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自闭症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对语言的充分理解能力。也就是说,孩子的“感性语言能力”往往不足。
也许孩子也懂得了很多词汇,并且会理解当前的“情境”,结合你生活中的提示来预测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比如你告诉孩子“该上学了”,孩子也许会自然而然的背上书包,朝着门口走去。
上面的事例中,孩子似乎明白了你想要讲的道理,但是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孩子即使理解了当前的情境,但是却没有理解这个句子的真实含义!
倾听和回应的重要性
在我们和孩子的沟通中,也许有的家长在语言示范能力,表达性语言方面做的非常好,但是你的这些句子和谈话并没有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也就是说,你没有告知孩子“倾听”和“回应”的重要性,孩子只知道你在说话,但是不知道自己需要对你的提问或者是指令做出回应。
所以,在教孩子理解语言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回应”技巧。
艾米是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孩子对感受性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而她的家长在每次对孩子的说话和提问中,只要等到孩子正确完满的听完你的谈话,并且做出回应的时候,才给予孩子需求上的满足。
比如艾米喜欢看动画片,但是又找不到遥控器,很多自闭症孩子的一贯做法会是拉着家长的手,将他的手放在遥控器的位置。那么,如果家长这个时候满足了孩子的需求,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就没有“沟通”和“说话”的必要了。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孩子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之后在给予孩子需求上的满足。
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中,增加自然强化物
说到强化物,很多的家长都能够理解并且学以致用,但是说到”自然强化物“,许多家长都不能理解,也很少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其实,在对孩子沟通能力的提升中,自然强化物是至关重要的。
”自然强化物“指的是孩子在做出某样回应之后所能够得到的自然强化奖励,而不是我们附加给孩子的奖励。
在使用自然强化物的时候,可以充分的调动起来孩子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比如和孩子的互动中,你的指令是让孩子”坐下”,孩子坐下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看到桌子上的蛋糕和玩具。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真正的用心理解强化之前的指令和语言,因为他想要“蛋糕”!
如果很多指令没有自然强化物,那么我们就需要创造一系列的规则和基本生活流程了。比如当孩子早上写完作业或者是画完画之后,我们每天固定有十分钟的游戏时间,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那么我们在对孩子进行“写作业或者是画画”的交流和指令的同时,孩子就会联想到接下来的游戏,从而配合你的指令和语言。
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孩子理解语言的真实含义
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在对孩子语言交流的提高中,应该将具体的语境放在实际的生活情境当中,而非“鹦鹉教书”式的一字一句的训练。因为这样“说教”的训练,孩子也许能够记住你的几个短语甚至说出完整的句子,但是对于句子中的意思他们是不了解的。那么在增强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就会降低感受性语言表达!
在干预中,我们经常使用的是图片式的干预方式和实物的训练方式。比如在给孩子阐述“苹果”这一个词的时候,需要找过来一些教具和图片,然后结合实物对孩子进行理解训练。从最基本的单词认知开始,逐渐扩散到句子,循序渐进的提高。
关于情境式的教学,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我们在和孩子一起去超市购物的时候,看到我们之前教会孩子的一些词语和句子,都可以再重复的告诉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去分类,去提高!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巩固和跟进!
结合认知进行提高,逐渐扩大语言的范围
在孩子学习语言理解的同时,要结合孩子的认知能力一起进行提高,因为认知是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方面。
对孩子认知的提升中,要遵循由简到难,由表到里的过程。先学习最简单的事物基本命名,再延伸到一个短语,甚至是一句话。学习认知的顺序是:事物的基本认知,分类,配对,排列,因果,逻辑,数字!
可以使用卡片的方式,也可以使用实物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抗拒,那么我们就需要对孩子进行一些强化的奖励。
语言学习能力是需要逐步提高和扩散的,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的,也许,孩子在学习语言之初,一句很简单的话都需要说上一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月,但是对孩子的干预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中提高的。
由于自闭症孩子的特点,在学校语言认知的时候,往往会有不理解逻辑,过分地注意细节和忽略整体等各方面的特点。
有一位母亲告诉我,孩子不会说话,也不理解冰箱的含义。之前是看冰箱的时候,先看冰箱上的标签,再看每一个柜子,最后看整体。
在对孩子的认知教学中,她前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让孩子理解了冰箱以及各个冰柜之间的关系。她先是告诉孩子:这是一个冰箱,存放食品保质保鲜的东西。不是一个柜子,也不是一个玩具。接着,这位母亲再结合每个柜子的特点,告诉孩子上下柜之间存放食品的分类方法,最后才是防伪标识。
其实,这位母亲的方法虽然传统,但是她的恒心和毅力是令人佩服的。自闭症的孩子语言表达本来就是一个难题,更何况是对语言和词汇的理解认知。所以,在我们的干预中,要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