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青马在线】解读“四川青马工程”:谁能够进入?学员会有什么收获?

四川在线新闻(记者吴昊)“开始上课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好奇心和无知,现在对未来的期待和成长的动力更多。

”8月7日,“四川省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第二届大学生班第一次集中培训进入第2周,学员乔振经总结自己几天来的收获,说出了上述的话。

一周前,四川省“青马工程”第一届大学生班结业仪式暨第二届开班仪式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这一写入四川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的省委重点人才项目正式进入了新的运行周期。这是个怎样的人才培养项目?它的特点在哪儿?记者走进了“青马工程”。

目标培养人群:

大学生骨干

“这两年里,我们来自全省32所高校的43名同学,因为‘青马班’这个共同的家园相聚一堂,因为‘青马人’这个共同的身份携手奋进。”7月31日,在第一届学员的结业仪式上,学员代表李昱璇在发言中深情的讲了这样一段话。

什么样大学生可以进入这个班级呢?来自共青团四川省委的一组数据显示,“青马工程”第一届大学生班学员平均年龄22岁,均为中共正式党员或预备党员。其中川籍学员29人,少数民族5人,本科在读的24人,硕博士在读的19人。同时,这些学员中获得各级奖学金的有30人,有4人的科研成果申请了国家专利。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能够进入这个班级的,既有在学生组织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学生,也有有凝聚力、号召力的品学兼优的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均是大学生骨干。

为什么要针对这些大学生骨干进行培养呢?“使之成为具有坚定政治信念、现代管理素质和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管理人才,为我省未来发展发现、培养和储备一批优秀人才。”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四川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中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的组成部分,“青马工程”希望造就储备一批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高素质专业化的未来管理英才,大学生班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马工程”提出,从在川高等学校大学生骨干、党政机关优秀选调生及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的优秀专业人才等群体中,选拔300名优秀青年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而“青马工程”大学生班的培养人群,就是在川高等学校大学生骨干,由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教育厅、团省委联合实施,每两年从在川高等学校大学生骨干中遴选具有领导特质和政治潜能的优秀青年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学员最大收获:

从看得见到怎么走

“青马工程”第一届大学生班学员选拔工作于2016年5月启动,经过了宣传发动、逐级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和体检等环节,最终有43名同学接受了长达两年的培养。而7月31日开班的第二届学员,也历时了两个多月的选拔,最终47人脱颖而出。

这些人均是优秀的大学生骨干,他们还需要怎样的培养,这是不少人关心的话题。“这两年里,各界学者教授为我们传授知识,从马克思主义到治蜀兴川,从外交政策到社会治理,我们与名师对话、与大咖共舞。这一段成长是与学校里面完全不同的。”从第一届学员金鑫的话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课程类型非常丰富的培养班,涵盖了青年进入社会需要的方方面面知识和技能。

据共青团四川省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青马工程”第一届大学生班的培养内容围绕思想与情怀、决策与能力、组织与管理、领导与创新四个方面展开,特别强调了理论培养、实践锻炼和交流分享。两年时间里,培养班紧扣省委省政府中心大局,开展了集中培养80余天,开设了130余场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理想信念、国情省情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参访交流32次、省情调研15次。

“这两年我的成长是全方位的,但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觉得自己收获最大的是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方面。”金鑫说,在参加“青马班”之前自己想的都是怎样考好试、怎样找个好工作,“以前格局确实太小了。现在我更加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在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金鑫的观点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认同,“两年青马时光赋予我梦想,教会我担当,让我拥有了更开阔的视野,成为了更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李昱璇告诉记者,培养班上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理清了想走的路,“以前是一个模糊大概的未来,现在更加清晰的知道要怎么走下去。”

四川人才培养:

在高等院校层面的一次探索

“青马工程”第一届大学生班43名学员目前已全部顺利结业。其中,23名学员已经走上党政机关、科研院所、高校、国企等工作岗位,还有20名学员选择继续深造,在高校提升自我。而在这两年的时光中,班里涌现出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四川省道德模范”“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等一大批先进典型,1名学员被公派留学,1名学员成功申报省部级科研课题,还有5名学员获得国家奖学金,6名学员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四川‘青马工程’大学生班过去两年的运行,可以说是四川在高等院校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一次重要的探索,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成果可以为以后的四川青年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借鉴。

“情怀培养确实是一个亮点。”电子科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课程建设办公室主任沈倩参与了第一届学员的培养框架设计,两年的跟踪观察下来,她认为学员们最大的变化就是精气神,那种提到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时表现出来的精神气。培养班的带班老师闫阳对这一点体会更加明显,“和学员们接触能明显感觉到,他们身上已经有一种‘我能为社会发展做什么’的精气神,正是这种精气神带着他们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本领。”

“情怀培养是当初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考虑方面,”共青团四川省委相关负责人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学员还是老师,反响都特别的好,这也为下一步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巩固现有课程丰富务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培养班的这一亮点。”

据该负责人介绍,在第二个两年周期中,培养班还将在拓宽学员出口渠道上下功夫,鼓励和引导学员通过选调生、公务员考试进入干部队伍,为四川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同时积极争取各级党政支持,为学员争取更多在党政机关、重点园区、基层一线的挂职学习和实习锻炼,实现青马班“走出去、沉下来”的培养目标。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