,以此作为证明吸费电话存在的铁证。
公司“于经理”介绍,加值电话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话群拨器默认手机号码向外发出群呼,输入号段可瞬间使成千上万个电话号码造成未接来电,当有电话回拨过来时,电话转接器自动将来电转接至美国的高收费电话平台。回拨产生的费用由消费者支付,由签约运营商代收,然后分级分成。“最高级就是外国的电话平台,第二级是国内的运营商,第三级是我们公司,第四级就是你们加盟商,最后一级就是被吸费的用户。”于经理说,“每有电话打入,将扣除对方50元每分钟的话费,其费用由网络运营商代收,你可以提取总话费的25%作为佣金也就是12.5元,其余75%的分配为网络运营商50%我们25% ,形成互惠平台,每天返利一次,打到你的指定账号。”
当然想要获得这种“坐在家里就能发财”的捷径,记者需要支付5000~15000元的设备费。“设备越好,单次拨打电话越多,成功率越高,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来考虑一下。”于经理介绍。
记者最后提出自己确实想要购买相关设备,但想要亲自验证一下手机号码是否能够“吸费”。于经理显得颇为为难,称公司规定不能向未加盟客户透露号码信息。“想看可以到现场来看,具体的原理你一看就明白了,不过相关差旅费要你自己承担。”而且为了证明公司的正规性,公司网站首页上挂了一张模糊的营业执照照片。但记者随后在北京市工商局官网查询发现,根本没有这家所谓“北京风帆网络通讯公司”的注册信息。
“这就跟网上教授诈骗技巧的骗局一样,专骗那些想当骗子的人。”在进一步调查中,记者发现了一些“加值电话”加盟者现身说法,揭露这种所谓一本万利的方式其实就是彻头彻尾的骗局。“其实仔细一想就知道是骗人的,如果真的这么好赚钱,他们自己人为什么不去赚,还把这种好事分享给陌生人?”网友huuwii说。
混淆恶意吸费与高额话费概念
那么坊间盛传的吸费电话是否真的存在呢?
记者发现,这个纠结至今的问题,其实工信部早在2008年已进行了澄清。工信部认为,按照我国的电话计费原则,无论用户所拨打的电话呼转到何地,接通后主叫用户只需要支付从主叫号码到所拨打的号码之间的通信费,而被拨打号码的用户则需要支付从被拨打号码到其设置的呼叫转移号码之间的费用。由此可见,几秒钟的通话要收取高额话费,从我国现行传送信息的命令上和计费规则及法理上,都应该不存在。
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系统部副经理宁宇一直在追踪吸费电话问题,在他看来,“电话回拨吸费”很可能仅是个传言。他在自己博客上公开征集有相关问题的网友提供线索,统计结果发现,200多个可疑号码中,没有一例为回拨吸费现象。
对于很多人认为的骗子是通过把骚扰号码转移到声讯台甚至国外平台上进而赚取高额费用的说法,宁宇表示这种说法没有依据。
宁宇表示,按照我国的移动计费方式,A用户呼叫B,B又将呼叫转移到C号码,而A只需要支付由A到B的费用,不必支付与C有关的费用。也就是说,如果C号码是个声讯台或者海外号码,B进行呼叫转移到C,那么如果A呼叫B号码,又被转移到C的时候,A 是不需要、也不会支付B到C的长途费或信息费的。
记者又咨询了山东省通信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恶意吸费电话的相关投诉。
360移动安全专家陈冲一直致力于手机安全防护的相关工作,曾对吸费电话这一话题进行过相关研究。“截至目前,我和我周围的同行从来没接触到一例网上盛传的那种所谓电话恶意吸费的案例。”陈冲表示,经过对此前多次“疑似”吸费电话分析,他发现民众对吸费电话的恐惧其实是对恶意吸费与高额话费概念混淆。
■链接
诱导回拨电话两种盈利模式
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系统部副经理宁宇表示,一些诱导回拨的电话其盈利并非通过收取用户高额话费,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这种电话有两种盈利模式。
第一种,是单纯的广告电话,用户回拨的那个被叫号码后面挂个IVR(或者别的放音设备),用户接通后放广告录音。这种模式与垃圾广告无异,被叫号码拥有者以此向广告发布方收广告费,但对用户端是没钱可赚的。
第二种,是境外声讯台,其号码是境外号码,寄希望于客户没仔细分辨号码就直接回拨,而产生巨额国际长途费。这些费用的大头被境外运营商拿走,而用户回拨的那个号码拥有者,则与境外运营商分成。工信部提示,在遇到“响一声就挂”的未接陌生来电时,用户应提高警惕,建议不要马上回拨,特别是来电显示号码包含“00”或“+”时,更需谨慎对待,如果回拨可能产生相应的境外电话费用。
(编辑:极品小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