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oppoa57充电时呼吸灯怎么不亮】「旗舰」仍需沉淀,一加手机 2 主观体验

一加,2014年新国产手机品牌之一,第一代产品在短短一年内运行良好。

凭借着旗舰级别的硬件配置和开放的软件环境,第一代的一加手机在国内外都积攒了难得的用户口碑。基于软硬件的合理搭配而出色的用户体验,一加1称得上是一款黑马旗舰,就当时而言,它也成为了我心中2000元价位最值得推荐购买的手机。

产品的逐级更新迭代,到底需要多久?苹果告诉我们无论怎么等也是一年,索尼大法则任性地缩短至240天左右,魅族更是在不到半年就推出新一代产品。反观一加,461天的等待,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更是对一加2充满了期望。

7月28日,久违了的一加科技终于发布了同样打着「不将就」标签的一加手机2。作为过去一年里最具性价比的国产手机之一,一加2再次以高配低价的姿态杀入2000元档,五种极具个性化的后盖搭配,在硬件未发布之前就赚足了人气的氢OS,这款号称“2016年度旗舰”的一加2备受用户和媒体的关注。幸运的是,本人也在8月中旬抢鲜体验到了一加2,在经过为期两个星期作为主力机使用后,对一加2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借此机会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一加2带给我的使用感受。

产品开箱

相比起一加1那如礼品盒般的大包装,一加2的包装盒就显得简洁而紧凑不少。通体红色加以白色字体点缀,包装盒正面下方印有条纹状的“2”字,亮明了来者身份。

打开包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加2,暂且先挪开手机,接着往下看。红色纸质封套里面是和其他手机一样的简要说明书和保修册,由于一加2拆后盖换SIM卡的机制于是便省去了卡针。红白搭配的原装充电器支持5V-2A快速充电。

一加2数据线表面的硅胶材质触感优秀,做工用料扎实,线体扁平柔韧,借助自带的束线扣能够轻易做到盘卷收纳与携带。此外,数据线采用了时下创新的双头双向正反插设计,PC端的USB为双面带有金属触点的薄片式设计,通过内置于其中的智能电流检测芯片可以实现双面正反向的插拔,实际使用下来方便不少,融合度也得到保证;手机端则采用了逐渐兴起的Type-C接口,基于USB 2.0传输协议,一样可以实现正反向的盲插。

值得注意的是,手机端插口内壁原本黑色的材料也被涂成了红色,如解救强迫症患者般对细节的追求,在这里为一加点个赞。就现在而言,由于Type-C尚未普及,如果一加2能够像乐视超级手机1 Pro随包装附赠Type-C转接头的话,那将是又一个很体贴的加分项。

一加2的包装虽然不及一加1来得大方典雅,但在这之中的惊喜还是不断涌现,“最美数据线”名副其实,贯穿于整个开箱过程的红白映衬更是印象深刻,仿佛有种阔别重逢见到红白机的错觉,而后才发现,一加2还在一旁静静地躺着。

外观设计

初次上手一加2,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单手握持分量十足,在整机重量上,175 g的一加2(砂岩黑版本)与iPhone 6 Plus(172 g)相接近,对比同样为5.5英寸屏幕的魅族MX5(149 g)和一加1(160 g),甚至是5.7英寸屏幕的小米Note(161 g)还要高出不少。

一加2对整机重量的控制并不理想,但可能我自己对这方面的接受度比较高,所以175 g的一加2感觉还好,对手机重量比较敏感的朋友可以拿真机自己实际感受一下,不过可以肯定是的是,女生使用起来就相对偏重而不那么适合。再者,身为不折不扣的单手握机党,一加2本身不紧凑且棱角分明的机身外型,使得感人的R角总是会在单手握持时拒我于千里之外,体现在大屏手机上就显得尤为苛刻。

说完了初步印象,接下来便逐条细分一加2的外观设计。

金属中框的加入,在一加2上谓之一大亮点。质感更为出色的铝合金中框,经阳极氧化处理后耐磨性得到加强,上下两边的高光倒角处理提升了整机的轮廓感,使得一加2相较于一加1多了几分硬朗的线条。中框左侧设有三段式静音键,并在高配版,即在4GB RAM+64GB ROM的一加2上加入了点状纹理,详细的使用感受将在「系统体验」章节提及。中框右侧为音量和锁屏键,位置适中,按压手感偏柔软。

一加2的背部采用了拆卸后盖换SIM卡的设计,通过后盖背面的卡扣可以实现不同材质间的拆装与更换,大大降低了用户更换后盖的难度。一加2的出厂默认后盖为砂岩黑材质而非BabySkin,并提供包括黑杏、竹质、酸枝和凯夫拉在内的4种个性化后盖,由于我并没有拿到这其中的任意一款后盖,所以在这里就并不给予评判。但从一些用户的反馈得知,不同类别的后盖由于材质差异性而存在轻微的厚度和重量差,所以安装之后变重变厚也是在所难免。

相较于采用传统的塑料、金属和玻璃材质的手机背部,刚上手砂岩黑的一加2时的新鲜感还是满浓厚的,但在长时间使用下,其耐磨性可能会令我为其担心。

背部摄像头的位置恐怕是一加2上最大的吐槽点。原本在一加1背部位于上方的摄像头被一加2移到了的中间偏上部位,双色温补光灯、摄像头和激光对焦模块相对独立排成一列,即便这三者同在一块金属片上,却总是少了几分简洁干练的元素。

当然,对于摄像头的这种位置布局,可能是一个比较讨巧的设计。受制于一加2背部的微弧面设计和加入光学防抖后变大的摄像头模组,一加2将摄像头与补光灯进行少见的位置对调,即上补光灯下摄像头,在这种调节之下,一加2能够把摄像头做平便成为可能,而且微微高出些许的金属片也能起到保护摄像头的作用。在这种方案下,一加2的机身统一性的确保证到位,但美观性却因此大打折扣,一加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能够做出这种妥协想必也是颇有几分无奈之举。

来到正面,息屏状态下一加2的整体感觉与OPPO Find 7仍旧是颇有几分相似。与前面板齐平的听筒避免了容易积藏灰尘的尴尬,下方的触摸式指纹识别兼具home键功能,按键左右两侧为分别掌管多任务和返回的背光式虚拟键,用户可以在系统设置中根据个人左右手使用习惯进行更改。

一加2采用一块5.5英寸,分辨率为1080p的全高清显示屏,显示效果细腻自然,在日常使用下的可视角度表现良好,但在显示全黑色图片时对角线位置会有明显的泛白,这一点需要注意。一加2由于在屏幕方面采用IPS-NEO负向液晶技术,屏幕的透光率得到提高,白天室外的屏幕观感出色,另外,一加2沿用了前代产品中“悬浮屏技术”,将U型槽改为V型槽,避免了边缘积灰问题,屏幕四周为稍稍高于屏幕的塑料包边,降低了跌落时的碎屏风险。

小结,一加2在前代产品的基础上奠定了日趋成熟的产品形态,从某个角度观摩一加2,硬朗的线条轮廓,以及偏厚重的手感,仿佛越来越远离之前文艺范风格而多了几分粗犷狂野的鲜明个性。相较于前代产品,这一代产品的手感提升可以说是原地踏步,即便金属中框为一加2提升了整机的质感,但仔细斟酌之下,平庸普通的正面元素,不伦不类的背部设计,在我看来,一加2并没能在占比极其重要的外观设计这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系统体验

一加能够赶在一加2发布之前推出针对国内用户的氢OS,也算是弥补了以往一加在操作系统层面的缺失。毫无疑问,一加2出厂预装氢OS,而我在拿到一加2后,一加官方便在相隔仅仅几天内分别推送了正式版后的两次更新,为了保证整个体验过程的统一有效性,本文中的体验环节一律基于ONE A2001_14_150805的固件版本。

为了能够更好的认识目前氢OS的发展进程,本章节中我打算从系统的“美观性”、“功能性”和“稳定性”这三个层次进行有针对的探讨。

Android L相较于以前的版本,视觉观感和交互设计上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全新的设计语言MaterialDesign的加入。新的设计理念带来了灵动活力的动态效果和更加优秀的交互逻辑,而这种设计语言也在科技大潮中被得到认可,同样的设计语言被开发者运用到一些App上,如上图的to-do类应用,MyerList。

但必须承认的是,几乎所有的国产ROM都发展得越来越趋向于“iOS化”,圆角矩形图标不分彼此,甚至在人机交互上也尽可能以iOS为师,多少会有点审美疲劳。而同样是基于Android L深度定制,一加氢OS所走的却是一条拥有别样风景的道路。

氢OS的设计由一加团队和国内著名的设计工作室eico design合作完成。来源于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灵感,选取了八种颜色建立属于一加的色彩体系,简洁的大色块素雅清新;以圆、方形和三角建立几何基础,内置的16个扁平化应用图标呈不规则形态。在Material Design的基础上,颇具艺术性的氢OS体现出的是别样的精致之美。

初次相遇,氢OS整齐排列的应用图标,给了我好似扁平化Smartisan OS的错觉。由于氢OS来得要远晚于Smartisan OS,受制于整个系统的开发进程,氢OS对第三方应用图标的重绘力度不及Smartisan OS。

除此之外,氢OS如Smartisan OS一样,也是不能根据用户自定义桌面壁纸,只能透过位于主屏上半部分并占整体约1/3大小的氢视窗为用户提供另一种可行方案。在氢视窗设置壁纸和时钟显示方式,与此同时氢OS会通过算法抓取图片的主色调并深化到桌面全局,实现了33%的自由,内置供选的图案算是质量上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由和美感之间的矛盾。

为数不多的内置应用程序在界面设计方面体现了较高的水准,合理运用Material Design语言,文艺、清新。好比一加天气,在较早前外发之时就已经领略到了其设计之美;创新的联系人头像读取也避免了来电时僵尸状的尴尬和美中不足。

美观性上,氢OS与其他国产ROM间的差异明显,从属于小而美的范畴。来到功能性和稳定性方面,氢OS却不那么尽如人意。

锁屏界面下,氢OS并没有提供类似启动相机、拨打电话这一类的快捷操作,也不能够呼出通知栏和控制中心进行快速操作,这就显得是多了几分不将就的“矫情”。

主屏界面下的氢视窗的另一个重要功能便是自动收纳来自于短信中的火车票、登机牌以及电影团购等信息,并以卡片的形式呈现在面前。短信界面对运营商流量查询、话费查询内容的智能识别也是如此,只是就目前来看,其识别率有待提高,一些未经固定格式收取的短信仍然不能实现智能识别。

除了全新的氢视窗,氢OS的另一大改变就是砍掉了dock栏。就我个人而言,把微信、微博、QQ这类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程序放在dock栏已是习惯,所以,氢OS的这种割舍实际上对于我来说反倒是个不那么便利的设计。

全局下拉或双击home键为呼出单一的通知栏,再次下拉能够将通知内容挪至单手够得着的位置。氢OS针对大屏单手操作通过滑动交互进行优化,并且通过滑动来改善大屏体验的机制也在氢OS内置的其他应用程序中被广泛运用,与别家ROM的等比例缩小屏幕相比较之下,前者将会拥有更为广泛的使用场景和触发频率。

上滑呼出的控制中心,通知栏中的快捷按键被移至此处,其形态上多少还有这iOS的风格,同样是不支持用户自定义快捷按钮。另外,氢OS内置应用搜索功能,用户可以利用T9输入法快速定位应用程序;Android L极具特色的层叠式片后台也加入了一键清除和锁定应用程序的功能,方便用户对后台程序的进一步管理。

在「外观设计」章节中提及到的侧边三段式静音实体键,体验部分被保留到本章节。三段式静音键的三个档位分别指向响铃、勿扰和静音。“勿扰模式”开启后,只有当用户允许的联系人来电才会即时提醒,未被允许的号码在勿扰模式下会收到“呼叫正忙”的提示音,而整个来电过程一加2不会亮屏显示也不会振动,只有当对方挂断电话后会才在锁屏界面生成未接提醒,如果在五分钟内重复进行来电三次才会被允许接通,而在勿扰模式下收到微信、QQ等应用程序通知则会有呼吸灯闪烁提醒。这项功能对于办公人士和期望能够不被打扰的用户将会是一个不错的功能选项。

除此之外,常见的息屏手势、体感功能在氢OS上得有一定程度的保留。而美中不足的是,诸如便签、云服务、文件管理器、接地气的安全中心以及相册内的基本编辑功能等等,这些更为常用的功能,反倒是氢OS没有在这方面多加留意,即便可以实现这些功能的第三方应用琳琅满目,但我始终相信,内建应用总会比第三方应用更契合系统本身存在的调性。

最后说说系统的稳定性。在我拿到一加2之后短短一个星期内,氢OS便推送了两次升级,这两次升级分别以增强系统稳定性和完善自带功能为主。正如更新内容所描述的那样,氢OS在交互细节之处所做的优化并不尽如人意,比如常用到的通知栏、控制中心和后台任务栏,呼出时掉帧明显,相机在使用的状态也会出现相类似的现象。

这不应该是一台旗舰应该有的表现,所以我把这些不足归结在系统优化而非性能表现上。而事实上,这两个星期的体验下来,氢OS可以说目前一加2上最急需改善的短板。

小结,相较于其他国产ROM来说,氢OS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少有的遵循Material Design设计理念,体现在系统界面设计方面,氢OS已经具备自己的差异化特色,而这种特色能够树立起来,确实显得弥足珍贵,氢OS发展到了当下,算得上是个美男子,然而其内外多少有点不兼修。现如今氢OS的未来发展与改善,无非就是在提高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增加细分功能,如今的氢OS还只能算是一个极小众的国产ROM,论氢OS的系统建设,未来一定任重而道远。

性能表现

在过去的半年里,安卓阵营中的旗舰如HTC ONE M9、小米Note顶配版以及索尼Xperia Z3+,都或多或少受到骁龙810处理器的制约和影响,在他们身上,骁龙810的性能毋庸置疑,但随之而来的发热却影响着用户的正常使用。同样是搭载骁龙810处理器,如何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同时对其机身发热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这势必考验着骁龙810在一加2上的优化程度。

一加称,其首创的H-Cube多核调度技术能控制好一加2运行时的温度,实际则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控制处理器核心及频率的运转。在这两个星期的体验过程中,长时间浏览微博和观看视频的情况下,骁龙810的四颗A53小核正常运转,此时一加2基本维持在一个正常的发热水平。

运行《极品飞车17》,四颗A53全速运转,四颗A57大核维持在2~3个同时运转,并且这四颗大核交替进行工作,流畅性得到较好的保证。游戏半个小时后,一加2的发热区域主要集中在手机背面上半部分,金属边框在这个夏天感觉轻微烫手。这种情况下一加2的发热表现,在满足游戏体验的基础上,属于接近于我的可接受范围临界值的范畴。

续航方面,配备3300mAh电池的一加2在中度使用下撑足一整天不是问题,而重度使用则可能到了晚上7、8点就要再次进行充电了。美中不足的是,一加2使用支持5V-2A的原装充电头, 30分钟和1小时分别只能达到大约25%和52%的电量,0到100充满电须耗用2小时25分钟。

这不禁让我想起在7月末使用过的魅族MX5,电池容量为3150mAh,这与一加2的差距不大,但凭借魅族基于联发科PumpExpress Plus快充方案的mCharge技术,1小时快充接近到达70%,0到100充满也大约仅需1小时30分钟,这样一看,在如今快充技术已经在旗舰机市场中大范围普及的情况下,一加2却不支持骁龙810在硬件层面本应该具备的QuickCharge 2.0快充方案,只能说是在整体表现方面拖了后腿。

最后在本章节临近首尾阶段谈谈一加2的指纹识别。一加2使用的是正面触摸式指纹识别,并与轻触返回主屏相结合,习惯了按压式指纹识别的小伙伴需要慢慢适应。还是拿同样体验了两个星期的魅族MX5,就当时的使用感受与一加2做对比。二者在息屏状态下的识别速度感觉一加2会稍稍快于MX5,息屏状态下则相差无几;而体现在识别成功率上,自我感觉MX5的表现要好上一加2不少,MX5在两个星期内的识别出错次数可以忽略不计,一加2到了体验的后期阶段时就常常会出现未能正确识别的现象,这时设备也只是通过息屏振动的方式进行反馈。而且就在这截稿前的几天内,一加2的home键失灵现象时有发生,就此我怀疑是系统在这颗健体上,针对触摸实现指纹识别和触摸实现返回主屏的这两种交互机制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即系统有时会不清楚何时调用指纹识别何时返,针对这一点希望一加在系统调试中多多改进。

另外,一加2的指纹识别的功能延拓展比较单一,目前仅仅为用户提供解锁手机和支付宝指纹支付这两种功能,本应当存在的应用锁功能却并没有出现在本次体验的固件版本中,希望一加能够在往后版本的氢OS中把这项功能加上去。

小结,一加2的性能毋庸置疑,通过多核智能调频技术对骁龙810的发热控制较为明显,但一加2在充电效率和指纹识别的体验环节却丢了不少分,本应该支持的快充技术却没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是出于成本考虑还是另有其他原因,我无从知晓,而指纹识别的体验就现在而言只能算是达到一个中等的可用程度,与同样采用了指纹识别的MX5、荣耀7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成像素质

相机方面,这次一加2搭载的前后置摄像头模组选用的均为美国OV的解决方案。前置摄像头为500万像素,支持实时美颜。后置摄像头则为1300万像素,采用的是OV在去年年底发布的13860背照式传感器,CMOS尺寸为1寸,单位像素面积为1.3μm,因此一加2在CMOS尺寸及像素大小这两项数据上要比一加1那1/3寸的IMX214要更好。更大的单位像素面积可以增加进光量,而且得益于光学防抖2.0的加持,理论上一加2的夜拍能力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由于OV13860不支持PDAF相位对焦,若想在对焦速度上与配备相位对焦的各家旗舰机缩小差距,一加2在辅助对焦方面上就只能采用激光对焦这一种方案。实际体验下来,激光对焦只有在摄像头与拍摄主体相距大约50cm以内的近焦情况下才能够产生效果,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则要借助反差式对焦。况且如果拍摄主体没有与激光处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时激光对焦就不能找到正确的合焦位置,于是也就只能通过传统的点触式方差对焦进行弥补。

从打开相机到首次自动对焦完毕,一加2与iPhone 5s二者在启动速度上表现相当,即便如此,一加2在相机操作体验方面体现出来的问题依旧十分严峻,无论是在启动相机的过程中还是在移动手机的情况下,取景框均有出现明显可感知的图像卡顿现象,肉眼观察明显,从使用相机时GPU的呈现分析也能看得出。对于拍照体验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从按下快门到成片的这一过程,一加2出现将近1秒的反馈延迟,用过魅族手机的朋友应该能够与我感同身受。上述的问题,对于日常相机使用的影响无疑是致命的,尤其是当它们出现在旗舰机上。

一加2在相机界面上偏向于简约的操作风格。左滑切换拍摄模式,较为新颖的“慢动作”和“延时”被加入进来,“设置”仅仅保留了最基础的调节选项,没有实时滤镜等选项。

以下是iPhone 5s(上)与一加2(下)的各组对比样张,各组样张只修改尺寸,未经后期处理。

在上面的三组室外白天的对比样张中,一加2的成片风格与iPhone 5s较为相似。第二组样张中的耳朵在一加2摄像头较高解析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了较佳的层次感,而第一和第三组样张中,无论是建筑物的砖墙还是地板上的砖块,一加2的白平衡更加明显,也就是更准,还原了物体原本的灰白色。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偏向于暖色调的照片应该更符合大众的审美,所以在这个环节iPhone 5s反倒是更讨好消费者。

来到室外近景环境下,一加2来了个180°大转弯,成片呈暖色系的风格,所以与iPhone 5s相比较之下会更讨好眼球。关于激光对焦的问题还是需要结合实际安利再次说明,如树干的样张中,拍摄主体并没能与激光对焦处于同一直线,系统会默认将焦点挪至绿色草丛的部分,这时则需要切换为点触式反差对焦才能把焦点正确对在树干上,而在红花的样张中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夜间环境下,一加2的表现达到了较高水平。与iPhone 5s对比之下,四组样张的整体画面亮度提高明显,暗部细节得到保证,如万宁招牌上方的广告横幅,一加2还能呈现出较高的辨识度,与此同时对噪点的控制也有着惊人的表现。除此之外,一加2的后置摄像头对眩光源的控制也要更优于iPhone 5s,在十字路口的样张中灯光的表现就能够体现着点。

每次拍完照片,用户总是会不由自主的直接回看,一加2在这个环节上出现了让我费解的交互逻辑问题。通过相机这一途径查看照片,只能在不同照片下切换浏览,期间不能进行快速删除、缩放甚至其他操作,倘若想要进行这些操作,系统会自动由相机界面切换至相册界面,在这种操作下需要动用两个应用程序,这样下来,氢OS在这方面体验上的割裂感令我感觉尤为严重。除此之外,正如我在“系统体验”环节上所说的,氢OS内置应用的基础功能建设方面仍处在不完善的阶段,相机功能的单一化问题,相册一样存在,只是保留了分享、显示exif信息和删除这三种功能,经常被用到相对较为基础的美化功能却没有提供。

小结,一加2在后置摄像头方面选用方面突破了“非索尼不旗舰”的固有束缚,与此同时还能够拥有堪称优秀的成像素质,颇有几分艺高人胆大的特质。然而一加2却在相机的操作体验上丢了不少本应该拿到接近满分的成绩,这也就着实令我为其感到惋惜。

何为,旗舰?

2002年,漫威旗下的《蜘蛛侠》电影横空出世,让观众记住会飞檐走壁的帅小伙的同时,也让叔父对彼特的谆谆教诲“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从此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反过来,从2014年4月23日发布一加手机1,期间2015年5月28日发布氢OS,到2015年7月28日一加手机2面市,在这长达461天的等待时间里,基于在初代产品上树立下的用户口碑,消费者对于一加2达到了少有的高期望。而我也在一开始拿到一加2的时候,尝试着用同样的心态去对待它,结果发现它的表现并没有让我满意。

外观设计方面前后面板的差异性明显,久违了的氢OS在功能和稳定性方面还有长足的提升空间,相机部分也只是重成片素质而忽略了至关键的操作体验环节,即便一加2拥有个性化鲜明的产品特征,但就目前而言,只能算是小众文艺。正如上面说强调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而一加2,期望越大,但凡在产品上遇到影响体验的不足,都能够造成不小的失望,这就是消费者。如果说一加1能够大于2,一加2却没能真正实现大于甚至等于3的愿景。

购买意见?在一加2发布会结束后,在当时我认识的一些小伙伴,也包括我在内,对一加2颇具好感,不少人还就此响起了买买买的口号。两个星期的体验下来,我反倒是不推荐大家在现在的实际表现情况下一窝蜂去购买,唯有等待氢OS发展到一定程度上,一加2才存在购买的真正意义。

最后,手机的配置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才算是真正的旗舰?是盲目飙参数堆功能还是在合理配置下形成最优结果?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而我这几天也在纠结这问题,现在算是有了一个相对个人比较认同的观念。将手机的功能按照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进行划分,就现在的行业发展水平,1080p分辨率、金属材质、1300万像素、3000mAh电池,快充技术应当成为刚性需求,在这些基础上能够进一步保证下来的用户体验更是必不可少,而2K屏、2000万像素甚至更高、NFC、无线充电等,应该更多的去归总到弹性需求这一行列,毕竟这里面的功能极具未来发展导向,而这些功能针对性并非适用于所有消费者,厂商理应针对在这里面做出最好的搭配,才算烹饪出一道最合口味的菜。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