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明(部门专栏作家)
不发朋友圈其实没那么重要。
好好做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你是否也有这种感受:
翻朋友圈时,发现很多朋友,都不常更新了。甚至有的,直接一片空白。
其实这不是个例。
看过一组微信官方数据:每天有10.9亿的人打开微信,7.8亿的人刷朋友圈,但只有1.2亿的人发朋友圈。
也就是说,有9亿人,已经从朋友圈消失了。
这些人去了哪,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
不是所有事,都适合分享
上周,和一个许久没联系的朋友吃饭。见面前,本想看看他的朋友圈,了解近况。可发现距上次更新,已经过去一年多了。
等见了面,才知道,他去年开了家公司,受疫情影响倒闭了,还欠了很多钱。他白天送外卖,晚上干兼职,用半年把钱还清了。
这中间经历了多少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有那么一瞬间,很想问他,这些事怎么没见你说过。可转念又一想,如果换做自己,可能也会默默扛过去吧。
因为生活如人饮水,无论好坏,都做不到感同身受。其中的悲伤或幸福,只有经历的人才懂。
真的很少有人,愿为你的情绪买单。
豆瓣上, 有位网友,分享过她一段人生低谷时光。
去年6月,她爸爸被确诊癌症。为了治病,家里花了很多钱,甚至房子都卖了。
她说,当时真的很怕,怕突然接到家里电话。那段时间,失眠、大把掉头发,都是常态。
起初,她因压力太大,曾找人倾诉。可次数多了,对方也开始敷衍。而她发出的朋友圈,也只有几个点赞。
曾有关系较好的同事,和她说,很多人都把她屏蔽了,叫她“祥林嫂”。
所幸到了后面,她开始强迫自己冷静,尽量抽出时间陪伴父亲,用进口药治疗,让自己不留太多遗憾。
一年后,父亲过世。她仍痛的撕心裂肺,只是这次,她自己扛了过来。
看她的经历,不由鲁迅那句: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
很多时候,你觉得天塌下来的大事,对别人而言,只和过往浮尘一样,与平时并无两样。
有时,是你说了别人未必能懂。就像不是所有鱼,都活在一片海里。有时,则是懂了,也未必一直愿意懂。因为你的负面情绪,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压力。
但无论怎样,都要明白,有些事,只能自己面对。就如《霸王别姬》中这句话:人呐,得自个成全自个。
那些没说出口的事,终要学会放下。
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分享
看过一句话:我希望你过得好,但不希望过得比我好。
很矛盾,但也很现实。因为你分享出的快乐,在别人那,很可能就成了不快乐。
而这些人的不快乐,最终很可能发泄到你身上。
微博上有位网友说,她曾省吃俭用3个月,买了个新款LV包。在拿到包那天,就第一时间晒到朋友圈,分享喜悦。
可谁知没过几天,就有一位姐姐找她借包。
那个姐姐和她不是很熟,但毕竟住一个小区,抬头不见低头见。她不好拒绝,就借了。
等还回来时,她发现,包的底部处被磨了一个孔。她很生气,跑去质问,可人家坚持说,借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那段时间,她真是被气得吃不下饭。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事情已经发生了。
其实,这类事情,在生活中有很多。因为能让他人嫉妒的,往往不是陌生人的飞黄腾达,而是身边人的乘云上升。
越是认识你的人,越是如此。而且,这种嫉妒,往往最不加掩饰。
作家苏心,讲过一件事:
四年前,她刚写公众号时,在群里认识了一位文友。两人微信上聊了一年,相处很愉快。
后来,她开始写出小爆文,发在朋友圈里。刚开始,文友还会说句恭喜。可次数多了,便开始阴阳怪气。
有次,她的文章被一个大号转载。那位文友看见后,直接在群里攻击,说文章写得很差,没什么好炫耀的。接着,她便把苏心拉黑了。
这事还没结束。后来,苏心得知,那天文友被气到情绪失常,不停地问别人,为啥不是我?
多荒唐,也多可笑。两人的努力和天赋都不同,有何好嫉妒的?
《东邪西毒》中说:“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嫉妒。”
你永远也不知道,那个羡慕你的人,在下一秒会因嫉妒做出什么。
所以,在有肉吃时不吧唧嘴,不但是一种是善良,更是一种智慧。
有些事,真的不必昭告天下。
一个人的成熟,从沉默开始
有人说:现在朋友圈还发表心情感慨的,基本年纪都不大。
细想这句话,并不无道理。
因为,以前遇到点挫折,就喜欢发几句感悟吐槽。但长大后会发现,比这大得事还有很多。而且都是一个接一个,压得人喘不过气那种。
成年人的世界,从没有容易可言。
就如这句话:其实我们这代人,是没有退路的。我看过很多人,就那样站在路中间哭。身后没有灯火,身前白雾茫茫。
而当一个人在最绝望时,会做什么?找人倾诉,或大哭一场?
马东说:都不是。情绪走到尽头,剩下的只有沉默。
知乎上,有位网友她说有个前同事,叫莹莹。
莹莹非常喜欢发朋友圈,经常晒老公送的礼物,一起吃的饭、看的电影。最多的时候,一天发过四条。
但不知何时起,她从朋友圈消失了。点开她的朋友圈,只有一条横线。
这位网友赶忙问莹莹,发生了什么。再三追问之下,才得知,她丈夫因赌博,欠下一屁股债。房子被抵押,银行卡也被冻结。
偏偏这时,父亲又病了。她还要想办法,去筹医药费,陪着做检查。
她说,那段时间根本没心思发朋友圈。每天天没亮出门,晚上11点才回家。每当一天结束躺在床上时,身体就像被抽干了力气。
人在最痛苦时,是哭不出来的,他们还是像之前一样,外表没什么不同,只是内心早已山崩海啸。
海明威,有句话很经典:“我们用两年学说话,却用六十年学闭嘴。"
人生这条路上,总有一段路,需要你自己,也只能是你自己走。
因为有些事,是找不到合适的人说。有些事,则是不想别人说。毕竟,每个人都很忙,没有谁过得比谁容易。
沉默,其实是一个成熟的标志。它意味着,把事看淡,把崩溃调为静音模式。情绪不再摆在脸上,供他人观看。
他们明白,无论好事坏事,终将成为往事。
过好自己的生活,比什么都强
村上春树说:人生而孤独,所谓交流不过是寻求安慰。
是的。人的底色,说到底还是孤独的。
很多人发朋友圈的初衷,是想寻求关注。但你要明白,不是所有事,别人都感同身受,也不是所有人,都和你情绪共振。
快乐分享错人,就成了显摆。难过分享错人,就成了笑话。
朋友圈,就像一个广场。我们只是经过那,它不是生活的全部。而真正的朋友,也不应只在朋友圈中,更应在你的生活中。
人,是不能只活在朋友圈里的。
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有很大概率,是找到了更舒服的生活方式,即朋友在身边,爱人在对面,想和他们说的话,都在耳边。
所以,发不发朋友圈,其实并没那么重要。好好做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就如作家卢思浩这段话:希望你过得和照片一样好,不用PS;希望你拥有真正的快乐,不只是在朋友圈里。
愿你,真实的生活,永远比朋友圈更好。
点个【在看】,也愿你能在别人在看不到的地方,活出自己的精彩。用最舒服的方式,过好这一生。
作者简介:佳明,富书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